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69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连接件,包括支撑贴合块以及支撑延长板,支撑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支撑延长板设置有第一串联杆连接孔;支撑延长板的宽厚比大于20;限位连接件,包括限位贴合块以及限位延长板,限位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限位延长板的宽厚比小于等于20;固定件,包括对应设置的螺栓以及螺纹套筒或螺母;支撑连接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一支撑连接件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二支撑连接件,第一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第二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墙板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二墙板中的串联杆。中的串联杆。中的串联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板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属于建筑结构连接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有三种主流方式,外贴外保温体系、外贴内保温体系以及将保温板置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夹心墙板体系。
[0003]其中,夹心墙板沿厚度方向由外到内包括外叶墙板、保温板和内叶墙板三部分。外叶墙板一般为60mm厚的常规钢筋混凝土墙板或由高强混凝土材料生产的外叶墙板(如JGJ/T281

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所记载),其起到防火、保护保温板等不受环境侵害的功能。保温板例如为燃烧等级为B1级(难燃)或B2级(可燃)的有机材料,厚度从30mm到300mm不等。内叶墙板例如为至少90mm厚的常规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主体构件,内叶墙板要承受外叶墙板的自重以及经由外叶墙板传递过来的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其它外荷载。
[0004]例如,对于上述高强混凝土外叶墙板的连接结构,目前多采用将预埋螺母预埋到外叶墙板,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到预先安装在内叶墙板外侧的龙骨上,安装龙骨时需要给主体墙板(内叶墙板)开孔,有可能破坏主体墙板的钢筋混凝土,并且安装龙骨需要等建筑主体结构完成之后方可开展,延长了施工期限,龙骨用量大且一般为镀锌碳钢,当建筑所处环境有较高防腐要求时,龙骨材料需更换为不锈钢,成本急剧增大。这种生产方式无法实施在装配式建筑中。
[0005]另外,由于室外温度随季节变化,例如夏天外叶墙板在太阳照射下其表面温度可达65℃左右,冬天可降低为

20℃左右,而室内(主体结构一侧)温度常年维持在20℃左右,由此会在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之间形成温度差,约
±
45℃。混凝土本身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温度差为+45℃时,外叶墙板将在平面内发生膨胀;在温度差为

45℃时,外叶墙板将在平面内发生收缩。传统的连接结构在外叶墙板热胀冷缩时会限制外叶墙板的膨胀,有可能导致外叶墙板开裂或者连接结构扭转受损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特定位置同时使用支撑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不需要安装龙骨,可简化墙板生产流程同时降低钢材用量,实现外叶墙板、保温板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等类似层叠结构的连接,避免温差造成的不良影响。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所述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9]支撑连接件,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靠近第二墙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贴合的支撑贴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一侧的支撑延长板,所述支撑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支撑延长板远离所述支撑贴合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串
联杆连接孔;所述支撑延长板的宽厚比大于20;
[0010]限位连接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靠近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贴合的限位贴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一侧的限位延长板,所述限位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延长板的宽厚比小于等于20;
[0011]固定件,其被设置为将所述支撑连接件和所述限位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墙板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对应设置的螺栓以及螺纹套筒或螺母,所述螺栓以及所述螺纹套筒或螺母中的一个预埋在所述第一墙板中;
[0012]其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一支撑连接件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二支撑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0013]所述墙板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墙板中的串联杆,所述串联杆分别穿过所述至少2个第一支撑连接件的第一串联杆连接孔和所述至少2个第二支撑连接件的第一串联杆连接孔。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为L字形;所述限位连接件为L字形。
[0015]为了增强支撑连接件的承载力,防止在支撑贴合块与支撑延长板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变形,所述支撑连接件还包括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垫块的形状与所述支撑贴合块的形状相同,且贴合在所述支撑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上;所述限位连接件还包括限位垫块,所述限位垫块的形状与所述限位贴合块的形状相同,且贴合在所述限位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上。
[0016]为了方便调节安装误差并防止所述支撑连接件在安装后受力扭转,所述支撑贴合块上的螺栓孔包括第一圆形螺栓孔和长圆形螺栓孔。
[0017]为了提高所述支撑延长板和限位延长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中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所述支撑延长板远离所述支撑贴合块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延长板开孔;所述限位延长板远离所述限位贴合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延长板开孔。
[0018]优选地,所述限位连接件以矩阵状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一墙板上。
[0019]为了提高所述限位延长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中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所述限位延长板远离所述限位贴合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串联杆连接孔,所述串联杆穿过沿所述限位连接件的第二串联杆连接孔。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墙板为外叶墙板,所述第二墙板为内叶墙板。
[0021]为了增加墙体的节能保温效果,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还设置有保温板。
[0022]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和所述限位连接件的材质为不锈钢、镀锌碳钢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墙板的连接结构不仅适用于现浇结构,也适用于装配式结构,通过在特定位置同时使用支撑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不需要安装龙骨,可简化墙板生产流程同时降低钢材用量,实现外叶墙板、保温板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等类似层叠结构的连接,避免温差造成的不良影响。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限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与第一墙板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8]图4为示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5为示出本技术限位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与第一墙板连接时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本技术支撑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示出本技术限位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所述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连接件100、限位连接件200、固定件300以及串联杆130。
[0031]所述支撑连接件100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400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连接件,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靠近第二墙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贴合的支撑贴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一侧的支撑延长板,所述支撑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支撑延长板远离所述支撑贴合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串联杆连接孔;所述支撑延长板的宽厚比大于20;限位连接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靠近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墙板的表面贴合的限位贴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贴合块远离所述第一墙板一侧的限位延长板,所述限位贴合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延长板的宽厚比小于等于20;固定件,其被设置为将所述支撑连接件和所述限位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墙板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对应设置的螺栓以及螺纹套筒或螺母,所述螺栓以及所述螺纹套筒或螺母中的一个预埋在所述第一墙板中;其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一支撑连接件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的重心两侧的至少2个第二支撑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墙板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墙板中的串联杆,所述串联杆分别穿过所述至少2个第一支撑连接件的第一串联杆连接孔和所述至少2个第二支撑连接件的第一串联杆连接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为L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新沛赵志刚李峥王昭赵宏丽李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力维拓中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