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8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包括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和抗菌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涤丝纺针织布基层左侧设置了抗菌结构,在抗菌层内部左右两侧所设第一铜纤维线与第二铜纤维线抑菌配合下,实现初步杀菌,而在抗菌层内部中端所设抗菌内层作用下,可加强抑菌除臭效果,从而达到了加强涤丝纺针织布整体抗菌性,避免细菌滋生的优点,且在抗菌结构左侧设置了透气结构,在丽赛纤维层、透气层与透气孔配合下,实现初步透气活动,而设于丽赛纤维层左侧的高效透气层,可实现透气结构透气性进一步加强,避免涤丝纺针织使用闷热,从而达到了涤丝纺针织布面料透气性加强,避免穿着闷热的优点。着闷热的优点。着闷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涤丝纺针织布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中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如涤丝纺针织布等织物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涤纶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涤纶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等;
[0003]现今所用的采用涤纶制成的涤丝纺针织布,通常采用涤纶纱线编织而成,且涤丝纺针织布用途广泛,常用于服装、家具或生活用品的加工使用;
[0004]而对于现今服装所用涤丝纺针织布,其因具有多吃洗涤不易变形性,导致较多冲锋衣使用涤丝纺针织布材料,来实现耐磨防水活动,加强冲锋衣穿着功能性。
[0005]目前在进行涤丝纺针织布的使用时,涤丝纺针织布虽能够很好的实现抗拉扯,不变形性,但其整体透气性不够充分,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容易闷热,导致涤丝纺针织布穿着舒适度不充分,且整体抗菌效果不高效,容易出现汗液细菌附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包括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所述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左侧缝合连接有涤丝纺针织布基层,还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左侧的抗菌结构与设于抗菌结构中部的透气结构,所述抗菌结构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左侧的抗菌层、开设于抗菌层中部实现缝合放置的缝合区、设于抗菌层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铜纤维线与第二铜纤维线以及安装于抗菌层内部中端实现抗菌加强的抗菌内层。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内层包括纱芯线、设于纱芯线内部之间的银纤维线、相对设于银纤维线下端的棉纱线以及安装于棉纱线下端的竹纤维线。
[0009]优选的,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抗菌结构内部中端的丽赛纤维层、相接于丽赛纤维层左侧的高效透气层、设于高效透气层左侧的透气表层以及开设于透气表层外侧的透气孔,所述丽赛纤维层、高效透气层与透气表层均缝合于缝合区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高效透气层包括PTFE膜、相接于PTFE膜右侧的麻布面料层、穿插于PTFE膜与麻布面料层外侧的蚕丝纤维线以及开设蚕丝纤维线外侧的蚕丝透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铜纤维线与第二铜纤维线整体结构相一致,并且第一铜纤维线与第二铜纤维线整体设置数量不少于二十条。
[0012]优选的,所述抗菌内层整体由无数的纱芯线混合纺织而成,并且纱芯线均与银纤
维线、棉纱线和竹纤维线交织缠绕。
[0013]优选的,所述高效透气层由PTFE膜与麻布面料层缝合而成,并且PTFE膜与麻布面料层整体厚度相一致。
[0014]优选的,所述蚕丝纤维线沿PTFE膜与麻布面料层边侧处成S型缝合设置,并且蚕丝纤维线外侧所设蚕丝透气孔呈等距开设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涤丝纺针织布基层左侧设置了抗菌结构,在抗菌层内部左右两侧所设第一铜纤维线与第二铜纤维线抑菌配合下,实现初步杀菌,而在抗菌层内部中端所设抗菌内层作用下,可加强抑菌除臭效果,从而达到了加强涤丝纺针织布整体抗菌性,避免细菌滋生的优点。
[0017]优点2:本技术通过在抗菌结构左侧设置了透气结构,在丽赛纤维层、透气层与透气孔配合下,实现初步透气活动,而设于丽赛纤维层左侧的高效透气层,可实现透气结构透气性进一步加强,避免涤丝纺针织使用闷热,从而达到了涤丝纺针织布面料透气性加强,避免穿着闷热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抗菌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抗菌结构立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纱芯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透气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高效透气层立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

1、涤丝纺针织布基层

2、抗菌结构

3、透气结构

4、抗菌层

31、缝合区

32、第一铜纤维线

33、第二铜纤维线

34、抗菌内层

35、纱芯线

351、银纤维线

352、棉纱线

353、竹纤维线

354、丽赛纤维层

41、高效透气层

42、透气表层

43、透气孔

44、PTFE膜

421、麻布面料层

422、蚕丝纤维线

423、蚕丝透气孔

4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包括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1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1左侧缝合连接有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还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左侧的抗菌结构3与设于抗菌结构3中部的透气结构4。
[0027]请参阅图2

4,抗菌结构3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左侧实现抗菌效果的抗菌层31、开设于抗菌层31中部实现缝合放置的缝合区32、等距缝合于抗菌层31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铜纤维线33与第二铜纤维线34以及安装于抗菌层31内部中端实现抗菌加强的抗菌内层35;第一铜纤维线33与第二铜纤维线34整体结构相一致,并且第一铜纤维线33与第二铜纤维线34整体设置数量不少于二十条,保证多条第一铜纤维线33与第二铜纤维线34相互配合实现高效抗菌活动。
[0028]抗菌内层35包括纱芯线351、缝合穿插于纱芯线351内部之间用于抗菌除菌的银纤
维线352、相对设于银纤维线352下端并与纱芯线351相接的棉纱线353以及安装于棉纱线353下端用于吸湿除臭的竹纤维线354;抗菌内层35整体由无数的纱芯线351混合纺织而成,并且纱芯线351均与银纤维线352、棉纱线353和竹纤维线354交织缠绕,保证银纤维线352、棉纱线353和竹纤维线354与纱芯线351构成稳定抗菌层结构。
[0029]请参阅图5

6,透气结构4包括设于抗菌结构3内部中端实现高效透气导湿的丽赛纤维层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包括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1)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所述涤丝纺针织布亲肤层(1)左侧缝合连接有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左侧的抗菌结构(3)与设于抗菌结构(3)中部的透气结构(4),所述抗菌结构(3)包括设于涤丝纺针织布基层(2)左侧的抗菌层(31)、开设于抗菌层(31)中部实现缝合放置的缝合区(32)、设于抗菌层(31)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铜纤维线(33)与第二铜纤维线(34)以及安装于抗菌层(31)内部中端实现抗菌加强的抗菌内层(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层(35)包括纱芯线(351)、设于纱芯线(351)内部之间的银纤维线(352)、相对设于银纤维线(352)下端的棉纱线(353)以及安装于棉纱线(353)下端的竹纤维线(3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透气型涤丝纺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4)包括设于抗菌结构(3)内部中端的丽赛纤维层(41)、相接于丽赛纤维层(41)左侧的高效透气层(42)、设于高效透气层(42)左侧的透气表层(43)以及开设于透气表层(43)外侧的透气孔(44),所述丽赛纤维层(41)、高效透气层(42)与透气表层(43)均缝合于缝合区(3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谢家赐邱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天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