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包括顶棚框架、挡雨叶片、叶片翻转传动机构、联动杆;所述挡雨叶片的一端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挡雨叶片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雨水导流顶面;所述挡雨叶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排水槽,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防漏槽;相邻所述挡雨叶片之间通过排水槽与所述防漏槽抵接;通过挡雨叶片在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使得大部分雨水分流到雨水导流顶面,少部分雨水分流到排水槽上,从而有效增加排水面积和排水效率;还通过防漏槽与排水槽抵接后,填补了挡雨叶片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出现顶棚漏水的情况;还通过叶片翻转传动机构驱动联动杆,使得挡雨叶片同步转动形成格栅,从而实现顶棚透光透气。实现顶棚透光透气。实现顶棚透光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挡雨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挡雨顶棚常用于阳光房、户外凉亭和私人车库的顶部,用于在晴朗天气中转动挡雨板,使得挡雨板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格栅,便于空气和阳光穿过挡雨板之间进入室内,而在雨天时,利用挡雨板之间相互抵接形成挡雨面,从而避免雨水之间滴落到室内;现有电动挡雨棚,其挡雨板形成挡雨面后为挡雨板与挡雨板抵接,从而使得雨水通过挡雨板形成的挡雨面向四周流动,这种挡雨板的不好之处在挡雨板之间需要设置高度差,才能使得雨水流动,从而使得顶部不水平,美观度不好;另一种挡雨棚的挡雨板为设置有排水沟槽和凸起面,利用凸起面将雨水引流到排水沟槽中,再利用排水沟槽将雨水排出,这种挡雨棚只能在小雨或者中雨天气中使用,在大雨和暴雨天气中,雨水容易灌满排水沟槽,从而使得排水沟槽内的水溢出,从而在挡雨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发生漏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动挡雨棚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中排水效率不高、外观不美观和容易发生漏水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包括顶棚框架、挡雨叶片、叶片翻转传动机构、联动杆;所述挡雨叶片设置有若干个并等间隔阵列铰接固定在所述顶棚框架上,所述挡雨叶片在所述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所述挡雨叶片的一端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借由所述联动杆推动所述挡雨叶片转动形成具有空隙的格栅面;
[0005]所述挡雨叶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排水槽,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防漏槽;相邻所述挡雨叶片之间通过排水槽与所述防漏槽抵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挡雨叶片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雨水导流顶面;所述雨水导流顶面的内凹深度在1mm
‑
1000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挡雨叶片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为0.5
°‑
15
°
。
[0008]作为优选,所述挡雨叶片的截面宽度在100mm
‑
500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漏槽内设置有防漏胶条。
[0010]作为优选,所述防漏槽的侧为有朝向所述排水槽的引流面。
[0011]作为优选,所述挡雨叶片的端面设置有舵板,所述舵板与所述联动杆铰接。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挡雨叶片在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使得大部分雨水分流到雨水导流顶面,少部分雨水分流到排水槽上,从而有效增加排水面积和排水效率,从而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中,也能及时排水;还通过防漏槽与排水槽抵接后,填补了挡雨叶片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出现顶棚漏水的情况;还通过叶片翻转传动机构驱动联动杆,使得挡雨叶片同步转动形成格栅,从而实现顶棚透光透气。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为叶片翻转传动机构的侧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6]图4为挡雨叶片的正视图。
[0017]附图标记为:1
‑
挡雨叶片,11
‑
雨水导流顶面,12
‑
排水槽,13
‑
防漏槽,14
‑
防漏胶条,15
‑
舵板,2
‑
叶片翻转传动机构,3
‑
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9]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21]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如图1
‑
4所示,包括顶棚框架、挡雨叶片1、叶片翻转传动机构2、联动杆3;所述挡雨叶片1设置有若干个并等间隔阵列铰接固定在所述顶棚框架上,所述挡雨叶片1在所述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从而利用挡雨叶片1形成的挡雨面进行挡雨;所述挡雨叶片1的一端铰接有联动杆3,所述联动杆3与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2借由所述联动杆3推动所述挡雨叶片1转动形成具有空隙的格栅面,从而使得阳光通过空隙穿过挡雨顶棚并进入凉亭内部,从而在晴朗天气下增加采光和透风。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2为电动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或气动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或液压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或者为手动翻转传动机构中的一种;所述电动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气动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液压叶片翻转传动机构或者、手动翻转传动机构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本申请中赘述。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导流顶面的内凹深度在1mm
‑
1000mm。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雨叶片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倾斜角,便于雨水在挡雨叶片1上快速流动到排水管道内,避免顶棚上积水,所述倾斜角为0.5
°‑
15
°
。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雨叶片1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雨水导流顶面11,从而便于雨水在雨水导流顶面11中汇集并导流到排水管道,避免顶棚漏水;所述挡雨叶片1的截面宽度在100mm
‑
500mm。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雨叶片1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排水槽12,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防漏槽13;相邻所述挡雨叶片1之间通过排水槽12与所述防漏槽13抵接,所述排水槽12起到挡雨叶片1之间的连接作用,从而在下雨时也起到将雨水排出的作用,也能在特大暴雨下,承接雨水导流顶面11溢出的雨水。作为优选,所述防漏槽13内设置有防漏胶条14,
避免雨水从防漏槽13与排水槽12之间的空隙渗漏到凉亭内。所述防漏槽13的侧为有朝向所述排水槽12的引流面,便于部分雨水进入排水槽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12的宽度在25mm
‑
200mm之间。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雨叶片1的端面设置有舵板15,所述舵板15与所述联动杆3铰接。
[0028]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挡雨叶片在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使得大部分雨水分流到雨水导流顶面,少部分雨水分流到排水槽上,从而有效增加排水面积和排水效率,从而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棚框架、挡雨叶片、叶片翻转传动机构、联动杆;所述挡雨叶片设置有若干个并等间隔阵列铰接固定在所述顶棚框架上,所述挡雨叶片在所述顶棚框架上依次连接成挡雨面;所述挡雨叶片的一端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翻转传动机构借由所述联动杆推动所述挡雨叶片转动形成具有空隙的格栅面;所述挡雨叶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排水槽,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防漏槽;相邻所述挡雨叶片之间通过排水槽与所述防漏槽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挡雨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叶片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雨水导流顶面;所述雨水导流顶面的内凹深度在1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华,陈洁慧,
申请(专利权)人:诚宝帘盟广东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