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416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包括储油式油分离器、油冷却器、蒸发式冷凝器、储液器和虹吸柱,虹吸柱的顶部设有液体进口,虹吸柱一侧中部设有制冷剂出口A,虹吸柱底部设有制冷剂出口B,虹吸柱另一侧上部设有制冷剂回流口;液体进口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液体进口的末端口伸入虹吸柱的内腔中并位于制冷剂回流口下方,制冷剂出口A位于液体进口的末端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虹吸罐替换成体积小的虹吸柱,降低了设备的体积布置,有利于维护且安装更方便,且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使得油冷的制冷剂供液量更有保障,进而提高油冷的效率和系统的安全性,节省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式冷却的制冷系统,制冷剂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润滑油采用虹吸冷,这种冷却方式需要在管路中加装虹吸罐。
[0003]在采用热虹吸式油冷却系统时,要求虹吸罐内部有一定的制冷剂储存,保证油冷却系统的正常冷却。虹吸罐工作原理是将冷凝下来的液体先进入虹吸罐,通过虹吸罐底部的管道与压缩机油冷却器连接,吸热后排入冷凝器,冷凝下来多余的液体在虹吸罐中部引出进入贮液器。如申请号为201710021419.9的专利公开一种螺杆制冷压缩机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虹吸罐本身的体积较大,这不仅需要充注大量的制冷剂,还会导致整个制冷系统体积大,因此会导致设备的运行成本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包括储油式油分离器、油冷却器、蒸发式冷凝器和储液器,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还包括虹吸柱,所述虹吸柱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虹吸柱的顶部设有液体进口,所述虹吸柱一侧中部设有制冷剂出口A,所述虹吸柱底部设有制冷剂出口B,所述虹吸柱另一侧上部设有制冷剂回流口;所述液体进口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所述液体进口的末端口伸入虹吸柱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制冷剂回流口下方,所述制冷剂出口A位于所述液体进口的末端口下方;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虹吸柱的液体进口连通,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出口A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出口B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回流口连通。
[0007]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虹吸罐替换成体积小的虹吸柱,降低了设备的体积布置,有利于维护且安装更方便,且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使得油冷的制冷剂供液量更有保障,进而提高油冷的效率和系统的安全性,节省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
[0008]优选地,还包括热油管、排气管、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气相两液管;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热油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口,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进液管与所述虹吸柱的液体进口连通,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出口A通过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出口B通过第二出液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液口
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气口通过气相两液管与所述虹吸柱的制冷剂回流口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虹吸柱一侧上部设有平衡接口,所述平衡接口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所述平衡接口一端口伸入所述虹吸柱的内腔中并与液体进口连通。
[0010]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平衡管和第二平衡管;所述第一平衡管一端口与所述虹吸柱的平衡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平衡管另一端口与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二平衡管一端连接至第一平衡管上另一端连接至排气管上。
[0011]优选地,所述热油管、排气管、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气相两液管、第一平衡管和第二平衡管上均装配有阀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虹吸罐替换成体积小的虹吸柱,降低了设备的体积布置,有利于维护且安装更方便,且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使得油冷的制冷剂供液量更有保障,进而提高油冷的效率和系统的安全性,节省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虹吸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虹吸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
[0017]1、储油式油分离器;2、油冷却器;3、蒸发式冷凝器;4、储液器;5、虹吸柱;501、液体进口;502、制冷剂出口A;503、制冷剂出口B;504、制冷剂回流口;505、平衡接口;1001、热油管;1002、排气管;1003、进液管;1004、第一出液管;1005、第二出液管;1006、气相两液管;1007、第一平衡管;1008、第二平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包括储油式油分离器1、油冷却器2、蒸发式冷凝器3、储液器4和虹吸柱5,还包括热油管1001、排气管1002、进液管1003、第一出液管1004、第二出液管1005、气相两液管1006、第一平衡管1007和第二平衡管1008。
[0021]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柱5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虹吸柱5的顶部设有液体进口501,虹吸柱5一侧中部设有制冷剂出口A502,虹吸柱5底部设有制冷剂出口B503,虹吸柱5另一侧上部设有制冷剂回流口504,虹吸柱5一侧上部设有平衡接口505;液体进口501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液体进口501的末端口伸入虹吸柱5的内腔中并位于制冷剂回流口504下方,制冷剂出口A502位于液体进口501的末端口下方;平衡接口505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且平衡接口505一端口伸入虹吸柱5的内腔中并与液体进口501连通。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储油式油分离器1的出油口通过热油管1001与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储油式油分离器1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1002与蒸发式冷凝器3的进气口连通,蒸发式冷凝器3的出液口通过进液管1003与虹吸柱5的液体进口501连通,虹吸柱5的制冷剂
出口A502通过第一出液管1004与储液器4的进口连通,虹吸柱5的制冷剂出口B503通过第二出液管1005与油冷却器2的进液口连通,油冷却器2的出气口通过气相两液管1006与虹吸柱5的制冷剂回流口504连通;第一平衡管1007一端口与虹吸柱5的平衡接口505连通,第一平衡管1007另一端口与储液器4连通;第二平衡管1008一端连接至第一平衡管1007上另一端连接至排气管1002上,平衡管是保证系统压力平衡不出现汽阻或闪蒸。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油管1001、排气管1002、进液管1003、第一出液管1004、第二出液管1005、气相两液管1006、第一平衡管1007和第二平衡管1008上均装配有阀门。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储油式油分离器1中,经过在储油式油分离器1分离后,高温油通过热油管1001进入油冷却器2中作为润滑油使用,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包括储油式油分离器(1)、油冷却器(2)、蒸发式冷凝器(3)和储液器(4),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1)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1)的出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3)的进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虹吸柱(5),所述虹吸柱(5)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虹吸柱(5)的顶部设有液体进口(501),所述虹吸柱(5)一侧中部设有制冷剂出口A(502),所述虹吸柱(5)底部设有制冷剂出口B(503),所述虹吸柱(5)另一侧上部设有制冷剂回流口(504);所述液体进口(501)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结构,所述液体进口(501)的末端口伸入虹吸柱(5)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制冷剂回流口(504)下方,所述制冷剂出口A(502)位于所述液体进口(501)的末端口下方;所述蒸发式冷凝器(3)的出液口与所述虹吸柱(5)的液体进口(501)连通,所述虹吸柱(5)的制冷剂出口A(502)与所述储液器(4)的进口连通,所述虹吸柱(5)的制冷剂出口B(503)与所述油冷却器(2)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油冷却器(2)的出气口与所述虹吸柱(5)的制冷剂回流口(50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虹吸柱油冷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油管(1001)、排气管(1002)、进液管(1003)、第一出液管(1004)、第二出液管(1005)和气相两液管(1006);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1)的出油口通过热油管(1001)与所述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所述储油式油分离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暴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