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模具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9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浇筑底板、若干个复合模框,复合模框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侧模板,两侧模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板连为一体,两侧模板的下端部之间设有顶推机构,若干个复合模框匹配的安装在若干个浇筑底板之间,在浇筑底板的端部设有端部模板;该预制梁模具体系在相邻两浇筑底板之间安装复合模框,相邻复合模框的侧模板支撑在相邻浇筑底板的两侧,安装端部模板后,通过顶推机构可快速将侧模板、端部模板和浇筑底板之间压紧,快速形成预制梁的模具体系,提高了预制梁的加工制作效率。的加工制作效率。的加工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梁模具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梁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预制梁模具主要包括底座、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在底座两侧的侧模以及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在底座两端的端模板。施工人员将混凝土倒入侧模与端模形成的空腔内,待混凝土凝固后,松开底座与侧模、底座与端模、侧模与端模之间的对拉螺栓,将侧模板和端模板拆除;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是一个底座对应一套模具,模具的安装和拆卸模具的过程比较复杂,导致预制梁的制作效率不高,并且这种模具是通过对拉螺栓对拉的方式来将模板压紧在底座上,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且较为费力,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浇筑底板、若干个复合模框;复合模框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侧模板,两侧模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板连为一体,两侧模板的下端之间为开口结构,两侧模板的下端部之间设有顶推机构,若干个复合模框匹配的安装在若干个浇筑底板之间,侧模板与浇筑底板的侧面接触,在浇筑底板的端部设有端部模板,形成了预制梁的浇筑腔室。
[0005]优选的,所述的顶推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上连杆、对称布置的两下连杆、双向丝杆,两上连杆和两下连杆的外端均与两侧模板铰接,两上连杆内端之间铰接有上螺母滑块,两下连杆内端之间铰接有下螺母滑块,形成了菱形连杆机构,双向丝杆竖向套装在上螺母滑块和下螺母滑块内,上螺母滑块套装在双向丝杆的上部螺纹段,下螺母滑块套装在双向丝杆的下部螺纹段,上部螺纹段和下部螺纹段的方向相反。
[0006]优选的,所述侧模板的两端均垂直设有折边,在侧模板的内侧面等间距设有若干条两端与两折边连接的加固板,折边的下端之间设有角铁状底板。
[0007]优选的,所述浇筑底板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加固角铁。
[0008]优选的,所述浇筑底板的表面均匀铺设有一层金刚砂。
[0009]优选的,所述端部模板的下端设有插筋缺口,插筋缺口的上端为弧形结构,并在端部模板的外侧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加强筋。
[0010]优选的,所述端部模板的内侧面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梯形凸起。
[0011]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2](1)该预制梁模具体系在相邻两浇筑底板之间安装复合模框,相邻复合模框的侧模板支撑在相邻浇筑底板的两侧,安装端部模板后,通过顶推机构可快速将侧模板、端部模板和浇筑底板之间压紧,快速形成预制梁的模具体系,提高了预制梁的加工制作效率。
[0013](2)本技术顶推机构中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形成菱形连杆结构,通过转动双向丝杆即可驱动上连杆和下连杆同步移动,同时向外推两侧模板,该顶推机构操作简单,能够
轻松快捷的完成侧模板的顶推压紧作业。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复合模框、端部模板和浇筑底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浇筑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端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的A

A向剖视图。
[0019]图中,01.复合模框、11.侧模板、111.折边、112.加固板、12.连接板、02.浇筑底板、21.加固角铁、22.金刚砂、03.端部模板、31.插筋缺口、32.加强筋、33.梯形凸起、04.顶推机构、41.上连杆、42.下连杆、43.双向丝杆、44.上螺母滑块、45.下螺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参见说明书附图1

5,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浇筑底板02、若干个复合模框01,复合模框01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侧模板11,两侧模板11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板12连为一体,下端未设置连接件,因此两侧模板11具有一定的摆动量,两侧模板11的下端部之间设有顶推机构04,若干个复合模框01匹配的安装在若干个浇筑底板02之间,在浇筑底板02的端部设有端部模板03,通过顶推机构04同步推动两侧模板11向外摆动,贴紧在两侧的浇筑底板02的侧面,并将端部模板03夹紧,在浇筑底板02上形成密闭的空腔。
[0021]所述的顶推机构04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上连杆41、对称布置的两下连杆42、双向丝杆43,两上连杆41和两下连杆42的外端均与两侧模板11铰接,两上连杆41内端之间铰接有上螺母滑块44,两下连杆42内端之间铰接有下螺母滑块45,上螺母滑块44和下螺母滑块45内均设有螺纹孔,双向丝杆43竖向套装在上螺母滑块44和下螺母滑块45内,两上连杆41、两下连杆42、上螺母滑块44和下螺母滑块45形成了菱形连杆机构,转动双向丝杆43可驱动两螺母滑块相向或相反移动,进而同步推或者拉上连杆41和下连杆42,实现对两侧模板11的同步顶推功能。
[0022]所述侧模板11的两端均设有折边111,在侧模板11的内侧面等间距设有若干条两端与两折边111连接的加固板112,折边111和加固板112均为了提高侧模板11的抗变形强度,折边111的下端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角铁状底板。
[0023]所述浇筑底板02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加固角铁21,加固角铁21在浇筑底板02的侧壁进行包覆固定,保证浇筑底板02不因温差或外力出现变形的现象,保证浇筑底板02的直线度。
[0024]所述浇筑底板02的表面设有一层便于预制梁脱模的金刚砂22。
[0025]所述端部模板03的下端设有插筋缺口31,并在端部模板03的外侧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加强筋32,预制梁内的纵向紧能够从该插筋缺口31伸出,用于后期的锚固连接。
[0026]所述端部模板03的内侧面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梯形凸起33,该梯形凸起33用于在预制梁端面上形成梯形凹槽。
[0027]该预制梁模具梯形使用时,在相邻浇筑底板02之间套装入复合模框01,相邻复合
模框01的侧模板11支撑在相邻浇筑底板02的两侧,然后在两端安装端部模板03,然后转动复合模框01内的双向丝杆43,双向丝杆43驱动两螺母滑块相向移动,同步推上连杆41和下连杆42,上连杆41和下连杆42同步顶推两侧模板11,将侧模板11顶紧在浇筑底板02的侧面,同时两端的端部模板03被两侧模板11夹紧,在浇筑底板02上形成密闭的浇筑空腔,然后进行预制梁的浇筑作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浇筑底板、若干个复合模框;复合模框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侧模板,两侧模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板连为一体,两侧模板的下端部之间设有顶推机构,若干个复合模框匹配的安装在若干个浇筑底板之间,在浇筑底板的端部设有端部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模具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推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上连杆、对称布置的两下连杆、双向丝杆,两上连杆和两下连杆的外端均与两侧模板铰接,两上连杆内端之间铰接有上螺母滑块,两下连杆内端之间铰接有下螺母滑块,双向丝杆竖向套装在上螺母滑块和下螺母滑块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振业卢春亭周支军吴龙海郭志鹏姚延峰何超举汪满徐传龙邢永涛孙文冰郭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