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51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将导向片从导向框架拆卸下来的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移动扶手(1),其与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栏杆面板(2),其沿着该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竖立设置;导向框架(3),其安装在该栏杆面板的周缘;扶手导向件(4),其覆盖该导向框架的外周侧并引导所述移动扶手移动,并且,扶手导向件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导向片(41、42)形成,这些导向片的彼此相面对的一侧向内周侧延伸而构成对置部(41a、42a),这些对置部插入设置在导向框架的外周侧的共用的凹部(31)中,在该乘客传送设备中,在导向片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该导向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41b、42b),从而提高了导向片在宽度方向上的可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扶梯和移动通道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扶手(扶 手)的支承构件的结构。
技术介绍
乘客传送设备中的支承移动扶手的扶手导向件通常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 构件构成,通过支架按压所述它们的上表面,并且该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导向框架上。但 是,在上述扶手导向件的固定方法中,必须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上使用大量的螺栓将上 述扶手导向件固定在导向框架上,安装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此外,随着与移 动扶手之间的滑动摩擦,扶手导向件的外周面发生磨损,其结果,需要对扶手导向件进行更 换,此时的更换作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劳力。并且,在扶手导向件发生磨损后,可能会导 致移动扶手与金属制的螺栓以及支架等发生接触,使得移动扶手的内周面的帆布受到损 伤,从而会对移动扶手的驱动状态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移动扶手的更换周期进一步缩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方案,在导向框架的外周侧的一部 分设置凹部,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导向片形成扶手导向件,通过使这些导向片的彼 此相面对的一侧向内周侧延伸而形成对置部,并且将这些对置部插入共用的凹部,通过这 一结构,扶手导向件的安装和更换等变得容易,并且移动扶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了 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该方案中,导向片由树脂构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14025 (段落编号0009 0011,图2)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导向片的彼此相面对的对置部插入设置在导向 框架的外周侧的共用凹部中,能够方便地将扶手导向件安装在导向框架上,但是由于树脂 制导向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可挠性低,并且导向片的各个对置部处于互相密接的状态,所以 难以将扶手导向件即导向片从导向框架上拆卸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能够很方便地将导向片从导向框架拆卸下来的乘客传送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移动扶 手,其与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栏杆面板,其沿着该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竖立设置 ’导 向框架,其安装在该栏杆面板的周缘;扶手导向件,其覆盖该导向框架的外周侧并引导所述 移动扶手移动,并且,所述扶手导向件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导向片形成,这些导向片 的彼此相面对的一侧向内周侧延伸而构成对置部,这些对置部插入设置在所述导向框架的 外周侧的共用的凹部中,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片的外周面形成有沿 着该导向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在导向片 的外周面形成沿着该导向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能够提高导向片的宽度方向的可挠性。由此,能够方便地将导向片从导向框架拆卸下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片的彼 此相面对的各个所述对置部之间设置有规定尺寸的间隙。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在导向片 的对置部之间设置规定尺寸的间隙,能够更为方便地将插入到导向框架的凹部内的导向片 的对置部拉出。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片的朝 向所述对置部的外周侧角部实施了切角。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由于在导向片 的朝向对置部的外周侧角部实施了切角,所以,在将一侧的导向片弯曲以便在使对置部转 动的同时将该对置部从导向框架的凹部拉出时,能够确保将对置部拉出所需的空间。也就 是说,能够在不受安装在另一侧的导向片的外周侧角部的影响的情况下,将一侧的导向片 的对置部从导向框架的凹部中拉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将导向片从导向框架拆卸下来,从而能够降低扶手导向 件的更换所需的时间和劳力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将扶手导向件从导向框架上拆下时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导向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 移动扶手2 栏杆面板3 导向框架31 凹部32a、32b 爪部33a、33b 突出部4扶手导向件41,42 导向片41a、42a 对置部4 lb、42b 切口41c、42c 角部切口41d、42d 钩住部分41e、42e 槽部41f,42f 弯曲部S 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 以下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乘客传送设 备具有循环移动的移动扶手1 ;沿着该移动扶手1的移动方向竖立设置的栏杆面板2 ;安 装在该栏杆面板2的周缘的导向框架3 ;覆盖该导向框架3的外周侧并且引导移动扶手1移 动的扶手导向件4。导向框架3的内周侧大致呈U字形状,并且导向框架3通过将该大致呈U字形状 的部分嵌入栏杆面板2的上端而被固定。此外,导向框架3的外周侧的中央附近设置有凹 部31,并且在导向框架3的外周侧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爪部32a、32b。在此,“内周侧” 表示相对于移动扶手1的移动路径在内侧,而“外周侧”表示相对于移动扶手1的移动路径 在外侧。进而,在导向框架3的凹部31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33a、33b。在此,“宽度方向内侧”表示靠近移动扶手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宽度方向外 侧”表示靠近移动扶手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扶手导向件4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导向片41、42形成,上述导向片41、42 的彼此相面对的一侧朝向内周侧延伸而形成对置部41a、42a,这些对置部41a、42a插入设 置在导向框架3的外周侧的凹部31中。导向片41、42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沿着上述导向片41、4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切 口 41b、42b。并且如图3所示,在导向片41、42的彼此相面对的各个对置部41a、42a之间设 置有规定尺寸的间隙S。同时,在朝向导向片41、42的对置部41a、42a的外周侧角部实施了 切角41c、42c。此外,在对置部41a、42a的端部形成有朝着宽度方向外侧突起而形成钩子状 的钩住部41d、42d。另外,在导向片41、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在外周面的宽度方 向的内侧部分设置有宽度尺寸与未图示的扶手驱动装置的滚轮大致相同的槽部41e、42e, 并且,上述槽部41e、42e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与扶手驱动装置的滚轮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大致 相同。也就是说,将移动扶手1的内周面中的受到扶手驱动装置的滚轮按压的部分设置成 不与扶手导向件4的外周面发生接触,从而抑制了对扶手驱动装置的滚轮和移动扶手1之 间的摩擦系数带来的影响以及移动扶手1的使用寿命的下降。此外,在导向片41、42设置 有与爪部32a、32b卡合的弯曲部41f、42f,而在槽部41e、42e则形成有上述切口 41b、42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扶手导向件4安装到导向框架3上时,首先,将导向框架3 的爪部32a嵌入到一侧的导向片41的弯曲部41f内,然后使导向片41的钩住部41d向下 方移动,并且插入到导向框架3的凹部31内,使该钩住部41d与突出部33a卡合,由此将导 向片41安装在导向框架3上。此后,采用与导向片41相同的步骤将导向片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移动扶手,其与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栏杆面板,其沿着该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竖立设置;导向框架,其安装在该栏杆面板的周缘;扶手导向件,其覆盖该导向框架的外周侧并引导所述移动扶手移动,并且,所述扶手导向件由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的导向片形成,这些导向片的彼此相面对的一侧向内周侧延伸而构成对置部,这些对置部插入设置在所述导向框架的外周侧的共用的凹部中,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片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该导向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直子柏仓信哉高木雄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