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34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功能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包括:通道布,其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充气通道;两个粘结层,分别粘结在通道布的上下表面;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粘结层的相背面上;以及两个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的相背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道布自身织造形成的接结来隔离和形成充气通道,无需在充气通道之间的隔挡另外设置物理元件,且能够避免了采用绗缝缝制的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针眼漏气现象以及避免了采用热压胶合的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接着力不足而开裂现象,大大增强了充气通道的结构稳定性、不易裂开;同时改善手感,丰富色彩多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功能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在气候寒冷的冬季,人们通常喜欢穿着羽绒服来保暖抵御寒冷。目前传统的羽绒服一般采用鸭绒和鹅绒作为填充物,利用羽绒的蓬松性使衣物充盈空气,达到保暖的效果,但是现有的传统羽绒服在制作完成后其充绒量是固定的,固定充绒量的羽绒服其保暖性能也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温度进行保暖性能的调节。
[0003]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充气保暖面料和服装,例如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212979480U)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充气羽绒面料,包括闭气面布层和闭气底布层,所述闭气面布层和闭气底布层均包括基布、PU环保胶层和0.02~0.1mm厚的TPU聚氨酯膜,闭气面布层和闭气底布层间热压胶合构成基础通道面料。这种充气面料存在以下缺陷:
[0004]1、颜色不可空性,TPU膜着色难,色母分散不良影响外观,市面上一般只有透明或半透明的,不能满足消费者色彩多样性需求,并且TPU膜手感不佳;
[0005]2、面层与底层之间采用热压胶合,接着强力比较差,容易裂开,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充气通道结构稳定、不易裂开,并可以改善手感、丰富色彩多样性。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包括:
[0009]通道布,其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充气通道;
[0010]两个粘结层,分别粘结在通道布的上下表面;
[0011]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粘结层的相背面上;以及
[0012]两个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的相背面上。
[0013]优选地,所述充气通道相互之间由接结隔离。
[0014]优选地,所述通道布的面层和里层均采用平纹组织。
[0015]优选地,所述通道布的经纱采用涤纶,纬纱采用锦纶。
[0016]优选地,所述粘结层采用交联型水性聚氨酯涂层。
[0017]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015mm~0.03mm。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0.01mm~0.02mm,所述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0.015mm~0.03mm。
[0019]进一步地,该可充气保暖面料还包括气嘴组件,气嘴组件的一端外露于其中一侧的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而另一端伸入充气通道内,所述气嘴组件边缘由密封胶水密封处理。
[0020]优选地,所述气嘴组件包括用于往充气通道充入气体的充气口、用于排放充气通道气体的排气口以及塞入充气口和排气口的防尘塞。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充气保暖面料采用通道布及在通道布两侧的粘结层、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和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通过通道布自身织造形成的接结来隔离和形成充气通道,无需在充气通道之间的隔挡另外设置物理元件,且能够避免了采用绗缝缝制的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针眼漏气现象以及避免了采用热压胶合的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接着力不足而开裂现象,大大增强了充气通道的结构稳定性、不易裂开。而采用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和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一方面利用聚氨酯自身性能改善常规TPU膜或EVA膜存在的手感不佳缺陷,另一方面有机颜料或者无机颜料与聚氨酯材料相容性佳,可制得各种不同的颜色,丰富色彩多样性。
[0023]另外,根据服装设计需要的位置设置气嘴组件的位置,可对衣服进行充气,并锁住空气,使其内部空气与外界相对静止减缓对流,降低热传导速度,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还可以根据保暖需要通过控制充气量的大小调整保暖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通道布双层织造组织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可充气保暖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可充气保暖面料局部剖视图。
[0027]图中标记:10、通道布;11、接结;20、粘结层;30、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100、充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9]如图2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包括通道布10、两个粘结层20、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以及两个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其中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以及两个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可良性分散加入不同颜色的有机色料以实现所需的呈色效果。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布10为具有面层和里层的双层织物,面层和里层之间形成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充气通道100,充气通道100之间由接结11隔离。通道布10的织造方法为现有技术,具体采用双层织造方法,经纱采用涤纶,纬纱采用锦纶,经密和纬密均为800

1200根/10cm,布身选用12页综框,顺穿,每筘6入,布边选用4长丝并为1根,每筘6入,在ZW408型喷水织机上织造。
[0031]如图1所示,织造面层织物时,里层经纱沉下不动,不参与织造;织造里层织物时,面层经纱上浮,不参与织造;在间隔一定距离后,上下两层织物经纱交换一次位置,面层变里层,里层变面层,依次循环;在上下两层织物换层时,由里层经纱首先穿越面层形成接结11,打纬固定,然后再由面层经纱穿越里层形成接结11,打纬固定,完成换层;通道布10的面层和里层均采用平纹组织。采用该双层织造方式获得的通道布10,避免了采用绗缝缝制的
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针眼漏气现象以及避免了采用热压胶合的双层充气面料存在的接着力不足而开裂现象,大大增强了充气通道100的结构稳定性、不易裂开。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20采用现有的交联型水性聚氨酯浆料粘结在通道布表面,实现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和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强力附着在通道布10上,所述粘结层20的厚度为0.015mm~0.03mm;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采用现有的不透气聚氨酯浆料并固化成型在两个粘结层20的相背面上,所述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的厚度为0.01mm~0.02mm;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采用现有的不透气聚氨酯浆料并固化成型在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的相背面上,所述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的厚度为0.015mm~0.03mm。采用了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和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可以保证气密性,充气通道100内部的空气不会从面层和里层表面泄露,同时手感佳。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布10一侧的粘结层20、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30以及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40三者采用转移涂层方式设置在通道布10一侧,在其他示例中,三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由内及外成型在通道布一侧。转移涂层也是本领域面料涂层后整理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气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布,其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充气通道;两个粘结层,分别粘结在通道布的上下表面;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粘结层的相背面上;以及两个第二不透气聚氨酯涂层,分别固化成型在两个第一不透气聚氨酯涂层的相背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通道相互之间由接结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布的面层和里层均采用平纹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布的经纱采用涤纶,纬纱采用锦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采用交联型水性聚氨酯涂层。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阳谢应彩林俊发
申请(专利权)人:永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