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90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包括上圈和滚珠,所述上圈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一,且润滑组件一包括保持架、球兜、流动通道一、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所述保持架的顶面开设有球兜,相邻的两个所述球兜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一,所述保持架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所述滚珠设置于球兜的中部。该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轨道设置有两层,搭配润滑组件一、润滑组件二使用使得轴承盘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适应有高刚性要求的应用场合,而通过中圈表面上、下方贯穿设置的导热棒一、导热棒二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散热,有助于降低发热量,保证整个轴承盘安全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具体为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

技术介绍

[0002]汽轮机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动力设备之一,汽轮机的轴承盘是汽轮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汽轮机的轴承盘主要用于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0003]现有的汽轮机用轴承盘存在滚珠滚动期间容易与保持架球兜发生摩擦,令保持架内产生大量热量,润滑油粘度下降。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包括上圈和滚珠,所述上圈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一,且润滑组件一包括保持架、球兜、流动通道一、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所述保持架的顶面开设有球兜,相邻的两个所述球兜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一,所述保持架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所述滚珠设置于球兜的中部,所述润滑组件一的下方连接有辅助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球兜关于保持架的中心位置环形分布有十二个,且球兜呈椭圆状。
[0008]进一步的,保持架顶面一点钟方向的所述球兜与输入通道相互连通,保持架顶面十二点钟方向的所述球兜与输出通道相互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中圈和轨道,且中圈的顶底面均开设有轨道。<br/>[00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流动通道二和散热管路,且中圈的顶面分别贯穿设置有流动通道二和散热管路。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导热棒一和导热棒二,且中圈的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导热棒一,所述中圈的表面下方贯穿设置有导热棒二。
[00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路和球兜相互连通,且散热管路和球兜设置数目相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二,且润滑组件二的下方连接有下圈。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椭圆状设计的球兜能减少与球体状滚珠的接触面积,削弱滚珠滚动时与球兜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热量,使润滑油粘度保持,轴承盘能够稳定有效的工作,除一点钟方向的球兜和十二点钟方向的球兜未通过流动通道一连接外,其余的球兜之间均通过流动通道一构成连通,实现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的作用下润滑油能循
环使用。
[0016]2、本技术轨道设置有两层,搭配润滑组件一、润滑组件二使用使得轴承盘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适应有高刚性要求的应用场合,而通过中圈表面上、下方贯穿设置的导热棒一、导热棒二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散热,有助于降低发热量,保证整个轴承盘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的润滑组件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的辅助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圈;2、润滑组件一;201、保持架;202、球兜;203、流动通道一;204、输出通道;205、输入通道;3、滚珠;4、辅助组件;401、中圈;402、轨道;403、流动通道二;404、散热管路;405、导热棒一;406、导热棒二;5、润滑组件二;6、下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包括上圈1和滚珠3,上圈1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一2,且润滑组件一2包括保持架201、球兜202、流动通道一203、输出通道204和输入通道205,保持架201的顶面开设有球兜202,相邻的两个球兜202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一203,保持架20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输出通道204和输入通道205,滚珠3设置于球兜202的中部,球兜202关于保持架201的中心位置环形分布有十二个,且球兜202呈椭圆状,保持架201顶面一点钟方向的球兜202与输入通道205相互连通,保持架201顶面十二点钟方向的球兜202与输出通道204相互连通,椭圆状设计的球兜202能减少与球体状滚珠3的接触面积,削弱滚珠3滚动时与球兜202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热量,使润滑油粘度保持,轴承盘能够稳定有效的工作,除一点钟方向的球兜202和十二点钟方向的球兜202未通过流动通道一203连接外,其余的球兜202之间均通过流动通道一203构成连通,实现输出通道204和输入通道205的作用下润滑油能循环使用;润滑组件一2的下方连接有辅助组件4,辅助组件4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二5,且润滑组件二5的下方连接有下圈6。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辅助组件4包括中圈401和轨道402,且中圈401的顶底面均开设有轨道402,辅助组件4还包括流动通道二403和散热管路404,且中圈401的顶面分别贯穿设置有流动通道二403和散热管路404,辅助组件4还包括导热棒一405和导热棒二406,且中圈401的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导热棒一405,中圈401的表面下方贯穿设置有导热棒二406,散热管路404和球兜202相互连通,且散热管路404和球兜202设置数目相同,轨道402设置有两层,搭配润滑组件一2、润滑组件二5使用使得轴承盘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适应有高刚性要求的应用场合,而通过中圈401表面上、下方贯穿设置的导热棒一405、导热棒二406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散热,有助于降低发热量,保证整个轴承盘安全工作。
[0024]综上,该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使用时,首先汽轮机用轴承盘主体结构由上圈1、润滑组件一2、辅助组件4、润滑组件二5、下圈6组成,润滑组件一2、润滑组件二5所包括的零件相同,二十四个滚珠3以两层(一层十二个)对应分布在润滑组件一2、润滑组件二5中球兜202内,使用期间二十四个滚珠3以两层(一层十二个)分别关于中圈401顶底面内置的轨道402中进行滑动,使轴承盘在两层轨道402的作用下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且球兜202呈椭圆状设计,能减少与球体状滚珠3的接触面积,削弱滚珠3滚动时与球兜202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使润滑油粘度保持,接着润滑组件一2和润滑组件二5之间通过散热管路404形成连通,依靠中圈401表面上、下方贯穿设置的导热棒一405、导热棒二406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散热,有助于降低发热量,保证整个轴承盘安全工作,润滑组件一2、润滑组件二5中除一点钟方向的球兜202和十二点钟方向的球兜202未通过流动通道一203连接外,其余的球兜202之间均通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包括上圈(1)和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圈(1)的下方设置有润滑组件一(2),且润滑组件一(2)包括保持架(201)、球兜(202)、流动通道一(203)、输出通道(204)和输入通道(205),所述保持架(201)的顶面开设有球兜(202),相邻的两个所述球兜(202)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一(203),所述保持架(20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输出通道(204)和输入通道(205),所述滚珠(3)设置于球兜(202)的中部,所述润滑组件一(2)的下方连接有辅助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兜(202)关于保持架(201)的中心位置环形分布有十二个,且球兜(202)呈椭圆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双层滑动轨道式轴承盘,其特征在于,保持架(201)顶面一点钟方向的所述球兜(202)与输入通道(205)相互连通,保持架(201)顶面十二点钟方向的所述球兜(202)与输出通道(204)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帅晴王向铠顾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