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71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包括输出变压器T、电极片P4、电极片P5;电极片P4连接在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输出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1之间,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电极片P5连接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之间,二极管D1、二极管D3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二极管D4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1脚;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U1的2脚,光耦U1的3脚接地,光耦U1的4脚连接脱落检测端口P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特别涉及电刺激设备中的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属于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中频、低频电刺激理疗仪的电极片在治疗中贴在人体表面,在外力或者粘附不牢固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脱落,脱落时一方面达不到理疗效果,另一方面因为电极片连接在输出变压器的输出上,输出变压器的输入连接刺激驱动电路,脱落后负载电流接近零,这样还存在高电压的隐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检测电极片脱落的做法是在电刺激电回路串入互感变压器,当电刺激电路与外部电极片形成的回路断开时,互感变压器耦合到的电信号会消失,该信号连接单片机,单片机一旦检测不到该信号就认为是电极片脱落,这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有较多缺陷,主要表现在:1、在小幅度电刺激输出的情况下 由于感应电压微弱,容易电极片没有脱落而误报脱落;2、由于互感变压器是感性原件,在电刺激电路里引入感性原件对电刺激波形会造成影响,使得波形发生畸变,同时由于幅频特性引起不同频率输出电刺激幅度相差巨大;3、互感器体积巨大不便于小型化,造价较高。4、小体积时因互感器线圈连接应用部分,隔离度做到医用级别要求的难度较大;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11901514公开了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及医疗器械,其根据单片机端口检测显示的电平信号判断电极片是否脱落,该检测装置依赖于特定的电刺激脉冲控制电路,通用性较差;中国专利号2021229832552公开了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信号采集单元、检波电路单元、放大器、三级管等,但电路明显较为复杂,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14560391公开了一种中频治疗仪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该电路使用了霍尔电流检测芯片、稳压电源和比较器,该电路成本较高,且难于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采用电极片的中低频理疗仪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包括输出变压器T、电极片P4、电极片P5;电极片P4连接在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输出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1之间,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电极片P5连接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之间,二极管D1、二极管D3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二极管D4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1脚;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U1的2脚,光耦U1的3脚接地,光耦U1的4脚连接脱落检测端口P3;脱落检测端口P3连接单片机端口,上拉电阻R2一端连接3.3V电源、另一端连接脱落检测端口P3,所述的稳压二极管采用3V/3W。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光耦型号为EL35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
型号为FR107。
[0006]本技术的突出特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且体积可以做到很小,电路中没有感性元件,采用现有的通过单片机端口电位高低即可判断电极片是否脱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9]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包括输出变压器T、电极片P4、电极片P5;其特征在于:电极片P4连接在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输出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1之间,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电极片P5连接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之间,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型号为FR107,二极管D1、二极管D3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二极管D4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1脚;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U1的2脚,光耦U1的3脚接地,光耦U1的4脚连接脱落检测端口P3;脱落检测端口P3连接单片机端口,所述的光耦型号为EL357,该光耦的1脚为其内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2脚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3脚为其内的三级管的发射器、4脚为集电极,上拉电阻R2一端连接3.3V电源、另一端连接脱落检测端口P3,所述的稳压二极管采用3V/3W。
[0010]本电路中,当电极片贴于皮肤时,电刺激脉冲由变压器T输出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电路与电极片形成回路,在稳压二极管D5上形成3V固定压降经R1限流后驱动光电隔离耦合器,光信号经U1光电耦合器耦合后送到P3端,此时P3端电位会变低,当电极片脱落时, P3端电位会变高,P3端连接到单片机,单片机采集P3端的信号便可以判断出电极片是否脱落。R2为上拉电阻。
[0011]具体的检测原理为:因为电刺激是交流信号,所以输出由正半周和负半周组成,正半周电流由变压器T产生上导线输出至P4电流流经人体由电极片P5流经二极管D3然后经稳压二极管D5后经过二极管D2流回变压器,负半周电流由变压器T产生经下导线输出到二极管D1然后电流经过稳压二极管D5后由二极管D4输出到电极片P5流经人体由P4电极片流回变压器,无论正半周、负半周,都要流经稳压二极管D5,电流流经稳压二极管D5时产生固定的3V压降,此电压经电阻R1限流后点亮光耦U1左侧LED,U1右侧光电电路接收到光照后P3口的电位会被拉低,通过检测P3端电流就可以得知是否电极片脱落,通过单片机端口的电位高低判断电极片是否脱落为目前现有在用的技术。
[0012]在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技术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电路,包括输出变压器T、电极片P4、电极片P5;其特征在于:电极片P4连接在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输出变压器输出线圈的一端输出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1之间,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电极片P5连接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之间,二极管D1、二极管D3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二极管D4以及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王利娜戴朝强郑立超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