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和单晶炉热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64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和单晶炉热场系统,所述加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分布的第一发热体、至少两个第二发热体和至少两个连接脚板;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连接,并围合形成环形发热本体;沿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所述连接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可以增大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外壁到保温筒的安全距离,进而增加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壁厚的可调范围,降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的腐蚀速度,提高所述加热器的寿命,减少所述加热器的报废成本。减少所述加热器的报废成本。减少所述加热器的报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器和单晶炉热场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拉晶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和单晶炉热热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拉晶技术中,底加热器通常由通过外部拼接的发热瓣连接而成,使得底加热器的外部与保温筒之间的可调空间有限,且发热瓣的可调连接处的厚度受限较大。
[0003]然而,发热瓣的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发热瓣的腐蚀较快,进而导致底加热器的寿命较低,报废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加热器和单晶炉热场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分布的第一发热体、至少两个第二发热体和至少两个连接脚板;其中,
[0006]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连接,并围合形成环形发热本体;
[0007]沿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
[0008]所述连接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发热瓣;
[0010]所述发热瓣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发热瓣朝向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中心延伸;
[0011]所述发热瓣的形状包括:U型、弧形和圆形中的一种。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体还包括两个连接部;
[0013]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发热瓣的端部;r/>[0014]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抵接并固定。
[0015]可选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发热体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发热体在与所述第一发热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槽;
[0016]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将所述第一发热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穿设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穿设部和第二穿设部;
[0018]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0019]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以组合形成阶梯孔;
[0020]所述第一穿设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穿设部的外径,以组合形成阶梯结构;
[0021]所述第一穿设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穿设部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二发热体包括第一子本体和第二子本体;
[0023]所述连接脚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本体和所述第二子本体固定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连接脚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穿设孔和第三穿设孔,所述第一子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子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
[0025]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脚板和所述第一子本体;
[0026]所述第三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三穿设孔和所述第三安装槽,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脚板和所述第二子本体。
[0027]可选地,所述连接脚板为平板结构;
[0028]所述连接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中心延伸。
[0029]可选地,所述连接脚板包括垂直连接的弯折部和平直部;
[0030]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抵接并固定;
[0031]所述平直部沿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中心弯折。
[003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单晶炉热场系统,包括:上述加热器。
[00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沿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而且,所述连接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使得所述第一发热本体和连接脚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可以避免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连接脚板干扰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壁厚,进而可以增大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外壁至保温筒的安全距离,增加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壁厚的可调范围,降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的腐蚀速度,提高所述加热器的寿命,减少所述加热器的报废成本。
[003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连接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紧固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
第一发热体,11

第一穿设孔,12

发热瓣,13

连接部,2

第二发热体,21

第一安
装槽,22

第一子本体,221

第二安装槽,23

第二子本体,31

第一紧固件,311

第一穿设部,312

第二穿设部,32

第二紧固件,33

第三紧固件,4

连接脚板,41

弯折部,42

平直部,43

第二穿设孔,44

第三穿设孔,45

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分布的第一发热体、至少两个第二发热体和至少两个连接脚板;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连接,并围合形成环形发热本体;沿环形发热本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所述连接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发热瓣和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发热瓣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抵接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瓣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发热瓣朝向所述环形发热本体的中心延伸;所述发热瓣的形状包括:U型、弧形和圆形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发热体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发热体在与所述第一发热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将第一发热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设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穿设部和第二穿设部;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华涂准朱明智杨开刚余飞胡永娇郑宇哲孙晓龙杨旭邦包健匡志宗王立华杨树荣彭邦呈
申请(专利权)人:腾冲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