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95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体、负压管道、进气管、进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除尘腔体内设有除尘腔室,所述负压管道设置在除尘腔体的顶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排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底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另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通过进油管向除尘腔室内导入除尘油,负压管道使除尘腔室内形成负压,进气管连接终端,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进气管进入除尘腔室内,通过除尘油使得粉尘融进除尘油中,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空气流动的局部阻力系数小,空气流动速度要求低,因而动压小,流动阻力小,从而所需的风机负压小,功率低。功率低。功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电池卷绕设备工作过程会因极片涂层破坏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粉尘,当粉尘被卷入电芯中后常易引起隔膜刺破,继而导致电池短路等故障。故需配有相应的除尘管道进行粉尘收集,常见的除尘管道多使用圆钢管,其结构为一主管道及沿程分支。为保证粉尘不在管中沉积,管道中的气流需保持一定风速,同时随着末端需求风量下降,主管道的直径也需逐级变小。较高的流速及较长的管路会造成较大的管道压损,且这对于除尘风机的负压有较高要求,进而要采用较大功率的除尘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其对于除尘风机的负压要求低,功率低,且不存在管道压损。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体、负压管道、进气管、进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除尘腔体内设有除尘腔室,所述负压管道设置在除尘腔体的顶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排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底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另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通过进油管向除尘腔室内导入除尘油,负压管道使除尘腔室内形成负压,进气管连接终端,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进气管进入除尘腔室内,通过除尘油使得粉尘融进除尘油中,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排出。
[0006]其中,所述除尘腔室内除尘油的液面低于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口向下倾斜设置。
[0007]其中,所述除尘腔体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根进气管。
[0008]其中,所述除尘腔室内除尘油的液面低于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口向下倾斜设置。
[0009]其中,所述除尘腔体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进油管。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除尘腔体、负压管道、进气管、进油管和排油管,除尘腔体内设有除尘腔室,负压管道设置在除尘腔体的顶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排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底部与除尘腔室连通,除尘腔体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根与除尘腔室连通的进气管,除尘腔体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与除尘腔室连通的进油管,通过进油管向除尘腔室内导入除尘油,负压管道使除尘腔室内形成负压,进气管连接终端,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进气管进入除尘腔室内,通过除尘油使得粉尘融进除尘油中,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排出。除尘腔体内的除尘腔室几何形状整齐且体积大,因而空气流动的局部阻力系数小,粉尘均已滞留在除尘油中,空气流动速度要求低,因而动压小,流动阻力小,从而相同的除尘风量,相比于传统的圆钢管,本装置所需的风
机负压更小,功率更低。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上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7]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体1、负压管道2、进气管3、进油管4和排油管5,除尘腔体1内设有除尘腔室,负压管道2设置在除尘腔体1的顶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排油管5设置在除尘腔体1的底部与除尘腔室连通,除尘腔体1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根与除尘腔室连通的进气管3,除尘腔体1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与除尘腔室连通的进油管4。
[0019]结构原理:通过进油管4向除尘腔室内导入除尘油,其中,除尘油的液面低于进气管3和进油管4,进气管3的出气端口向下倾斜设置,进油管4的出油端口向下倾斜设置;负压管道2使除尘腔室内形成负压;进气管3连接终端,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进气管3进入除尘腔室内,通过除尘油使得粉尘融进除尘油中,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5排出。
[0020]工作原理:由于除尘腔室与外界存在气压差P1,根据帕斯卡定律P=ρgh可知,P1>ρgH时(H为进气管3的出气端口与除尘油液面的距离,ρ为除尘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进气管3内的空气足够抵抗除尘油的压力,此时进气管3的进气端口的带有粉尘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进气管3流向除尘腔室,途经除尘油时粉尘从气泡的边界与除尘油接触,并融进除尘油中,达到去除粉尘的作用,最后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5排出,可经过沉淀或过滤后重新利用。
[0021]该装置除尘腔体内的除尘腔室几何形状整齐且体积大,因而空气流动的局部阻力系数小,粉尘均已滞留在除尘油中,空气流动速度要求低,因而动压小,流动阻力小,从而相同的除尘风量,相比于传统的圆钢管,本装置所需的风机负压更小,功率更低。
[002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腔体、负压管道、进气管、进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除尘腔体内设有除尘腔室,所述负压管道设置在除尘腔体的顶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排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底部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所述进油管设置在除尘腔体的另一侧面与除尘腔室连通,通过进油管向除尘腔室内导入除尘油,负压管道使除尘腔室内形成负压,进气管连接终端,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进气管进入除尘腔室内,通过除尘油使得粉尘融进除尘油中,混合有粉尘的除尘油从排油管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煜洵唐近杰阳声富汪月李盖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