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好氧性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715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灌溉技术,特别是一种水稻好氧性灌溉方法。针对现有灌溉方法水稻产量不高不稳,水资源利用率低,肥水流失严重,污染环境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节水效果好利用率高、水稻产量高质量好和病虫害危害少的水稻好氧性灌溉方法,使用该方法能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在插秧、施肥、孕穗开花时保持寸水,分蘖、穗分化、灌浆结实期保持湿润,在有效分蘖末期控水搁田,充分利用昼夜温差及雨水,以水调根际增氧,配置合理水稻叶面积,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后期光合作用强,实现水稻可持续节水高产,比常规淹水灌溉节水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灌溉技术,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耗水量最多的农作物,总用水量占全国的54%左右,占农业用水量的 65%以上。传统灌溉在分蘖末期采取排水控蘖措施,但水稻生长其它时期都保持水层灌溉, 造成土壤呈厌气状态,抑制根系生长,田间湿度提高,稻根生长在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的旺 盛活动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特别在淹水条件下会使土壤中大量积累有毒 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等),这对于稻根特别是新生根危害很大,根系活力低而且水稻易 倒伏,后期叶片易早衰,容易引起水稻根系的发育不良,病虫严重、倒伏、早衰,大大制约了 水稻产量,结实率不高,导致产量不高不稳,水资源利用率低,且肥水流失严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传统灌溉方法耗水量大、灌溉 水利用率低和容易引起水稻根系发育不良诱发病虫害和污染周边环境的缺陷,提供一种用 水量比传统灌溉少节水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并减少水稻不良发育和 病虫害等危害的,使用该方法对水稻进行灌溉管理还能有效减少对周 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依序进行的插 秧、分蘖、够苗搁田、穗分化、孕穗开花和灌浆结实六个阶段的灌溉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 六个阶段灌溉如下所述插秧为寸水插秧,插秧前灌水保持2 4cm水层;所述分蘖达到 4cm 80 % 土壤田间持水量;所述够苗搁田,达到60 % 土壤田间持水量;所述穗分化为湿润 穗分化,搁田结束后复水至1寸,然后按4cm 90%土壤田间持水量湿润管理;所述孕穗开 花的田面始终保持2 4cm水层;所述灌浆结实为湿润灌溉,达到4cm 90%土壤田间持 水量。本专利技术根据水稻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根据水稻水分敏感期,适时灌排水及保持湿 润,采取水调根际增氧,使水稻节水与高产兼顾的水分管理技术,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纹枯 病等病害和倒伏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流失,提高水分和氮肥的利用率,降低化肥农 药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搁田时可采用多次轻搁田,如营养生长过旺时采用重搁田以达到土 壤田间持水量为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蘖时3 5天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土壤含水量降到80% 的田间持水量时(抓起稻田中的泥土,手捏成团,手伸不沾泥,土团自由落地即碎),再补寸 水,如此往复,直到有效分蘖末期。80 %的田间持水量判断可以抓起稻田中的泥土,手捏成 团,手伸不沾泥,土团自由落地即碎为实际操作标准。分蘖期湿润灌溉根际氧化还原电位 高,氧化力强,促进养分吸收和分蘖早发,大分蘖、基部分蘖增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穗分化时,3天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 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时(田面无明水),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孕穗。控制土壤含水利3于后续的孕穗开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灌浆结实时当田间寸水,3天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土壤 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田面无明水)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黄熟。 灌浆结实期吸收养分多,必须满足水分的供应,因为此时地上部向地下根系的供氧距离较 长,通气组织又缺乏,很需要直接向土壤供氧,所以采用湿润灌溉更有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 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 长,增强根系活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1)寸水插秧,即旱耕水平,整地后田面平整,深浅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田水、 肥、气、热保持一致,保证秧苗生长好。整地质量要求达到地面平如镜,高低差不超过3厘 米,“寸水不露泥”的程度。在移栽前施用基肥,一般亩施750 1000公斤猪牛栏肥或饼肥 50公斤,钙镁磷肥40公斤,KC1 10公斤,纯氮5 6公斤(尿素)。基肥中的氮肥和钾肥 作全层肥施用,磷肥作面肥施用。2)湿润水分蘖在移栽后5 7天进行早施分蘖肥和除草剂,每亩施用复合肥20 公斤和4公斤尿素,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一般灌水1寸左右,以后田面按 湿润管理促分蘖(4cm 80% 土壤田间持水量),当田间寸水时,3 5天不灌水,使田间水 分自然下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80 %的田间持水量(抓起稻田中的泥土,手捏成团,手伸不 沾泥,土团自由落地即碎)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有效分蘖末期;分蘖期湿润灌 溉根际氧化还原电位高,氧化力强,促进养分吸收和分蘖早发,大分蘖、基部分蘖增加。3)够苗搁田由于分蘖期湿润灌溉土壤易沉实,排水易干。当苗数达到穗数苗数 80 %时开始轻搁田,采用多次轻搁田,如营养生长过旺时适当重搁田,使达到60 %土壤田间 持水量;4)湿润穗分化搁田结束,开始复水至1寸左右,以后田面水分按湿润管理 (4cm 90%土壤田间持水量)即当田间寸水时,3天左右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 土壤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田面无明水)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孕 穗;在倒3叶露尖时,根据田块苗情,亩施10kg复合肥。5)寸水孕穗开花孕穗期是水稻需水临界期,田面始终保持一寸左右(2 4cm) 水层;6)湿润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吸收养分多,必须满足水分的供应,但因为此时地 上部向地下根系的供氧距离较长,通气组织又缺乏,很需要直接向土壤供氧,所以采用湿润 灌溉(4cm 90% 土壤田间持水量)。当田间寸水时,3天左右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 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田面无明水)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黄熟。权利要求,包括依序进行的插秧、分蘖、够苗搁田、穗分化、孕穗开花和灌浆结实六个阶段的灌溉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六个阶段灌溉如下所述插秧为寸水插秧,插秧前灌水保持2~4cm水层;所述分蘖达到4cm~80%土壤田间持水量促分蘖;所述够苗搁田,达到60%土壤田间持水量;所述穗分化为湿润穗分化,搁田结束后复水至1寸,然后按4cm~90%土壤田间持水量湿润管理;所述孕穗开花的田面始终保持2~4cm水层;所述灌浆结实为湿润灌溉,达到4cm~90%土壤田间持水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分蘖时3 5天不灌 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土壤含水量降到80 %的田间持水量时(抓起稻田中的泥土,手捏 成团,手伸不沾泥,土团自由落地即碎),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有效分蘖末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穗分化时,3天不 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时(田面无明水), 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孕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灌浆结实时当田 间寸水,3天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田 面无明水)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黄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灌浆结实时当田间寸 水,3天不灌水,使田间水分自然下降,当土壤含水量降到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田面无 明水)水平时,再补寸水,如此往复直到黄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灌溉技术,特别是一种。针对现有灌溉方法水稻产量不高不稳,水资源利用率低,肥水流失严重,污染环境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节水效果好利用率高、水稻产量高质量好和病虫害危害少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好氧性灌溉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插秧、分蘖、够苗搁田、穗分化、孕穗开花和灌浆结实六个阶段的灌溉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六个阶段灌溉如下:所述插秧为寸水插秧,插秧前灌水保持2~4cm水层;所述分蘖达到4cm~80%土壤田间持水量促分蘖;所述够苗搁田,达到60%土壤田间持水量;所述穗分化为湿润穗分化,搁田结束后复水至1寸,然后按4cm~90%土壤田间持水量湿润管理;所述孕穗开花的田面始终保持2~4cm水层;所述灌浆结实为湿润灌溉,达到4cm~90%土壤田间持水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峰张玉屏林贤青陈惠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