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8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产生离散信号,又能自检测,以及检测测试电缆的完好性;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成本低等特点。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设计离散量检测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界产生的信号宏观上为模拟量,对模拟量信号进行抽样得到的信号为离散量信号。离散量是只有两个状态的开关量的集合;离散量信号通常划分为“地/开”、“电压/地”和“电压/开”三种类型,由于“地/开”不需要电源电压,使用接地和开路状态即可表示两种离散状态,因此使用的较为广泛。
[0003]在电子控制系统中,开关状态、指示灯状态、开关阀门状态、电机转动等外设电气状态都能通过离散量来表征。
[0004]近年来,随着离散量信号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航空电子、国防科工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离散量信号在电子设备中的数量和规模在大幅度的增加;检测电子设备对离散量信号的响应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航空电子设备的检测是保障飞行安全必不可少的。
[0005]传统检测方法是检测系统产生离散量信号,模拟外设电气状态输入,通过检测电子设备对离散量的响应来判断电子设备的完好性;离散量检测电路采用继电器、干簧管等元件,具有体积大、机械开关触点寿命短,响应慢等缺点;经过改进后的电路采用固态继电器,虽无机械触点,但同样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该电路既能产生离散信号,又能自检测,以及检测测试电缆的完好性;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0009]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八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八电阻连接有检测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阻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有地/开检测信号输出端口;
[0010]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且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七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与检测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电阻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第二电阻连接有自检测信号输入端口;
[0011]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有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第二MOS管的漏极还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
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六电阻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六电阻与检测电源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依次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四电阻,第四电阻与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第五电阻连接有地/开控制信号输入端口;
[0012]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13]通过检测地/开检测信号输出端口输出信号的电平,确定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状态,判断离散量输出状态正确性,实现自检测。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均采用N沟道MOS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源采用+5V电源电压。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电源采用3.3V电源电压。
[0017]进一步地,所述离散量检测电路的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测试电缆连接电子设备的输入离散量接口电路;通过电子设备对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的“地/开”状态信号的响应,判断电子设备对“地/开”状态信号处理的正确性,实现电子设备的检测。
[0018]进一步地,将两个所述离散量检测电路的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测试电缆连接,实现测试电缆完好性的测试。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MOS管做开关,离散量采用“地/开”类型,即采用接地和开路两种状态来表示两种离散状态量,通过控制MOS管导通和截止,分别实现“地”和“开”离散量信号状态。进入自检测完好性模式,测试输出离散量信号状态判断自检测完好性。进入正常工作模式,通过电子设备对“地/开”状态信号的响应,判断电子设备对“地/开”状态信号处理的正确性,完成对电子设备的检测。将两路离散量电路的连接电缆回环,一路离散量电路配置为输出状态,另一路配置为输入状态,则可检测电缆完好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路正常工作连接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电路测试电缆连接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M1、第一MOS管;M2、第二MOS管;M3、第三MOS管;G、栅极;S、源极;D、漏极;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5V、检测电源正极;3.3V、电路电源正极;IO1、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IN1、测试使能信号输入端口;IN2、地/开控制信号输入端口;OUT1、地/开检测信号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均采用N沟道MOS管。
[0025]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D与第八电阻R8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第八电阻R8连接有检测电源正极,检测电源采用5V电源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电阻R1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电路电源采用3.3V电源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
极c还连接有地/开检测信号输出端口OUT1,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
[0026]所述第一MOS管M1的栅极G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G连接,且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的栅极G还与第七电阻R7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连接,第七电阻R7与检测电源正极5V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b依次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第二电阻R2连接有测试使能信号输入端口IN1,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
[0027]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S与第二MOS管M2的源极S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D连接有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IO1;第二MOS管M2的漏极D还与第三MOS管M3的漏极D连接,第三MOS管M3的源极S接地,第三MOS管M3的栅极G连接有第六电阻R6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c,第六电阻R6与检测电源正极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离散量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八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八电阻连接有检测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阻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有地/开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且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七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与检测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电阻连接有电路电源正极,第二电阻连接有自检测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有离散量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第二MOS管的漏极还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六电阻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六电阻与检测电源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依次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四电阻,第四电阻与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第五电阻连接有地/开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天浪吴伟邓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正扬博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