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92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包括:管体,为中空的锥型结构件,用于容纳固定剪力墙的两侧模板的对拉丝杠;粗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一端;细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粗口端的一端;其中,所述粗口端和所述细口端分别抵接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并且,所述粗口端、所述细口端与所述对拉丝杠的两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采用这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既可以代替混凝土撑棍,又可以代替PVC套管,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在混凝土振捣时被振掉的问题,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可以取出该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以便下次重复使用。以便下次重复使用。以便下次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拉丝杠套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剪力墙建筑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加固中,通常采用对拉丝杠进行两端加固,在剪力墙的墙体内部放置与墙体等宽的混凝土撑棍进行对顶,内外一顶一紧将模板加固到位。并且,为了方便将对拉丝杠从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中取出,在对拉丝杠的外侧设置硬质薄壁PVC套管。
[0003]但是,目前上述方法有存在如下弊端:
[0004]1)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混凝土撑棍容易被振掉,造成墙体截面尺寸出现偏差;
[0005]2)在浇筑完混凝土后,PVC套管无法取出,在后期墙体装饰装修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对PVC套管进行封堵处理,费工费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既可以代替混凝土撑棍,又可以代替PVC套管,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在混凝土振捣时被振掉的问题,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可以将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取出,以便下次重复使用。
[0007]本技术提供的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包括:
[0008]管体,为中空的锥型结构件,用于容纳固定剪力墙的两侧模板的对拉丝杠;
[0009]粗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一端;
[0010]细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粗口端的一端;
[0011]其中,所述粗口端和所述细口端分别抵接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并且,所述粗口端、所述细口端与所述对拉丝杠的两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
[001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沿管径方向延伸。
[001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
[0014]间插件包括固定部和外延部,其中,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外延部为六角形结构件;
[0015]其中,所述管体与所述间插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适配固定,所述外延部在旋转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管体转动。
[001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固定部,为圆锥形结构件,用于与所述管体相连,插设在所述粗口端的内壁上;所述外延部,设在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其中,所述外延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的所述管体同步旋转。
[001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
[001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管体的长度与所述剪力墙的厚度相同。
[001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细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对拉丝杠的直径。
[002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管体为硬质塑料管体。
[002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粗口端与所述管体为一体设计结构或分体设计结构。
[002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粗口端的形状为锥形喇叭式形状。
[0023]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在使用时,将对拉丝杠套管组件架设在钢筋架上,粗口端和细口端分别抵接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管体从内侧对模板支撑,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粗口端、细口端与对拉丝杠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模板上设有对拉丝杠的贯穿孔位,确保对拉丝杠可穿过模板和管体,通过对拉丝杠穿过模板和管体在模板的外侧对模板收紧,可以避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作为撑棍用时被振掉。在施工完毕后,依次拆除对拉丝杠和模板,最后,在细口端对该管体施力,使管体从墙体内脱离,完成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回收再利用,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技术管体的立体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管体的正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管体的左侧视图;
[0028]图4是间插件的主视图;
[0029]图5是间插件的左侧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粗口端;2、细口端;3、管体;4、凸起;5、固定部;6、外延部;7、凹槽头。
[0032]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4]图1是本技术管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管体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管体的左侧视图;图4是间插件的主视图;图5是间插件的左侧视图。
[0035]如图1

图5共同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包括管体3、设在管体3两端的粗口端1和细口端2。
[0036]其中,管体3为中空的锥型结构件,用于容纳固定剪力墙的两侧模板的对拉丝杠,粗口端1设在管体3的一侧,细口端2设在管体3的远离粗口端1的一侧,粗口端1和细口端2分别抵接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并且,粗口端1、细口端2与对拉丝杠的两端对应设置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拉丝杠通过剪力墙的一侧模板上的孔洞贯穿管体3并从另一侧模板上的孔洞穿出,管体3架设在钢筋架上,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从内侧对模板支撑,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粗口端和细口端分别对应模板上的对拉丝杠的贯穿孔位,通过对拉丝杠穿过模板和对拉丝钢套管在模板的外侧对模板收紧,可以避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作为撑棍用时被振掉。在施工完毕后,依次拆除对拉丝杠和模板,最后,在细口端对该对拉丝杠套管组件施力,使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从墙体内脱离,完成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回收再利用。
[0038]在本技术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实施例中,在管体3的内壁上设有凸起4,凸起4沿管径方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管体3的内部插入与凸起4卡接的结构件,通过旋转该结构件带动管体3同步旋转,进而将对拉丝杠套管组件从墙体内拆除,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
[0039]在本技术对拉丝杠套管组件的实施例中,该对拉丝杠套管组件还包括间插件,间插件包括固定部5和外延部6,在固定部5的外壁上设有与凸起4相适配的凹槽7,外延部6为六角形结构件,其中,管体3与间插件通过凸起4与凹槽7适配固定,外延部6在旋转外力的作用下带动管体3转动。具体的,固定部5为圆锥形结构件,用于与管体3相连,插设在粗口端1的内壁上,外延部6设在固定部5的端部,其中,外延部6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固定部5和与固定部5相连接的管体3同步旋转。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延部6也可以为五边形结构件或者其他结构,外延部的具体形状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确定,并不限于上述的举例的形状,可与扳手或套筒相适配,使凸起4与凹槽7相配合在扳手或套筒的旋转外力的作用下带动管体3转动,使该对拉丝杠套管组件脱离墙体。
[00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待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对拉丝杠和模板,将间插件上的凹槽7与锥型套管的粗口端1处的凸起4相对,接着将间插件插置在锥型套管内,然后,利用扳手固定在间插件的外延部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为中空的锥型结构件,用于容纳固定剪力墙的两侧模板的对拉丝杠,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沿管径方向延伸;粗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一端;细口端,设在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粗口端的一端;其中,所述粗口端和所述细口端分别抵接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并且,所述粗口端、所述细口端与所述对拉丝杠的两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插件包括固定部和外延部,其中,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外延部为六角形结构件;其中,所述管体与所述间插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适配固定,所述外延部在旋转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管体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拉丝杠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圆锥形结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瑞陈彦李勇堂韩少杰刘程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