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90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包括岸电桩主体和缓冲结构;船舶停靠在岸边,人员从船舶位置拿着充电线缆向岸电桩位置移动,充电头从连接杆的下端绕过,并使充电头插入到充电口内,这时充电线缆与连接杆接触,充电线缆产生拉扯力的时候,这时转动杆向上转动,弹簧结构伸展,对充电线缆进行缓冲,当拉扯力消失后,弹簧结构收缩,这时转动杆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实现对充电线缆进行自动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充电头和充电口出现损坏,并且此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此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此结构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岸电桩,具体涉及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岸电桩通常会固定到岸边,主要是给港口、公园、码头等船舶进行充电使用的一种充电装置。
[0003]通常充电时,船舶停靠在岸边,之后人为从船舶上把充电线缆,拖拽至岸电桩旁,并把充电线缆的充电头插入至岸电桩的充电口内,之后就可向船舶内充电。
[0004]然而,由于是在水中停留着,使得船舶十分的不稳定,对充电线缆产生一个拉扯的力,而导致充电口和充电头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对冲充电线缆进行自动缓冲的岸电桩。
[0006]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包括岸电桩主体和缓冲结构;
[0007]所述岸电桩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
[0008]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岸电桩主体的一侧,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转动杆、连接杆和弹簧结构,所述转动杆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内端分别可转动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外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弹簧结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结构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结构的外端分别可转动的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外端下侧连接。
[0009]上述有益效果为,船舶停靠在岸边,人员从船舶位置拿着充电线缆向岸电桩位置移动,充电头从连接杆的下端绕过,并使充电头插入到充电口内,这时充电线缆与连接杆接触,充电线缆产生拉扯力的时候,这时转动杆向上转动,弹簧结构伸展,对充电线缆进行缓冲,当拉扯力消失后,弹簧结构收缩,这时转动杆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实现对充电线缆进行自动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充电头和充电口出现损坏,并且此结构相对简单。
[0010]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两个转动杆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板连接,所述横板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
[0011]一个优选方案是,两个所述弹簧结构均涂抹有防腐材料。
[0012]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岸电桩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可打开的封闭门,所述岸电桩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一侧设置有敞开结构,所述敞开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可打开的门体结构,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驱动件、竖直板、绞盘和牵引绳,所述竖直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板分别设置在容纳部内,所述绞盘的两端设置在两个竖直板上,所述牵引绳缠绕在绞盘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绞盘转动。
[0013]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和驱动电机,所述第
二链轮设置在绞盘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链轮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板的上端,所述链条设置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竖直板与第一链轮连接。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第一实施例: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包括岸电桩主体10和缓冲结构20,
[0021]所述岸电桩主体10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11;
[0022]所述缓冲结构20设置在岸电桩主体10的一侧,所述缓冲结构20包括转动杆21、连接杆22和弹簧结构23,所述转动杆21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21的内端分别可转动与岸电桩主体10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21外端之间通过连接杆22连接,所述弹簧结构23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结构23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与岸电桩主体10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结构23的外端分别可转动的与两个所述转动杆21的外端下侧连接。
[0023]操作过程,船舶停靠在岸边,人员从船舶位置拿着充电线缆1向岸电桩10位置移动,充电头2从连接杆22的下端绕过,并使充电头2插入到充电口11内,这时充电线缆1与连接杆22接触,充电线缆1产生拉扯力的时候,这时转动杆21向上转动,弹簧结构23伸展,对充电线缆1进行缓冲,当拉扯力消失后,弹簧结构23收缩,这时转动杆21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实现对充电线缆1进行自动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充电头2和充电口11出现损坏,并且此结构相对简单。
[0024]第二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所述两个转动杆21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杆31上,所述固定杆31的两端分别与横板32连接,所述横板32与岸电桩主体10的侧壁连接。
[0026]两个所述弹簧结构23均涂抹有防腐材料。
[0027]通过涂抹防腐材料,如油漆,而可有效的避免弹簧结构23生锈,增加弹簧结构23的使用寿命。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岸电桩主体10的前端设置有可打开的封闭门12,所述岸电桩主体10的下端设置有容纳部40,所述容纳部40的一侧设置有敞开结构41,所述敞开结构41的位置设置有可打开的门体结构42,所述容纳部40内设置有牵引组件50,所述牵引组件
50包括驱动件60、竖直板51、绞盘52和牵引绳53,所述竖直板51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板51分别设置在容纳部40内,所述绞盘52的两端设置在两个竖直板51上,所述牵引绳53缠绕在绞盘52上,所述驱动件60用于带动绞盘52转动。
[0029]由于港口、公园、码头的船舶大小不同,所使用的充电线缆1粗细也不相同,而充电线缆1较粗时,需要多人才能把充电线缆1移动至岸电桩10旁,会十分的费力,这时通过牵引组件60的作用,而能十分轻松的就把较粗电缆至岸电桩10旁,当需要为较大的船舶充电时,这时人员打开门体结构42,之后驱动件60带动绞盘52转动,牵引绳53伸展,同时人员抓住牵引绳53的一端,并向船舶方向移动,之后使牵引绳53的一端拴住充电线缆1的充电头2一端,随后驱动件60带动绞盘52反向转动,牵引绳53向绞盘52上缠绕,而使充电线缆1向岸电桩10方向移动,之后当充电头2移至岸电桩10一侧后,这时人员就可把充电头2插入至岸电桩10的插入口11内,为船舶进行充电,同时使门体结构42封闭敞开结构41,而使容纳部40封闭住,通过牵引组件50的设置,而能很方便的把较粗的充电线缆1移至岸电桩旁,节省了一定的体力,并且也节省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岸电桩主体,所述岸电桩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岸电桩主体的一侧,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转动杆、连接杆和弹簧结构,所述转动杆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内端分别可转动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外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弹簧结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结构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结构的外端分别可转动的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外端下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动杆的内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板连接,所述横板与岸电桩主体的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岸边为内河船舶供电的岸电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结构均涂抹有防腐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慧晶靳尚徐小三许才华宋现委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微耀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