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95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它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砌块本体、限位凸块、左凹槽和右凹槽,砌块本体为立方体架构,砌块本体的上部中间设置有回字形限位凸块,砌块本体与限位凸块一体式成型,砌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左凹槽、右凹槽,左凹槽与右凹槽相对称,左凹槽、右凹槽与限位凸块相匹配,两个砌块本体通过相邻的左凹槽、右凹槽卡接在下方同一个砌块本体的限位凸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连接牢固可靠,便于施工,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砌筑质量,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具备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造、市政工程的动迁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意外原因如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因达到使用年限或因老化被拆毁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对废弃建筑垃圾再利用,逐渐引起国家的重视。
[0003]一般将其用作回填料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等,但该方法能处理的建筑垃圾数量有限,而将废弃建筑垃圾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形成再生混凝土砌体构件并用于工程结构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再生混凝土砌体构件本身强度较低、耐久性较差,无法满足抗震减震规范设计要求,且制备工序繁杂,施工无法标准化,影响砌筑质量,以上不足均限制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牢固可靠,便于施工,提高砌筑质量,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易于推广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包括砌块本体、限位凸块、左凹槽和右凹槽,砌块本体为立方体架构,砌块本体的上部中间设置有回字形限位凸块,砌块本体与限位凸块一体式成型,砌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左凹槽、右凹槽,左凹槽与右凹槽相对称,左凹槽、右凹槽与限位凸块相匹配,两个砌块本体通过相邻的左凹槽、右凹槽卡接在下方同一个砌块本体的限位凸块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凸块的回字形凸起高度为30mm、凸起宽度为28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凹槽3与右凹槽4的结构及尺寸一致,左凹槽与右凹槽的槽宽均为30mm,槽深均为30mm。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连接牢固可靠,便于施工,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砌筑质量,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具备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仰视图;
[0013]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参照图1

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包括砌块本体1、限位凸块2、左凹槽3和右凹槽4,砌块本体1为立方体架构,砌块本体1的上部中间设置有回字形限位凸块2,砌块本体1与限位凸块2一体式成型,砌块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左凹槽3、右凹槽4,左凹槽3与右凹槽4相对称,两个砌块本体1通过相邻的左凹槽3、右凹槽4卡接堆砌在下方同一个砌块本体的限位凸块2上。
[001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左凹槽3、右凹槽4与限位凸块2相匹配,限位凸块2的回字形凸起高度为30mm、凸起宽度为28mm,左凹槽3与右凹槽4的结构及尺寸一致,左凹槽3与右凹槽4的槽宽均为30mm,槽深均为30mm。
[0017]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再生砌体构件可与上下砌块全部建立起几何互锁机制,通过几何互锁机制,以无砂浆砌块为标准试块单元,通过砌块本身部件的互锁方式使两个砌块本体堆砌在同一砌块本体上,以此类推,形成砌体结构,连接更牢固可靠,大大提高砌体的堆砌速度与质量。
[0018]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备方法便捷且环保,采用干拌静压成型法制作砌块,其步骤为:
[0019](1)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制备成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后,对其进行分类和预加湿处理;
[0020](2)将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水泥、粉煤灰按重量比0.3:0.48:0.18:0.04进行称量配料;
[0021](3)将配好的物料加入砂浆搅拌机,采用“水泥裹石”法进行拌和,至拌合物为干硬状态;
[0022](4)采用一次成型脱模工艺,用油刷将自制模具内表面轻轻刷上一层机油,以便更好脱模;
[0023](5)将称量好的拌合物分次放入模具中,每次放入后用木锤敲打厚实至顶面平整;
[0024](6)模具加盖推至 YX

1500K 路缘石、路面砖液压多用机施压处压制,以 10kN/s 的加载速度加载至 600kN,定荷 30s,卸载脱模;
[0025](7)将成型试件放置于地面,并加盖塑料养护膜,在自然条件下养护至28天后即可成型。
[0026]本具体实施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困难和由其引发的对环境负面影响等问题,同时节省大量的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其技术优势在于:
[0027]①
砌体构件整体性能好,力学性能优,砌块本身部件的互锁方式使连接更牢固可靠,砌块的受力合理,还能够降低结构自重,减轻承重结构受力,利于结构抗震,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同时对建筑物自身有着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0028]②
施工方便,以无砂浆砌块为标准试块单元,可以提高砌体的堆砌速度与质量,使施工作业更标准化,砌筑砂浆时易于铺灰,大大方便施工,提高砌筑质量和砌筑速度,还能降低施工因素对墙体受力和强度以及保温性能的影响。
[0029]③
砌体构件的结构、外形尺寸符合我国工人的砌筑习惯,能够减轻施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0030]④
砌体构件性能优良、利于工业化生产,符合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理念,大大节约资源、能源,对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砌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本体(1)、限位凸块(2)、左凹槽(3)和右凹槽(4),砌块本体(1)为立方体架构,砌块本体(1)的上部中间设置有回字形限位凸块(2),砌块本体(1)与限位凸块(2)一体式成型,砌块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左凹槽(3)、右凹槽(4),左凹槽(3)与右凹槽(4)相对称,左凹槽(3)、右凹槽(4)与限位凸块(2)相匹配,两个砌块本体(1)通过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军彭睿雷正凯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