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556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其包括净水装置、增压泵;龙头组件、加热组件,热罐组件;流量调节阀、热水抽水泵;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所述热罐组件的入水端连通;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流量调节阀连通形成常温水路、所述热罐组件的出水端至所述热水抽水泵连通形成高温水路、所述流量调节阀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抽水泵出水端连通形成交汇的控温混水水路,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与所述加热组件的入水端连通。通过应用在热罐组件的出水端侧设置热水控制泵、辅以在净水装置的纯水侧设置流量调节阀,则在增压泵的压力驱动下,以热水控制泵控制热罐组件内热水恒定输出,流量调节阀调整常温水的输出水量,以实现输出水源的水温精确控制。水温精确控制。水温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搭配龙头组件的净水系统应用中,在对于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输出时,基于龙头组件的功率限制,导致龙头的出水量受到限制。
[0003]现有技术中,CN202222316644.4公开了一种双层结构的龙头组件应用。
[0004]龙头组件净水系统应用中,为满足特定温度热水的输出需求,且确保输出热水的温度准确性,故还需在水路中精确地控制常温水和热水的输入流量;一般情况下,龙头组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对输入水源进行加热处理后直接输出,水量不能具有大流量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
[0006]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其包括:净水装置、增压泵;龙头组件、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出水端与龙头组件的出水端连通;用于对水源加热并保温储存的热罐组件;流量调节阀、热水抽水泵;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所述热罐组件的入水端连通形成入罐流道;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流量调节阀连通形成常温水路、所述热罐组件的出水端至所述热水抽水泵连通形成高温水路、所述流量调节阀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抽水泵出水端连通形成交汇的控温混水水路,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与所述加热组件的入水端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常温水路中设置减压阀及单向阀。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中设置感温组件;感温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或流量调节阀进行电信号的反馈控制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中设置混水流量计;所述混水流量计与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或热水抽水泵电性连接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反渗透滤芯组件,原水输入端、增压泵至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入水侧连通形成进水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纯水侧与所述增压泵的入水端之间连通形成回流流道;所述回流流道中设置回流控制阀、回流逆止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前置滤芯、后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置在所述原水输入端至增压泵之间,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之间设置进水控制阀;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纯水侧至流量调节阀之间设置后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与后置滤芯整合呈一体的滤芯结构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与所述龙头组件的出水端连通,形成常温水流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龙头组件内部;所述龙头组件外层形成围绕所述加热组件设置的隔热水路,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经所述隔热水路而连通至所述
热罐组件的入水端形成入罐流道;所述入罐流道中设置热水控制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水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隔热水路与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之间,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出水端与所述隔热水路至所述热罐组件的入水端之间连通,形成短接水路。
[0015]进一步地,所述龙头组件的外层顶部或所述龙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热罐组件的顶部连通设置排气管路。
[0016]进一步地,所述热罐组件内设置水位检测组件。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通过在加热组件前设置热罐组件,可令输入至加热组件进行控温加热的水源能在热罐组件内进行预加热及存储;以较高温度的水源输出至加热组件中,可减少加热组件对水源的加热负担,令加热组件于龙头组件输出满足目标温度的热水水量更大;同时,热罐组件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可起到维持系统内水路压力平衡的作用。
[0019]通过应用在热罐组件的出水端侧设置热水控制泵、辅以在净水装置的纯水侧设置流量调节阀,则在增压泵的压力驱动下,以热水控制泵控制热罐组件内热水恒定输出,流量调节阀调整常温水的输出水量,以实现输出水源的水温精确控制。
[0020]而通过在控温混水水路中设置感温组件,令感温组件可与加热组件或流量调节阀进行电信号的反馈控制配合,满足了水温精确控制输出的应用。
[0021]龙头组件中设置的发热组件在对输入水源的加热过程中,热量维持在龙头整体中;则令龙头组件外侧形成隔热水路,使输入至热罐组件前的水源能先流经龙头组件进行余热收集,可有效地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水路设置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水路设置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净水装置1、原水输入端11、纯水输出端12、废水输出端13、废水控制阀131、反渗透滤芯组件14、前置滤芯15、后置滤芯16、进水控制阀17、增压泵18、
[0026]热罐组件2、入罐流道20、热水控制阀201、热水抽水泵21、排气管路22、水位检测组件23、短接水路24、
[0027]龙头组件3、加热组件30、隔热水路31、
[0028]流量调节阀4、常温水路41、高温水路42、控温混水水路43、混水控制阀431、混水流量计432、感温组件44、
[0029]常温水流道50、常温水控制阀51。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净水调温系统,包括净水装置1、增压泵18、热罐组件2、加热组件30及龙头组件3。水源从原水输入端11输入,在增压泵18的压力作用下,
以此经净水装置1过滤、热罐组件2升温加热而输入至加热组件30中进行控温加热,而后从龙头组件3的出水端输出。这是本技术水路的基础应用结构。
[0032]通过设置热罐组件2,所述净水装置1的纯水输出端12至所述热罐组件2的入水端连通形成入罐流道20,所述入罐流道20中设置热水控制阀201;可令由净水装置1输出的纯水在输入至加热组件30前能先在热罐组件2内进行预加热及存储(具体应用为令罐内水源预加热至75摄氏度);则可令较高温度的水源输出至加热组件30中,由加热组件30进行最后准确温度的更高温热水(95摄氏度)加热需要。实现高温水源的加热应用(95摄氏度)同时,可减少加热组件30对水源的加热负担,令单位时间内加热组件30可更有效地控制更大水量达至目标温度,而从龙头组件3对外输出。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水源净化应用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装置1的具体设置如下:
[0035]包括反渗透滤芯组件14、基于现有技术应用的前置滤芯15与后置滤芯16组合应用的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15至反渗透滤芯组件14的入水侧之间依次设置进水控制阀17及增压泵18;原水输入端11、前置滤芯15、进水控制阀17、增压泵18至反渗透滤芯组件14的入水侧之间形成进水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14的废水侧连接废水控制阀131而连通至废水输出端13,形成废水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流量的净水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装置、增压泵;龙头组件、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出水端与龙头组件的出水端连通;用于对水源加热并保温储存的热罐组件;流量调节阀、热水抽水泵;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所述热罐组件的入水端连通形成入罐流道;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输出端至流量调节阀连通形成常温水路、所述热罐组件的出水端至所述热水抽水泵连通形成高温水路、所述流量调节阀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抽水泵出水端连通形成交汇的控温混水水路,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与所述加热组件的入水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水路中设置减压阀及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中设置感温组件;感温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或流量调节阀进行电信号的反馈控制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混水水路中设置混水流量计;所述混水流量计与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或热水抽水泵电性连接配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反渗透滤芯组件,原水输入端、增压泵至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入水侧连通形成进水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纯水侧与所述增压泵的入水端之间连通形成回流流道;所述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治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