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以及混动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626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以及车辆。该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箱模块、电池PDU模块和高压主辅驱模块,电池箱模块通过电池PDU模块与高压主辅驱模块连接;电池箱模块包括动力电池,电池PDU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整流单元与动力电池连接,整流单元用于防止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在预设低温范围内时充电。本申请使混动车型在低温低SOC状态下,仍能快速完成动力电池的加热工作。池的加热工作。池的加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以及混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以及混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动车型已经成批量的在市场售卖,使用混动车型的车主也越来越多。
[0003]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一般为锂电池,常见的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但是,锂电池在低温状态下时,动力电池的锂离子活性会大幅度降低,电解液的粘度急剧增加,导致电池的性能表现大大下降,另外,当动力电池电芯温度处于低温状态下时,为了防止动力电池在低温状态下充电,不会启动发电机发电,只能依靠动力电池释放的电能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但当动力电池电芯温度处于低温状态下且动力电池电量很低时,动力电池允许的放电功率极低,电池加热速率不及电池放热速率,且较低的电池剩余电量不足以完成动力电池加热,从而导致整车动力性受到严重限制,所以,当动力电池在低温低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的情况下时,车辆只能低速行驶或者由于整车供电不足导致车辆趴窝无法正常行驶。
[0004]综上,如何使混动车辆在低温低SOC状态下,仍能快速完成动力电池的加热工作,已经成为汽车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以及终端设备,旨在使混动车型在低温低SOC状态下,仍能快速完成动力电池的加热工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箱模块、电池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电源分配单元)模块和高压主辅驱模块,所述电池箱模块通过所述电池PDU模块与所述高压主辅驱模块连接;
[0007]所述电池箱模块包括动力电池,所述电池PDU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用于防止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在预设低温范围内时充电。
[0008]可选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整流器和第二主正接触器;
[0009]所述整流器的正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0010]所述整流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正极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PDU模块还包括预充单元和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所述整流单元、预充单元和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并联;
[0012]所述预充单元包括预充继电器,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包括第一主正接触器;
[0013]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正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正极和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负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负极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电池箱模块还包括动力电池PTC加热器;
[0015]所述动力电池PTC加热器的正极与所述电池PDU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负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负极之间的交点。
[0016]可选地,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主负接触器用于在处于第一预设环境中的车辆进行上电前闭合,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和所述加热接触器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中的所述车辆完成上电后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中的所述车辆完成上电后断开,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环境的温度在所述预设低温范围内。
[0017]可选地,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主负接触器还用于在处于第二预设环境中的所述车辆进行上电前闭合,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和所述加热接触器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预设环境中的所述车辆完成上电后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还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预设环境中的所述车辆完成上电后断开,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的温度不在所述预设低温范围内。
[0018]可选地,所述高压主辅驱模块包括发电机控制单元,所述电池PDU模块还包括主负接触器和加热接触器;
[0019]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
[0020]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电池PDU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所述主负接触器的正极和所述加热接触器的负极之间连接的交点。
[0021]可选地,所述高压主辅驱模块还包括发电机;
[0022]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连接;
[0023]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产生的三相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所述动力电池或者所述动力电池PTC加热器输送电能。
[0024]可选地,所述预设低温范围的极大值低于零摄氏度。
[002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
[0026]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箱模块、电池PDU模块和高压主辅驱模块,电池箱模块通过电池PDU模块与高压主辅驱模块连接;电池箱模块包括动力电池,电池PDU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整流单元与动力电池连接,整流单元用于防止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在预设低温范围内时充电。
[0027]区别于现有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本申请新增了整流单元,其中,该整流单元用于防止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在预设低温范围内时充电,从而实现了对动力电池的保护,所以不再需要为了防止动力电池在低温状态下充电就不启用发电机供电,从而可以利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进行动力电池的加热工作,进而实现当混动车辆在低温低SOC状态下时,仍可以快速完成动力电池的加热工作。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标号名称10电池箱模块20电池PDU模块30高压主辅驱模块
101动力电池201整流单元
[0030]图2是本技术动力电池加热系统所涉及的高压架构示意图;
[00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202预充单元203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PTC动力电池PTC加热器MSD手动维护开关FU1第一熔断器FU2第二熔断器KM1加热接触器KM2主负接触器KM3第一主正接触器KM4第二主正接触器R1预充电阻J1预充继电器TB整流器G发电机EDU电驱总成GCU发电机控制单元
[003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箱模块、电池PDU模块和高压主辅驱模块,所述电池箱模块通过所述电池PDU模块与所述高压主辅驱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箱模块包括动力电池,所述电池PDU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用于防止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在预设低温范围内时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整流器和第二主正接触器;所述整流器的正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正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PDU模块还包括预充单元和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所述整流单元、预充单元和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并联;所述预充单元包括预充继电器,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单元包括第一主正接触器;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正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正极和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负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负极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模块还包括动力电池PTC加热器;所述动力电池PTC加热器的正极与所述电池PDU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所述第一主正接触器的负极、所述预充继电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主正接触器的负极之间的交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主辅驱模块包括发电机控制单元,所述电池PDU模块还包括主负接触器和加热接触器;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勾波徐焕祥肖彬李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