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61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上保护膜、下保护膜、上粘结层、下粘结层、上缓冲块和下缓冲块;通过在上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在上粘结层开设有第三通孔,在上缓冲块开设有上固定孔,该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上固定孔相互连通;在下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在下粘结层开设有第四通孔,在下缓冲块开设有下固定孔,该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下固定孔相互连通;配合在上缓冲块上设置上固定槽,在下缓冲块上设置下固定槽,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将隔热垫固定于相邻的电芯之间,用孔和槽来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固性,代替双面胶固定产品,操作简单,提升生产效率,为生产带来便利,降低生产成本,满足现有需求。有需求。有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


[0001]本技术涉及隔热垫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兴的交通工具,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新能源汽车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优点,其节约燃油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有效保护环境,噪声低,使用费用低等等。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模组(即电池)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并且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需求增大,新能源模组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能量密度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模组一旦发生热失控将会十分危险。
[0003]新能源模组中包括有多个电芯模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各个电芯模组会因震动而相互挤压、摩擦,从而会出现过热失控甚至着火的情况,因此需在相邻电芯模组之间设置隔热垫。
[0004]目前的隔热垫一般都是将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叠合设置于气凝胶芯材的上下表面,再抽真空热压封装,然后在上保护膜两端的上表面和下保护膜两端的下表面贴上双面胶带,在撕去离型纸后贴上缓冲块,接着在缓冲块上贴双面胶从而能够将隔热垫固定在相邻的电芯之间,即是要在四个缓冲块上贴上双面胶。这种隔热垫的生产步骤较多,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为生产带来不便;而且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不太具有竞争力,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隔热垫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隔热垫存在生产步骤较多,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为生产带来不便,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上保护膜、下保护膜、上粘结层、下粘结层、上缓冲块以及下缓冲块;该上保护膜叠合固定于气凝胶芯材的上表面并向外延伸出气凝胶芯材形成上延伸部;该下保护膜叠合固定于气凝胶芯材的下表面并向外延伸出气凝胶芯材形成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叠合固定于上延伸部的下表面;该上粘结层为两个,两个上粘结层分别叠合固定于上延伸部两端的上表面;该下粘结层为两个,两个下粘结层分别叠合固定于下延伸部两端的下表面;该上缓冲块为两个,两个上缓冲块分别叠合固定于对应上粘结层的上表面;该下缓冲块为两个,两个下缓冲块分别叠合固定于对应下粘结层的下表面;该上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该下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每一上粘结层开设有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每一下粘结层开设有第四通孔,两个第四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连通;每一上缓冲块开设有上固定孔,两个上固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连通,该上缓冲块
的上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上固定槽,该上固定槽与上固定孔连通;每一下缓冲块开设有下固定孔,两个下固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四通孔连通,该下缓冲块的下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下固定槽,该下固定槽与下固定孔连通。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保护膜为PET膜或者PI膜。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保护膜为PET膜或者PI膜。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粘结层为双面胶层。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粘结层为双面胶层。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缓冲块为硅胶材质。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缓冲块为硅胶材质。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凝胶芯材为方形,对应的,该上保护膜、下保护膜、上粘结层、下粘结层、上缓冲块以及下缓冲块均为方形。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对应的,该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均为方形。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固定槽为四个,每两个上固定槽于对应的上缓冲块上表面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对应的上固定孔连通;下固定槽为四个,每两个下固定槽于对应的下缓冲块下表面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对应的下固定孔连通。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8]通过在上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在上粘结层开设有第三通孔,在上缓冲块开设有上固定孔,该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上固定孔相互连通;在下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在下粘结层开设有第四通孔,在下缓冲块开设有下固定孔,该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下固定孔相互连通;配合在上缓冲块的上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上固定槽,该上固定槽与上固定孔连通,在下缓冲块的下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下固定槽,该下固定槽与下固定孔连通,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将隔热垫固定于相邻的电芯之间,不用依靠双面胶固定,用孔和槽来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固性,从而代替双面胶固定产品,取消了在缓冲块上贴双面胶的步骤,操作简单,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为生产带来便利;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满足现有需求。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2]图3是图2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4]附图标识说明:
[0025]10、气凝胶芯材
ꢀꢀꢀꢀꢀꢀꢀꢀꢀꢀꢀꢀꢀ
20、上保护膜
[0026]21、上延伸部
ꢀꢀꢀꢀꢀꢀꢀꢀꢀꢀꢀꢀꢀꢀꢀ
201、第一通孔
[0027]30、下保护膜
ꢀꢀꢀꢀꢀꢀꢀꢀꢀꢀꢀꢀꢀꢀꢀ
31、下延伸部
[0028]301、第二通孔
ꢀꢀꢀꢀꢀꢀꢀꢀꢀꢀꢀꢀꢀꢀ
40、上粘结层
[0029]41、第三通孔
ꢀꢀꢀꢀꢀꢀꢀꢀꢀꢀꢀꢀꢀꢀꢀ
50、下粘结层
[0030]51、第四通孔
ꢀꢀꢀꢀꢀꢀꢀꢀꢀꢀꢀꢀꢀꢀꢀ
60、上缓冲块
[0031]61、上固定孔
ꢀꢀꢀꢀꢀꢀꢀꢀꢀꢀꢀꢀꢀꢀꢀ
62、上固定槽
[0032]70、下缓冲块
ꢀꢀꢀꢀꢀꢀꢀꢀꢀꢀꢀꢀꢀꢀꢀ
71、下固定孔
[0033]72、下固定槽
ꢀꢀꢀꢀꢀꢀꢀꢀꢀꢀꢀꢀꢀꢀꢀ
8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气凝胶芯材10、上保护膜20、下保护膜30、上粘结层40、下粘结层50、上缓冲块60以及下缓冲块70。
[0035]该上保护膜20叠合固定于气凝胶芯材10的上表面并向外延伸出气凝胶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固定孔的缓冲隔热垫,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上保护膜、下保护膜、上粘结层、下粘结层、上缓冲块以及下缓冲块;该上保护膜叠合固定于气凝胶芯材的上表面并向外延伸出气凝胶芯材形成上延伸部;该下保护膜叠合固定于气凝胶芯材的下表面并向外延伸出气凝胶芯材形成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叠合固定于上延伸部的下表面;该上粘结层为两个,两个上粘结层分别叠合固定于上延伸部两端的上表面;该下粘结层为两个,两个下粘结层分别叠合固定于下延伸部两端的下表面;该上缓冲块为两个,两个上缓冲块分别叠合固定于对应上粘结层的上表面;该下缓冲块为两个,两个下缓冲块分别叠合固定于对应下粘结层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该上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该下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每一上粘结层开设有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每一下粘结层开设有第四通孔,两个第四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连通;每一上缓冲块开设有上固定孔,两个上固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连通,该上缓冲块的上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上固定槽,该上固定槽与上固定孔连通;每一下缓冲块开设有下固定孔,两个下固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四通孔连通,该下缓冲块的下表面向内凹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芯结构配合固定的下固定槽,该下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若红戴智特王世刚袁玲李明翔李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