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横梁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92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顶盖横梁及车辆,所述顶盖横梁包括用于与车辆的顶盖外板连接的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呈折弯结构并一体成型,且所述横梁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所述横梁本体的空腔。这样,可以利用折弯结构的多次弯折来提高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顶盖横梁发生轰鸣及抖动的风险,而且,横梁本体为一体成型,使得横梁本体的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定程度上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定程度上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盖横梁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盖横梁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顶盖横梁是构成上车身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顶盖前横梁连接顶盖和前挡风玻璃,顶盖后横梁连接顶盖和后挡风玻璃。
[0003]现有的顶盖横梁,尤其是顶盖后横梁,通常是由横梁内板、横梁外板以及内部加强板通过焊接组装而成,零部件较多、装配工艺较为复杂。而且,对于车身顶盖采用大天幕或大挡风玻璃的车型而言,现有的顶盖后横梁的整体结构强度、刚度较弱,容易引起车身振动、轰鸣及压耳噪声等问题,降低了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顶盖后横梁的结构并提高顶盖后横梁的刚强度。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顶盖横梁,包括用于与车辆的顶盖外板连接的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呈折弯结构并一体成型,且所述横梁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所述横梁本体的空腔。
[0006]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连接并围成空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板用于与所述顶盖外板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顶板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
[0008]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0]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减重孔和/或工艺孔,和/或,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辆的内饰件的安装孔。
[0011]可选地,所述顶盖横梁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横梁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车辆的侧围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横梁本体朝向车内的一侧,并与所述侧围连接板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横梁本体的一侧呈敞开状,所述横梁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3]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用于与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横梁本体的一端抵接限位。
[001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横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可通过将横梁本体设计为折弯结构,以利用折弯结构的多次弯折来提高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顶盖横梁发生轰鸣及抖动的风险;同时,横梁本体为一体成型,并设有贯穿横梁本体的空腔,使得横梁本体呈中空结构,不仅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另外,也便于横梁本体采用辊压成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横梁本体的焊点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位,进而简化生产流程,而且,也可以避免出现焊点失效或焊点疲劳应力集中等问题,延长了横梁本体乃至顶盖横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顶盖横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横梁的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顶盖横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横梁与侧围连接板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横梁与侧围连接板组装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与侧围连接板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横梁本体;11、底板;111、第一底板;112、第二底板;113、定位凸台;12、第一侧板;13、顶板;131、第一顶板;132、第二顶板;133、沉槽;14、第二侧板;15、空腔;151、第一腔室;152、第二腔室;16、第三侧板;17、工艺孔;18、减重孔;19、安装孔;2、连接件;3、容纳腔;100、侧围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7]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前后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前侧,X轴的反向代表后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左右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左侧,Y轴的反向代表右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9]结合图1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横梁,包括用于与车辆的顶盖外板连接的横梁本体1,横梁本体1呈折弯结构并一体成型,且横梁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设
有贯穿横梁本体1的空腔15。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顶盖横梁可以是顶盖前横梁,也可以是顶盖后横梁,当顶盖横梁作为顶盖前横梁使用时,顶盖横梁用于连接前挡风玻璃和顶盖外板,当顶盖横梁作为顶盖后横梁使用时,顶盖横梁用于连接后挡风玻璃和顶盖外板。为了方便描述,此处以及后文均以该顶盖横梁为顶盖后横梁为例进行说明。
[0031]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横梁本体1通常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布设,故横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也是车辆的左右方向。
[0032]具体地,如图5所示,横梁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用于与车身左右两侧的侧围连接板100连接。横梁本体1通常由一块钢制钣金件采用例如辊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经过多次折弯后围成贯通式的空腔15,也就是说,横梁本体1呈左右两端敞开的中空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横梁本体1设计为折弯结构,以利用折弯结构的多次弯折来提高横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顶盖横梁发生轰鸣及抖动的风险;同时,横梁本体1为一体成型,并设有贯穿横梁本体1的空腔15,使得横梁本体1呈中空结构,不仅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另外,也便于横梁本体1采用辊压成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横梁本体1的焊点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位,进而简化生产流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辆的顶盖外板连接的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呈折弯结构并一体成型,且所述横梁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所述横梁本体(1)的空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底板(11)、所述第一侧板(12)、所述顶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4)依次连接并围成所述空腔(15),所述第一侧板(12)和所述第二侧板(14)相对设置,所述顶板(13)和所述底板(11)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板(13)用于与所述顶盖外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底板(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15)内的第三侧板(16),所述第三侧板(16)与所述第一侧板(12)和所述第二侧板(14)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奔陈启苗卜坤权张亚楠毛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