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及其组成的加固绞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17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及其组成的加固绞龙。目前绞龙叶片是待破损较大后,将整个绞龙叶片整体更换,更换操作繁琐,缺少损伤程度小状态下的叶片修复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单体螺旋形叶片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单体螺旋形叶片通过豁口套装在绞龙轴体上,单体螺旋形叶片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第一螺旋面与绞龙轴体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一内螺旋边缘,第一内螺旋边缘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条的长度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长度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用具领域。具领域。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及其组成的加固绞龙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及其组成的加固绞龙。

技术介绍

[0002]绞龙是最常见的机械设备配件之一, 广泛应用于螺旋输送机、挤出机、 离心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种机械设备,是这些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绞龙是螺旋输送机的俗称,用于颗粒或粉状物料的水平输送,倾斜输送,垂直输送等形式。可广泛用于化工、 建材、 机械、 煤炭、冶金、 轻工、 粮食等多个领域,用来输送各种各样的粉状和小块物料。不适宜输送易变质、粘性大、易结块、高温、怕压、有较大腐蚀性的物料。在绞龙进行谷物或其他粮食的处理过程中,随着绞龙的使用,必然会出现磨损,绞龙使用过程中最易出现磨损的位置为绞龙叶片,绞龙叶片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叶片边缘,离叶轮内缘越远,其磨损程度越严重。究其原因是绞龙在工作时,叶片挤压物料,叶片受力相当于截面输送机变载荷作用于悬臂上,离传动轴越远,受力越大,变形量也越大,产生空洞形成裂纹的数量也越多,从而导致叶片磨损量变大,且外缘磨损远远大于内缘磨损。 因螺旋输送机出口处对于叶片冲击滑移摩擦力大, 靠近出口处叶片所受轴向力变大,出料口处叶片磨损较进料口处叶片磨损程度更大,面对绞龙中各个叶片有不同程度磨损的情况,目前的处理方式因各个叶片磨损程度不一,缺乏统一处理方式,一般轻度磨损叶片可忽略,待大多数叶片磨损程度加深后再统一更换或修复,整体更换操作的普及性较高,缺少应对单个修复叶片的处理方式,缺少应对不同损伤程度或损伤程度小的状态下各个叶片的修复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及其组成的加固绞龙。
[0004]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单体螺旋形叶片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单体螺旋形叶片通过豁口套装在绞龙轴体上,单体螺旋形叶片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第一螺旋面与绞龙轴体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一内螺旋边缘,第一内螺旋边缘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条的长度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长度相等。
[0005]作为优选方案:第二螺旋面为与待修复叶片的一个贴靠面,第二螺旋面贴靠在待修复叶片的一侧面上,待修复叶片另一侧面上配合设置有第一配重条。
[0006]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配重条的厚度与第一连接条的厚度相等,第一配重条的长度与第一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0007]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单体螺旋形叶片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
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单体螺旋形叶片通过豁口套装在绞龙轴体上,单体螺旋形叶片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第二螺旋面与绞龙轴体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二内螺旋边缘,第二内螺旋边缘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条,第二连接条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内螺旋边缘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二连接条的长度与第二内螺旋边缘的长度相等。
[0008]作为优选方案:第一螺旋面为与待修复叶片的另一个贴靠面,第二螺旋面贴靠在待修复叶片的一侧面上,待修复叶片另一侧面上配合设置有第二配重条。
[0009]作为优选方案:第二配重条的厚度与第二连接条的厚度相等,第二配重条的长度与第二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0010]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单体螺旋形叶片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单体螺旋形叶片通过豁口套装在绞龙轴体上,单体螺旋形叶片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面与绞龙轴体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一内螺旋边缘,第一内螺旋边缘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条的长度与第一内螺旋边缘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螺旋面与绞龙轴体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二内螺旋边缘,第二内螺旋边缘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条,第二连接条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内螺旋边缘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二连接条的长度与第二内螺旋边缘的长度相等。
[0011]作为优选方案:单体螺旋形叶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待修复叶片厚度。
[0012]作为优选方案:第一连接条沿其厚度方向的横向截面形状为L形,第一连接条包括第一组成片和第二组成片,第一组成片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靠,第二组成片的下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组成片上,第二组成片贴靠在第一螺旋面上;第二连接条包括第三组成片和第四组成片,第三组成片与绞龙轴体的外壁相贴靠,第四组成片的下侧固定连接在第三组成片上,第四组成片贴靠在第二螺旋面上。
[0013]利用权利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所述的一种绞龙修补叶片组成的加固绞龙,包括绞龙轴体、至少一个待修复叶片和至少一个绞龙修补叶片,所述绞龙轴体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叶片,当多个叶片中包括至少一个待修复叶片时,每个待修复叶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绞龙修补叶片,每个绞龙修补叶片套装在绞龙轴体上,绞龙修补叶片紧贴在待修复叶片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中的绞龙修补叶片为针对单个叶片进行独立修复的配合加固件,结构形式简单,能够根据原有叶片破损程度以及位置不同进行对应位置的及时修复,单体螺旋形叶片与第一连接条和/或第二连接条相配合实现原绞龙上破损叶片的全方位贴合加固修补过程。
[0016]本技术修复原理简单,仅需将带有第一连接条和/或第二连接条的单体螺旋形叶片通过自身豁口穿套在绞龙轴体上并接近待修复叶片,再贴合待修复叶片的破损侧面上,实现破损位置所在面的全面修复,单体螺旋形叶片的自身结构不仅能够替代破损位置,还能够对其他未破损位置实现加厚加固效果,利于降低进一步破损程度的扩大,无需整体
切割受损程度较小的原有叶片,节省修复用量,降低修复难度。
[0017]本技术中的加固绞龙的结构形式稳固,绞龙轴体、至少一个待修复叶片和至少一个绞龙修补叶片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将自身已受损叶片进行有效对应加固修复的绞龙结构体,利于稳定延续绞龙的使用性能,节省修复用量和修复时间,降低修复难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9]图1为绞龙修补叶片处于第一种结构形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绞龙修补叶片处于第二种结构形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绞龙修补叶片处于第三种结构形式下与绞龙轴体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第一连接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一连接条沿其厚度方向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1),单体螺旋形叶片(1)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10)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16),单体螺旋形叶片(1)通过豁口(16)套装在绞龙轴体(10)上,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10)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2)和第二螺旋面(3),第一螺旋面(2)与绞龙轴体(10)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一内螺旋边缘(2

1),第一内螺旋边缘(2

1)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条(4),第一连接条(4)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内螺旋边缘(2

1)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条(4)的长度与第一内螺旋边缘(2

1)的长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其特征在于:第二螺旋面(3)为与待修复叶片(11)的一个贴靠面,第二螺旋面(3)贴靠在待修复叶片(11)的一侧面上,待修复叶片(11)另一侧面上配合设置有第一配重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其特征在于:第一配重条(6)的厚度与第一连接条(4)的厚度相等,第一配重条(6)的长度与第一连接条(4)的长度相等。4.一种绞龙修补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螺旋形叶片(1),单体螺旋形叶片(1)为圆弧形条形片,圆弧形条形片的两端分别朝向绞龙轴体(10)的两端靠近设置,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两端之间形成有豁口(16),单体螺旋形叶片(1)通过豁口(16)套装在绞龙轴体(10)上,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内侧边与绞龙轴体(10)的外壁相贴紧,单体螺旋形叶片(1)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螺旋面(2)和第二螺旋面(3),所述第一螺旋面(2)与绞龙轴体(10)相连接的边缘为第一内螺旋边缘(2

1),第一内螺旋边缘(2

1)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条(4),第一连接条(4)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内螺旋边缘(2

1)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条(4)的长度与第一内螺旋边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迎芬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机械化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