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贴合,所述外管或内管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通口贯穿所述外管或内管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通口沿所述外管与内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复合软管,通过在内管外部设置外管,并在外管或内管上间隔开设多个通口,有利于提升复合软管的折弯性,进而防止该复合软管在折弯时出现瘪塌的情况,以保持内管内流体的通畅流通,便于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软管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2年6月21日、申请号为202221552565.7、技术名称为“一种复合软管”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技术涉及管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软管。
技术介绍
[0003]塑料软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被用于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或者管道与设备的连接等等,因此软管要经常被折弯,其折弯性能尤为重要。而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软管在折弯时容易出现瘪塌的情况,这样会导致管道内流通的液体或其他物质流通不通畅,软管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的复合软管,其具有更好的折弯性,防止软管折弯时出现瘪塌。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贴合,所述外管或内管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通口贯穿所述外管或内管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通口沿所述外管与内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流体在所述内管内流通。
[0007]通过在内管外部设置外管,外管能够对内管起到保护作用,并在外管或内管上间隔开设多个通口,可以使得复合软管的整体柔软性更好,进而防止该复合软管在折弯时出现瘪塌的情况,保持内管内流体的通畅流通,便于使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内管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管的内径。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合软管的材质为塑料,由于塑料软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通过将内管挤进外管中,使得外管与内管之间贴合得更紧密,无需粘合就可以牢固连接。此外,外管与内管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0009]优选的,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口。当在外管上开设有通口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通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外管的圆周长。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个所述通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外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即每个通口是沿着外管的周向开设的,只是每个通口并非绕外管一周,而是在外管上留有一段距离未开设通口。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口绕外管的圆心形成具有一个缺口或两个缺口的虚拟圆形,当虚拟圆形有两个缺口时,相当于将一个通口分割成两部分,两个缺口所对应的外管的部分起到连接通口的两部分的作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多个所述通口沿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均匀
间隔排列,多个所述通口相互平行。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个所述通口的宽度为0.1
‑
100mm,相邻两个所述通口之间的距离为1
‑
100mm,相邻两个通口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提升软管的折弯性。具体地,每个通口的宽度优选为5
‑
30mm;相邻两个通口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
‑
50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多个所述通口的宽度之和与所述外管的长度的比例小于90%,优选为30%
‑
60%,有利于提升整个复合软管的折弯性。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所述连接层用于粘接所述外管与内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外管与内管之间设置连接层将二者粘合以保证整个复合软管的严实性,可以是热熔粘合、胶水粘合或其他粘合方式。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外包层,所述外包层套设在所述外管的外部,所述外包层与所述通口重合部分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贴合,所述外包层的剩余部分的内壁与所述外管的外壁贴合。在本技术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套塑固定的方式,在外管的外部进行套塑,通过热压将通口处对应的外包层向内压缩使得其与裸露在通口处的部分内管贴合,而其余部分仍然紧密地与外管贴合,从而将外管与内管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0017]优选的,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内管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口,而外管上不开通口。当在内管上开设有通口时: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通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的圆周长。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个所述通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内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即每个通口是沿着内管的周向开设的,只是每个通口并非绕内管一周,而是在内管上留有一段距离未开设通口。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口绕内管的圆心形成具有一个缺口或两个缺口的虚拟圆形,当虚拟圆形有两个缺口时,相当于将一个通口分割成两部分,两个缺口所对应的外管的部分起到连接通口的两部分的作用。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多个所述通口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多个所述通口相互平行。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个所述通口的宽度为0.1
‑
100mm,相邻两个所述通口之间的距离为1
‑
100mm,相邻两个通口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提升软管的折弯性。具体地,每个通口的宽度优选为5
‑
30mm;相邻两个通口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
‑
50mm。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多个所述通口的宽度之和与所述内管的长度的比例小于90%,优选为30%
‑
60%,有利于提升整个复合软管的折弯性。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所述连接层用于粘接所述外管与内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外管与内管之间设置连接层将二者粘合以保证整个复合软管的严实性,可以是热熔粘合、胶水粘合或其他粘合方式。
[0024]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复合软管,通过在内管外部设置外管,并在外管或内管上间隔开设多个通口,有利
于提升复合软管的折弯性,进而防止该复合软管在折弯时出现瘪塌的情况,以保持内管内流体的通畅流通,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复合软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复合软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复合软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内管,流体在所述内管内流通,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贴合,所述内管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通口贯穿所述内管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通口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通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内管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内管包括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通口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交替排布;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通口的其中一个通口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通口的剩余一个通口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相互靠近的另一端,对应同一个所述通口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内管的竖直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悦洋,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远大聚合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