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66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其包括气管插管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与第二气囊相连通的第二充气管、吸引管。该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能够减轻单气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期固定位置压迫,而且减少口水/胃液反流误吸,预防VAP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临床使用的气管插管导管上只有一个,在置入患者气管并充气固定后,无法改变在气道里的相对位置。这样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同一位置气管粘膜的长期保持压迫,会导致该区域粘膜缺血,进一步可能发生溃疡甚至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出了不少改进措施,比如专利CN2617396Y公开了一种单腔双囊气管插管导管,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及手术全麻等情况下,减轻气管导管对气管内壁压迫而造成损伤,其中气管导管上除了有导管出口外,还设有距离导管出口顶端0.8

1.8厘米处且直径为1厘米的导管侧孔、气囊冲气气孔、气囊放气气孔,两个气囊分别粘合在导管上,每个气囊内部在导管壁设一开口,通过导管管壁内的两个细导管可分别冲气到每个气囊中;CN208852191U公开了一种双气囊拉链型气管插管导管,用于配合气管镜检查时的支气管镜操作,抢救纤支镜操作过程中所发生危急生命的大出血并阻止大出血时患侧血液流向健侧,其中上球囊和下球囊之间相隔一定距离,通过导管管壁内的细导管可分别冲气到每个气囊中;CN213609167U公开了一种带侧孔的双气囊延长型气管插管导管,方便医生对大咯血患者放置气管插管以保证健侧肺通气,其中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相隔一定距离,通过导管管壁内的两个充放气通道可分别冲气到每个气囊中。但可能由于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或者实用性低的原因,这些设计并没有实现产品化和投入临床应用。
[0003]本设计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大部分需要气管插管的使用者是重症监护室(ICU)里的危重患者,他们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镇静、镇痛、甚至肌松治疗,而镇静肌松状态下患者无法进行主动的吞咽动作,且保护性的咳嗽反射也会随之消失,这样会导致患者正常分泌的口水容易误吸入下呼吸道。正常人每日口水分泌量约为800mL,即使少量口水流入气道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觑。部分患者胃肠道功能差,甚至胃潴留,会出现胃液反流进口腔并误吸入呼吸道的情况,而胃液是酸性液体,对肺的刺激性很大,因此无论是口水还是胃液流入气道对患者的危害性都极大,会引起肺不张、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严重者会导致脓毒症休克,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率。目前还没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避免这些危险状况发生的方法依然是医护人员频繁检查气管插管导管状况、时时监护患者的反应,并且进行危险事故排查监护,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目前医院临床上使用普通气管插管导管的上述缺陷,设计人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开发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改善目前临床使用的气管插管导管上单一气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期固定位置压迫,而且减少口水/胃液反流误吸,预防VAP的发生。具体而言,本技术包括如下具体方案:
[0005]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其包括:气管插管主体;位于气管插管主体前段(下段)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其中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下方并与第一气囊相邻设置;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与第二气囊相连通的第二充气管;沿着气管插管主体设置、开口部位于第一气囊上方的吸引管。
[0006]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单气囊气管插管导管相同,上述气管插管主体上端连接有呼吸机连接口,用于连接呼吸机的患者端,进行机械通气。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管也可从呼吸机连接口伸入进行吸痰等操作。
[0007]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单气囊气管插管导管相同,所述气管插管主体的下端为导管开口(管口)。完成置管后,管口正对主气道,可进行机械通气。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管也可从呼吸机连接口伸入,通过管口至下呼吸道进行吸痰等操作。
[0008]上述第一充气管为中空式细管路,末端(下端)的第一气囊充气孔连接或伸入第一气囊,上端设置有充气连接口并高出呼吸机连接口。
[0009]类似地,上述第二充气管为中空式细管路,末端(下端)的第二气囊充气孔连接或伸入第二气囊,上端设置有充气连接口并高出呼吸机连接口。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第二充气管总体上沿着气管插管主体并列设置,第一充气管上段及充气连接口与第二充气管上段及充气连接口形成大体呈Y字型汇合结构。
[0011]上述吸引管上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连接口并高出呼吸机连接口。
[0012]优选地,上述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还可以包括气管插管导丝,用于气管插管的塑形,辅助气管插管的操作。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导丝相同,该气管插管导丝主要由管芯和外壳组成,其中管芯由低碳钢制成,外壳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0013]优选地,上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吸引管都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外侧,方便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管、或导丝的插入或拔出,避免刮擦卡拌。为此,可以在气管插管主体横截面上对称地设置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用于放置吸引管,另一个凹槽用于放置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或者
[0014]吸引管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外侧,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两者之一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里面。为此,可以在气管插管主体横截面上对称地设置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用于放置吸引管,另一个凹槽用于放置第一充气管或第二充气管;或者
[0015]吸引管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外侧,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两者都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里面,方便气管插管导管置入患者气管,以免引起不适反应。为此,可以在气管插管主体横截面上设置一个凹槽,用于放置吸引管。
[0016]优选地,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外侧的吸引管和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被粘接或者捆扎在气管插管主体上,从而方便气管插管导管顺利地置入患者气管,以免引起不适反应。可选地,气管插管主体与外侧吸引管、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相结合的部分可以一体加工成型。
[0017]上述气管插管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吸引管等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医用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
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状,使用方便。人体对医用硅胶没有明显的排异反应,使用硅胶能够降低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0018]上述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尤其适用于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重患者。
[00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气管插管主体长度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气管插管长度相当,成人用型号产品为250

350mm,优选280

320mm,例如为300mm左右。
[0020]应理解,本文中在表述数值特征时,术语“约”或者“大约”是指所表示的本数可以有
±
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插管主体(1);位于气管插管主体(1)前段的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其中第二气囊(8)位于第一气囊(7)下方并与第一气囊(7)相邻设置;与第一气囊(7)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3);与第二气囊(8)相连通的第二充气管(4);沿着气管插管主体(1)设置、开口部(10)位于第一气囊(7)上方的吸引管(9),所述第一充气管(3)、第二充气管(4)和吸引管(9)都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1)外侧,是在气管插管主体(1)横截面上对称地设置两个凹槽(12、13),其中一个凹槽(12)用于放置吸引管(9),另一个凹槽(13)用于放置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或者吸引管(9)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1)外侧,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两者之一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1)里面,是在气管插管主体(1)横截面上对称地设置两个凹槽(12、13),其中一个凹槽(12)用于放置吸引管(9),另一个凹槽(13)用于放置第一充气管(3)或第二充气管(4);或者吸引管(9)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1)外侧,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两者都设置在气管插管主体(1)里面,是在气管插管主体(1)横截面上设置一个凹槽(12),用于放置吸引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主体(1)下端为导管开口(11),上端连接有呼吸机连接口(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管(3)为中空式管路,末端的第一气囊充气孔(5)连接或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洁琼钟鸣何义舟林世龙潘思梦姚瑶郝晟瑜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