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牛津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50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速干牛津纺,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设有与内层间歇性相抵的吸湿片,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通道,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吸湿片的轴线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吸湿片来吸收面料上附着的水分并通过散湿通道散发出去,保证了面料的散湿速干性,且苎麻纤维内具有较多的孔隙,因此具有透气性能好的特点,通过设置苎麻纤维来进一步加强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能。步加强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能。步加强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速干牛津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速干牛津纺。

技术介绍

[0002]牛津纺是一种由涤纶纤维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律编织形成的,牛津纺常被用来制作家居用品。
[0003]收纳箱是一种常见的通过牛津布制作的家居用品,收纳箱会被用来收纳服饰等物品。
[0004]涤纶纤维是一种化学纤维,且通常情况下化学纤维的透气性较差,且夏季南方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较高,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收纳箱面料上,面料透气性能差会降低潮湿面料的干燥速度,湿润的环境会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导致面料发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速干牛津纺,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布料整体速干性能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速干牛津纺,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设有与内层间歇性相抵的吸湿片,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通道,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吸湿片的轴线重合的凹槽。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形成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内层与透气孔共同通过散湿纱线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透孔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透孔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条之间,所述支撑条的厚度大于吸湿片的厚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吸湿片的轴线交错设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吸湿片错位设置的透气槽。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纱线包括散湿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散湿包覆纱,所述散湿纱芯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散湿包覆纱通过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通过速干纱线编织形成,所述速干纱线包括速干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速干包覆纱,所述速干纱芯通过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速干包覆纱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湿片及凹槽的开设增大了面料内层
与外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潮湿的水汽能够更好的通过内层导入外层并散发至空气中,保证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吸湿速干性能,透气孔及通孔的设置增大了面料内的孔隙量,使得外界空气能更好的进入面料内并带走其中的水汽,通过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散湿纱线的切片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速干纱线的切片图。
[0019]图中:1、内层;2、外层;3、吸湿片;4、凹槽;5、透气孔;6、散湿纱线;7、通孔;8、支撑条;9、透气槽;10、涤纶纤维;11、丙纶纤维;12、速干纱线;13、苎麻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该速干牛津纺,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内层1与外层2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设有与内层1间歇性相抵的吸湿片3,外层2远离内层1的一侧通过热压机热压形成向下凹陷的吸湿片3,当面料受到外界气流对其施加的压力后,外层2会向靠近内层1的方向移动并与内层1相抵,通过吸湿片3的设置增大了外层2与内层1的接触面积,使得面料吸收的水汽能够由内层1通过吸湿片3导入外层2,并通过外层2散发至空气中,保证了面料整体的吸湿散湿性能,避免面料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内层1与外层2之间通过支撑条8形成有散湿通道,散湿通道的设置使得面料内形成有供外界空气进入的通道,利用流动的空气带走面料内的水分量,通过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面料的速干性,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通过热压机热压形成有与吸湿片3的轴线重合的凹槽4,凹槽4的设置增大了吸湿片3与内层1的接触面积,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来提高吸湿片3的吸湿效率,热压形成的吸湿片3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垂落,凹槽4的设置增大了内层1与外层2之间的距离,使得内层1与外层2之间形成放置吸湿片3及供吸湿片3活动的空间,保证了吸湿片3的稳定使用。
[0022]如图1

4所示,内层1形成有若干透气孔5,内层1与透气孔5共同通过散湿纱线6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透孔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透孔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透孔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通过上述的编织方式形成稳定的透孔组织,透气孔5的开设使得外界空气能更好的进入面料内部,实现了面料内外空气的流通。
[0023]如图1及图2所示,凹槽4位于相邻支撑条8之间,支撑条8的厚度大于吸湿片3的厚度,使得支撑条8在对内层1与外层2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令吸湿片3与内层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在初始状态时,外界空气能透过外层2及透气孔5进入面料内,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外层2通过激光打孔机开设有若干通孔7,通孔7的轴线与吸湿片3的轴线交错设置,避免由于通孔7的开设而减小吸湿片3与内层1的接触面积,且通孔7的开设提供了外界
空气进入面料内的途径,进一步优化了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能,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通过热压机热压形成有与吸湿片3错位设置的透气槽9,支撑条8与外层2相抵,通过透气槽9的开设使得支撑条8与外层2之间存在一定的供外界气流通过的通道,从而优化了面料整体的透气速干性能。
[0024]如图1及图4所示,散湿纱线6包括散湿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散湿包覆纱,散湿纱芯及散湿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散湿纱线6,散湿纱芯由涤纶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0具有良好的弹性,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拉伸的形变,通过涤纶纤维10的设置使得面料在发生形变后会在弹性性能的作用下复位,保证了面料的整体使用,散湿包覆纱由丙纶纤维11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丙纶纤维11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能够将内层1的水分导入外层2,避免内层1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并导致与内层1接触的物品的潮湿。
[0025]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外层2由速干纱线12通过喷水织机编织形成,速干纱线12包括速干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速干包覆纱,速干纱芯及速干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速干纱线12,速干纱芯由苎麻纤维13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苎麻纤维13内具有孔隙,因此苎麻纤维13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能快速吸收由内层1导入的水分并散发至空气中,保证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透气速干性能,且苎麻纤维13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能够避免面料长期处于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速干牛津纺,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设有与内层(1)间歇性相抵的吸湿片(3),所述内层(1)与外层(2)之间通过支撑条(8)形成有散湿通道,所述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吸湿片(3)的轴线重合的凹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牛津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形成有若干透气孔(5),所述内层(1)与透气孔(5)共同通过散湿纱线(6)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透孔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透孔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牛津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条(8)之间,所述支撑条(8)的厚度大于吸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华周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盛泽华春印花纸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