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包括底架槽钢,所述底架槽钢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机座,所述机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轴和第二卷绕轴,且所述第一卷绕轴和第二卷绕轴关于转盘的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卷绕轴、第二卷绕轴、无杆气缸、推筒板和推筒环的配合使用,无杆气缸的输出端带动推筒板和推筒环整体向左侧运动,实现将丝饼完全推出,在推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以及损伤原丝的情况,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且绕线和推出卸料可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丝卸料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纺织卷绕机,在机架的中空部位设置有转盘,转盘上中心对称地设置两根卷绕轴,卷绕轴上套设有多个卷绕筒,其中一个的卷绕轴进行绕线工作,卷绕轴转动的同时,可使多个卷绕筒绕线,绕线完成时,就得到丝饼卷绕筒;然后转盘旋转180
°
,将丝饼卷绕筒移至下方,进行卸料工作,此时,另一个卷绕轴又可以继续卷绕。
[0003]在对丝饼进行卸料时,传统的方式需要工作人员用手逐个地将卷绕筒丝饼移出卷绕轴,这种方式,卸料工作效率很低,难以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采用卸料装置替代人工,但是现有存在的卸料装置在推出时,容易出现不顺卡死的情况、且容易损伤到原丝等缺点,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卸料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存在的卸料装置在推出时,容易出现不顺卡死的情况、且容易损伤到原丝等缺点,降低了卸料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包括底架槽钢,所述底架槽钢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机座,所述机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轴和第二卷绕轴,且所述第一卷绕轴和第二卷绕轴关于转盘的中心对称,所述底架槽钢的内部后侧固定安装有无杆气缸和导向杆,所述无杆气缸位于导向杆的顶端,且所述无杆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筒板,且所述第一卷绕轴和第二卷绕轴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推筒环。
[0007]优选的,所述推筒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杆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底架槽钢的中部靠近机座的位置处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缓冲器。
[0009]优选的,所述推筒环与推筒板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机座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且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设置有第一卷绕轴、第二卷绕轴、无杆气缸、推筒板和推筒环的配合使用,无杆气缸的输出端带动推筒板和推筒环整体向左侧运动,实现将丝饼完全推出,在推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以及损伤原丝的情况,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且绕线和推出卸料可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本技术结构简
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图1提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为:
[0016]1、底架槽钢;101、机座;102、转盘;103、第一卷绕轴;104、第二卷绕轴;105、无杆气缸;106、导向杆;107、推筒板;108、推筒环;109、丝饼;2、安装座;201、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8]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包括底架槽钢1,底架槽钢1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机座101,机座101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且轴承的内圈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02,转盘102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且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关于转盘102的中心对称,底架槽钢1的内部后侧固定安装有无杆气缸105和导向杆106,无杆气缸105位于导向杆106的顶端,且无杆气缸1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筒板107,且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推筒环108,推筒板107滑动连接在导向杆106的表面,底架槽钢1的中部靠近机座101的位置处焊接有安装座2,安装座2上设置有缓冲器201,推筒环108与推筒板107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0019]当第一卷绕轴103上的所有套筒均绕好线并形成丝饼109时,转盘102转动180度,将推筒板107与第一卷绕轴103上的推筒环108进行卡接,其次通过无杆气缸105的输出端使得推筒板107向左侧运动,带动推筒环108向左侧滑动,将第一卷绕轴103上的丝饼111完全推出,无杆气缸105复位,缓冲器201会将无杆气缸105的原位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这样的推筒板107起始位置始终不会改变。
[0020]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技术时,在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上均安装好若干组套筒,第一卷绕轴103开始进行绕线,当第一卷绕轴103上的所有套筒均绕好线并形成丝饼109时,转盘102转动180度,将推筒板107与第一卷绕轴103上的推筒环108进行卡接,其次通过无杆气缸105的输出端使得推筒板107向左侧运动,带动推筒环108向左侧滑动,将第一卷绕轴103上的丝饼111完全推出,无杆气缸105复位,缓冲器201会将无杆气缸105的原位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这样的推筒板107起始位置始终不会改变。而在推出的过程中,第二卷绕轴104位于第一卷绕轴103的上方,且第二卷绕轴104上的套筒可进行绕线工作,这种设置,绕线和卸料可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且在第二卷绕轴104上的套筒均绕好线后,转盘102再次转动180度,重复上述的推料卸料操作即可。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卷绕机推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槽钢(1),所述底架槽钢(1)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机座(101),所述机座(10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02),所述转盘(102)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且所述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关于转盘(102)的中心对称,所述底架槽钢(1)的内部后侧固定安装有无杆气缸(105)和导向杆(106),所述无杆气缸(105)位于导向杆(106)的顶端,且所述无杆气缸(1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筒板(107),且所述第一卷绕轴(103)和第二卷绕轴(104)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西站,杨建锋,林天化,尚园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美锐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