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0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缆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夹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夹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贯穿连接,还包括两个环形的引导环,两个引导环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两个,两个连接部关于引导环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其可以通过引导环和引导管来把电缆引导进入电缆固定夹,引导环和引导管起到约束、承托、引导电缆的作用,使固定夹和电缆之间基本只受到夹持方向的力和固定夹轴向方向的力,使得固定夹能夹持得更稳定,不易松动,而且近V字形的引导管能把不同来料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料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料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固定夹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固定夹。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缆固定夹采用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来对电缆进行固定,采用螺栓和螺母来实现对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进行固定,从而使得不同直径的电缆可在电缆固定夹中进行固定。
[0003]上述结构的固定夹在使用中,被固定的电缆由于自身重量会下垂,这样在电缆与固定夹的夹持连接位置,电缆与固定夹之间会存在固定夹轴向的拉扯力,和因为电缆下垂倾斜与固定夹形成的无序方向的拉扯力,使得固定夹与电缆之间的受力方向复杂,这样就需要固定夹具有更好的夹持能力,而且无序方向的力也容易引发松动的问题。
[0004]而且,现有的电缆固定夹,夹持电缆的方向基本是固定,只能夹持处于直线方向上的电缆,不能够对不同来料方向的电缆进行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固定夹,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电缆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夹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夹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贯穿连接,
[0008]还包括两个环形的引导环,两个引导环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两个,两个连接部关于引导环的中心对称设置;
[0009]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环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导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下垂形成的拉扯力主要会作用在引导环和引导管上,而不会作用到固定夹上,这样因为电缆下垂形成的拉扯力就会被引导环和引导管分担,电缆与固定夹之间基本只有夹持方向的夹持力和固定夹轴向方向的拉扯力,对固定夹的影响小,同时,引导管的设置,相当于是延长了引导环的长度,较大的长度,对电缆和固定夹的夹持位置的影响更小。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管与引导环螺纹连接。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管与引导环同轴设置。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管为近V字形结构,引导管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近V字形结构的引导管,可把不同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管的内径等于引导环的内径。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的内侧的夹持面上分别设有凸出的夹持棱。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棱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固定夹的夹持能力。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环上设有连接管,所述的引导管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连接管螺纹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和引导环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2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固定夹,其可以通过引导环和引导管来把电缆引导进入电缆固定夹,引导环和引导管起到约束、承托、引导电缆的作用,使固定夹和电缆之间基本只受到夹持方向的力和固定夹轴向方向的力,使得固定夹能夹持得更稳定,不易松动,而且近V字形的引导管能把不同来料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一。
[0027]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二。
[0028]图5为本技术近V字形结构的引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近V字形结构的引导管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下参考图1

6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32]实施例1:一种电缆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第一固定夹1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夹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3和螺母4贯穿连接,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的主体为弧形结构,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的两端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与螺栓连接的孔结构,上述为现有技术,下述为本申请的改进技术方案:
[0033]还包括两个圆环形的引导环5,两个引导环5同轴且间隔设置,两个引导环5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部6,连接部6设有两个,两个连接部6关于引导环5的中心对称设置,两个连接部6之间的距离等于引导环5的内径。
[0034]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分别位于两个连接部6的两侧,两个连接部6上分别设有供螺栓3穿过的通孔,电缆从引导环5中穿入,再通过螺栓3和螺母4把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旋紧形成对从中穿过的电缆进行夹持固定。
[0035]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的内侧的夹持面上分别设有凸出的夹持棱8,夹持棱8有助于提升固定夹的夹持能力。
[0036]引导环5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导管7,引导管7与引导环5同轴设置,引导管7的内径等于引导环5的内径,引导管7与引导环5螺纹连接,引导环5上设有连接管51,引导管7上设有连接环71,连接环71与连接管51螺纹连接。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然下垂的电缆会与引导环5或引导管7的外端接触,如此形成的拉扯力会直接作用在引导环5或引导管7上,而不会作用在固定夹上。
[0038]引导管7为近V字形结构,引导管7形成的夹角为钝角,近V字形结构的引导管7有助于把不同方向的电缆成直线状态引导进入固定夹。
[003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夹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夹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贯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环形的引导环,两个引导环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两个,两个连接部关于引导环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环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导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管与引导环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祥斌甘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越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