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63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包括两端均设有第二接触部的触头,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到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之间,用于与第一接触部配合,能够在保证体积紧凑的同时,兼顾第一接线部的接线方便以及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较长的开距。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较长的开距。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较长的开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开关电器的触头机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是相对设置的,例如上下设置、左右设置等,特别是C型结构的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上下相对设置时,如果要保证开距则触头机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触头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包括两端均设有第二接触部的触头,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到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之间,用于与第一接触部配合。
[0006]优选的,两个静触头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避让孔,触头两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的第一避让孔与第一接触部配合。
[0007]优选的,触头两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别从两个静触头的C型结构的开口中穿过与第一接触部配合;或者,两个静触头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缺口,触头两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的缺口与第一接触部配合。
[0008]优选的,静触头还包括第一引弧部,所述第一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向远离另一个静触头的方向延伸。
[0009]优选的,静触头还包括第二引弧部,所述第二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向与第一引弧部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0010]优选的,静触头还包括第一引弧部和第二引弧部,所述第一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向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向与第一引弧部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引弧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
[0011]优选的,所述触头包括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接触部和两个第二倾斜部,两个第二接触部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倾斜部与第二连接部两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避让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面,靠近第一避让孔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面,第一引弧部沿第一弧形面向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引弧部沿第二弧形面向与第一引弧部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部上设有第一接线孔,和/或,所述第一接线部上连接有接线端子;和/或,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设有静触点。
[0014]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触头支持和触头弹簧,触头安装在触头支持上,触
头弹簧设置在触头和触头支持之间,触头支持能够直线移动带动触头的两个第二接触部与两个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接触或分离;所述第一避让孔成长条形,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触头支持的移动方向。
[0015]本技术的触头机构,静触头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组成的C型结构,动触头的第二接触部延伸到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之间与第一接触部配合,能够在保证体积紧凑的同时,兼顾第一接线部的接线方便以及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较长的开距。
[0016]此外,静触头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避让孔的优选方案,触头的第二接触部穿过第一避让孔与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配合,具有体积小、较长的开距和利于提升动静触头导电回路的激励磁场对电弧的驱动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的触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实施例一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实施例一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另一剖视图;
[0020]图4是分闸时电弧电流回路路径示意图;
[0021]图5是动静触头导电回路的激励磁场对电弧的作用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施例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施例的触头支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实施例一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另一剖视图;
[0025]图9是实施例三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元件标号如下:
[0027]静触头11、第一静触头11A、第二静触头11B、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一接线部113、第一引弧部114、第二引弧部115、第一避让孔116、导向槽117、第一弧形面1114、第二弧形面1115、第一倾斜段1141、第一平直段1142、动触头12、触头120、第二接触部121、第三引弧部122、第二连接部123、触头支持124、触头安装槽1241、弹簧安装槽1242、挡板1243、滑槽1244、连接孔1245、定位侧板1246、第二挡板1247、第三挡板1248、第二倾斜部125、触头弹簧126、灭弧室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触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触头机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9]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头机构为桥式双断点触头,包括一个动触头12和两个静触头11,两个静触头11分别为第一静触头11A和第二静触头11B,动触头12包括触头120,触头12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接触部121,两个第二接触部121用于与两个静触头11配合。所述动触头12包括触头120、触头支持124和触头弹簧126,触头支持124能够直线移动,触头120安装在触头支持124上,触头弹簧126设置在触头120和触头支持124之间,用于将触头120固定在触头支持124上且实现超程,保证第二接触部121与静触头11的可靠接触。两个静触头11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持124的两侧,两个灭弧室14设置在动触头12的两侧,即对称的设置于
触头120和触头支持124的两侧,两个灭弧室14分别设置于远离动触头12与两个静触头11接触区域的两侧并对称布局。
[0030]如图2

3、6所示,所述静触头11包括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第一接触部111用于与触头120的第二接触部121配合,第一接线部113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连接在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之间。
[0031]优选的,本实施例触头机构的一个改进点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间隔相对设置,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121延伸到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之间,用于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能够在保证体积紧凑的同时,兼顾第一接线部113的接线方便以及第二接触部121与第一接触部111之间具有较长的开距。
[0032]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12)和两个静触头(11),所述静触头(11)包括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的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12)包括两端均设有第二接触部(121)的触头(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121)延伸到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之间,用于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静触头(11)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116),触头(120)两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11)的第一避让孔(116)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触头(120)两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从两个静触头(11)的C型结构的开口中穿过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或者,两个静触头(11)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2)上设有缺口,触头(120)两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11)的缺口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1)还包括第一引弧部(114),所述第一引弧部(114)与第一接触部(111)连接且向远离另一个静触头(11)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1)还包括第二引弧部(115),所述第二引弧部(115)与第一接触部(111)连接,且向与第一引弧部(114)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郭绍军周长青付浩杨艳群王远张世鹏郭雨扬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