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08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涉及建筑物平移技术领域,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设置有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四个挤压座,所述上安装座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一号连接杆,所述下安装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下安装座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二号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扩张机构,可以使千斤顶在对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进行顶托时压力分布均匀,可以有效地防止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受到损坏,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扩张机构在千斤顶上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平移
,尤其涉及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托换技术是指解决对既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的问题;和对既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及其邻近需要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问题的技术总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旧的建筑被废弃,拆除后重新建造需要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对一些老旧的建筑的承重部位进行托换加固,在托换过程中,需要用到千斤顶来对建筑整体进行顶托。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CN216341184U中的“一种砖混建筑物整体平移托换装置”,包括下轨道梁,下轨道梁顶端设有若干滚轴,若干滚轴顶端设有上轨道梁,上轨道梁表面设有建筑本体,上轨道梁上表面一侧设有放轴机构,放轴机构包括轴箱,且轴箱底壁为倾斜设计,轴箱底壁开设有开口,且轴箱下表面靠近开口处固定有U型板,上轨道梁上表面靠近放轴机构处设有多个安装孔。
[0004]但是老旧建筑物由于原建筑材料的老化,其承重部位的结构不够稳定,在使用千斤顶对老旧建筑物进行顶托时,由于千斤顶的伸缩端面积较小,在顶托时老旧建筑物的承重部位底部的受力不够均匀,可能会导致承重部位底部受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由于老旧建筑物的原建筑材料老化,其承重部位的结构不够稳定,在使用千斤顶对老旧建筑物进行顶托时,由于千斤顶的伸缩端面积较小,在顶托时老旧建筑物的承重部位底部的受力不够均匀,可能会导致承重部位底部受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设置有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四个挤压座,所述上安装座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一号连接杆,所述下安装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下安装座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二号连接杆,四个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一端且位于中间处分别与四个所述二号连接杆的一端且位于中间处活动安装,所述挤压座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
[0007]优选的,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夹持头。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与夹持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夹持座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两个所述环形夹持头与千斤顶的伸缩端外沿固定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两端且靠近底端边缘处活动安
装,所述二号连接杆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两端且靠近顶端边缘处活动安装。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杆分别与夹持座的两端贯穿活动安装。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环形夹持头的整体形状为圆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扩张机构,可以使千斤顶在对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进行顶托时压力分布均匀,可以有效地防止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受到损坏,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扩张机构在千斤顶上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的扩张机构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的扩张机构的部分结构右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的夹持机构的剖视正视图。
[0019]图例说明:1、千斤顶;2、扩张机构;21、上安装座;22、一号连接杆;23、下安装座;24、二号连接杆;25、挤压座;251、安装槽;26、连接柱;3、夹持机构;31、夹持座;32、液压杆;33、转动杆;34、环形夹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包括千斤顶1,其特征在于:千斤顶1的伸缩端设置有扩张机构2,扩张机构2可以使千斤顶1在对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进行顶托时压力分布均匀,可以有效地防止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受到损坏,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在千斤顶1开始工作时,其伸缩端会向上顶托老旧建筑的承重结构底部,在向上移动时,扩张机构2的整体也会向上移动,当上安装座21接触承重结构底部时,上安装座21不再位移,而下安装座23会继续向上推进,在下安装座23向上推进的过程中,一号连接杆22和二号连接杆24由于被下安装座23带动,两者会围绕其安装处为轴线做转动,在转动时,一号连接杆22和二号连接杆24会向外推动挤压座25,四个挤压座25不断向外扩张,直至上安装座21和下安装座23相接触,此时四个挤压座25停止扩张,扩张后的四个挤压座25会将压力均匀分布在承重结构的底部扩张机构2包括上安装座21、下安装座23和四个挤压座25,上安装座21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一号连接杆22,下安装座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26,下安装座23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二号连接杆24,四个一号连接杆22的
一端且位于中间处分别与四个二号连接杆24的一端且位于中间处活动安装,挤压座25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251。
[0023]如图1和图4所示,千斤顶1的伸缩端设置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扩张机构2在千斤顶1上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座31,夹持座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杆32,液压杆3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夹持头34。
[0024]如图1

4所示,连接柱26的底端与夹持座31的顶端固定安装,夹持座31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两个环形夹持头34与千斤顶1的伸缩端外沿固定安装,环形夹持头34负责将夹持机构3和扩张机构2固定在千斤顶1的伸缩端。
[00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号连接杆22的一端与安装槽251的内壁两端且靠近底端边缘处活动安装,二号连接杆24的一端与安装槽251的内壁两端且靠近顶端边缘处活动安装,一号连接杆22和二号连接杆24可以围绕两者的安装处为轴线进行转动,挤压座25的一端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包括千斤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的伸缩端设置有扩张机构(2),所述扩张机构(2)包括上安装座(21)、下安装座(23)和四个挤压座(25),所述上安装座(21)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一号连接杆(22),所述下安装座(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26),所述下安装座(23)的外沿活动安装有四个二号连接杆(24),四个所述一号连接杆(22)的一端且位于中间处分别与四个所述二号连接杆(24)的一端且位于中间处活动安装,所述挤压座(25)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旧建筑结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的伸缩端设置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座(31),所述夹持座(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杆(32),所述液压杆(3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刚陈中华高登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