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28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包括前插针、后套针、前套管和后套管,所述前套管内设有第一挡柱,前插针在后半段上设有第一限位挡环,所述前插针的轴线上设有微孔,后套管的前面截段内设有插腔,所述插腔内设有第二挡柱,后套针前端设有套口、后半段设有细套针,后套针上设有光纤槽,所述后套针在光纤槽前半段位置的两侧壁设有三组对称锁定螺栓,所述套针槽尾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插孔,所述细套针上套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插针与后插针为一体向后移动,保证前插针与后插针对接位置不动,不会在移动时出现对接错位,而能移动的前插针与插口对接时,能适用插口内接头位置变化导致前插针对接微差,导致传输异常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光纤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中的插芯组件,但有些在前套管内的插针不具有弹性,无法微调距离,导致插入到接口上,无法准确对位。因此,这类插针部件在插口出现微差时,对接位置会漏光,导致传输不稳定。而有些设计的光插针部件的前插针能够移动,但移动过程在与光纤对接位置无法保持稳定对接,导致移动过程对接错位,影响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解决了插针无法微调,即时微调移动时,也易出现对接错位现象,导致传输稳定性差等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包括前插针、后套针、前套管和后套管,所述前套管包括前腔和后腔,所述前套管在前腔与后腔之间设有带插孔的第一挡柱,所述前插针在后半段上设有第一限位挡环,所述前插针的轴线上设有微孔,所述后套管的前面截段内设有插腔,所述插腔内设有第二挡柱,所述前插针在第一限位挡环后侧上套有第一弹簧,所述后套管的后面截段内设有套针槽,所述套针槽的槽口设有抽拉槽盖,所述后套针前端设有套口、后半段设有细套针,所述后套针从尾端到离前端一段距离位置上设有光纤槽,所述光纤槽前端到后套针的套口之间设有光纤插孔,所述光纤插孔在前端设有缩小孔,所述光纤插孔尾端与光纤槽相通、缩小孔与套口相通,所述后套针在光纤插孔尾端位置的两侧设有限位滑块,所述后套针在光纤槽前半段位置的两侧壁设有三组对称锁定螺栓,所述套针槽尾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插孔,所述后套针前端贯穿光纤槽前壁到插腔内、细套针插入到限位插孔内,所述细套针上套有第二弹簧。
[000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插针无间隙的活动插在带插孔的第一挡柱内。
[0006]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套管尾端插入到后套管内并抵在第二挡柱上,所述后套管壁上通过第一螺栓贯穿并旋入到前套管内。
[000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套管后半段的两侧设有限位滑轨,所述后套管的插腔在第二挡柱前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限位滑轨匹配的滑槽。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插针前端从带插孔的第一挡柱穿过后露出前腔5

8mm。
[000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插孔的高度大于细套针高度,所述限位插孔的宽度与细套针宽度相等。
[0010]本技术中,前插针与后插针为一体向后移动,保证前插针与后插针对接位置
不动,不会在移动时出现对接错位,而能移动的前插针与插口对接时,能适用插口内接头位置变化导致前插针对接微差,导致传输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前套管与后套管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后套管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后套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前套管;11、第一挡柱;2、前插针;21、微孔;22、第一限位挡环,23、第一弹簧;3、后套管;30、套针槽;301、限位插孔;31、第二挡柱;4、后套针;40、锁定螺栓;41、;42、细套针;43、光纤槽;44、光纤插孔;441、缩小孔;45、套口;46、限位滑块;5、光纤;6、抽拉槽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参照图1

4,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包括前插针2、后套针4、前套管1和后套管3,所述前套管1包括前腔和后腔,所述前套管1在前腔与后腔之间设有带插孔的第一挡柱11,所述前插针2在后半段上设有第一限位挡环22,所述前插针2的轴线上设有微孔21,所述后套管3的前面截段内设有插腔,所述插腔内设有第二挡柱31,所述前插针2在第一限位挡环22后侧上套有第一弹簧23,所述后套管3的后面截段内设有套针槽30,所述套针槽30的槽口设有抽拉槽盖6,所述后套针4前端设有套口45、后半段设有细套针42,所述后套针4从尾端到离前端一段距离位置上设有光纤槽43,所述光纤槽43前端到后套针4的套口45之间设有光纤插孔44,所述光纤插孔44在前端设有缩小孔441,所述光纤插孔44尾端与光纤槽43相通、缩小孔441与套口45相通,所述后套针4在光纤插孔44尾端位置的两侧设有限位滑块46,所述后套针4在光纤槽43前半段位置的两侧壁设有三组对称锁定螺栓40,所述套针槽30尾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插孔301,所述后套针4前端贯穿光纤槽30前壁到插腔内、细套针42插入到限位插孔301内,所述细套针42上套有第二弹簧41。
[0020]先将前插针2从后腔插入到带插孔的第一挡柱11内,再在前插针2后半段套上第一弹簧23,将光纤从限位插孔301穿入到套针槽30内,在后套针4的细套针42上套有第二弹簧41,再将光纤从光纤槽43尾端穿入并穿过第二弹簧41,将光纤端部位置包皮去掉一截,将光纤从光纤插孔44插入,而光纤端部去包皮的光纤插在缩小孔441并抵在套口45位置,然后,拉直光纤5在光纤槽43内,在旋转锁定螺栓40,对光纤进行挤压固定(不损坏光纤下),将细套针42从套针槽30内的限位插孔301插出,挤压第二弹簧41,将整个后套针4铺在套针槽30
内,再将后套针4穿过套针槽30前端到插腔内,限位滑块46刚好抵在套针槽30内。
[0021]将前套管1后端插入到后套管3前侧的插腔内,并将前套管1后端抵在第二挡柱31,并固定。而前插针2尾端插在后套针4的套口45内,不会出现错位,且不易脱接。
[0022]所述前插针2无间隙的活动插在带插孔的第一挡柱11内。活动时,不易晃动,轴线方向进行微调移动。
[0023]所述前套管1尾端插入到后套管3内并抵在第二挡柱31上,所述后套管3壁上通过第一螺栓32贯穿并旋入到前套管1内。完成对接后,用第一螺栓进行固定限位。
[0024]所述前套管1后半段的两侧设有限位滑轨,所述后套管3的插腔在第二挡柱31前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限位滑轨匹配的滑槽。防止插接错位,防止上下晃动。
[0025]所述前插针2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微调节的光插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插针(2)、后套针(4)、前套管(1)和后套管(3),所述前套管(1)包括前腔和后腔,所述前套管(1)在前腔与后腔之间设有带插孔的第一挡柱(11),所述前插针(2)在后半段上设有第一限位挡环(22),所述前插针(2)的轴线上设有微孔(21),所述后套管(3)的前面截段内设有插腔,所述插腔内设有第二挡柱(31),所述前插针(2)在第一限位挡环(22)后侧上套有第一弹簧(23),所述后套管(3)的后面截段内设有套针槽(30),所述套针槽(30)的槽口设有抽拉槽盖(6),所述后套针(4)前端设有套口(45)、后半段设有细套针(42),所述后套针(4)从尾端到离前端一段距离位置上设有光纤槽(43),所述光纤槽(43)前端到后套针(4)的套口(45)之间设有光纤插孔(44),所述光纤插孔(44)在前端设有缩小孔(441),所述光纤插孔(44)尾端与光纤槽(43)相通、缩小孔(441)与套口(45)相通,所述后套针(4)在光纤插孔(44)尾端位置的两侧设有限位滑块(46),所述后套针(4)在光纤槽(43)前半段位置的两侧壁设有三组对称锁定螺栓(40),所述套针槽(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国滨谷劲飞郭志丹刘韦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日高鑫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