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及高压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3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及高压氧舱。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包括升温室、湿化室和输气管,湿化室用于设置在高压氧舱的舱体内,升温室用于设置在高压氧舱的舱体外,输气管连通升温室和湿化室;升温室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升温室内的水,输气管用于将升温室内产生的水蒸气输送至湿化室内;湿化室具有出气口,出气口用于向患者吹水蒸气或出气口连接供舱体内的患者吸氧的吸氧管。由于湿化器的水蒸气是吹向患者或者通入患者吸氧的吸氧管内,无需将舱体内患者所处环境内的氧气均进行加湿、加温,使得湿化器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氧气的效率较高,且湿化器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及高压氧舱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及高压氧舱。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氧舱是一种专用的医疗设备,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一氧化碳中毒和缺血缺氧性脑瘫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0003]现有的一种高压氧舱,包括舱体,通过向舱体内通入压缩的氧气和空气,使舱体内达到高压状态,患者进入舱体内呼吸来进行吸氧治疗。舱体内通常还设置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加温、加湿,使得患者能够吸入加温、加湿后的氧气,提高患者吸氧治疗时的舒适性,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继发感染,以及对心肺系统的刺激,保持肺泡湿润。同时还能减少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消耗,使气道不易产生痰痂,并可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促进排痰。
[0004]现有的高压氧舱的空调系统需要对舱体的内部进行加温加湿,而舱体的空间较大,导致舱体内氧气的加温加湿效率较慢,且空调系统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高压氧舱的空调系统对舱体内氧气的加温、加湿效率较慢,且空调系统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及高压氧舱。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包括升温室、湿化室和输气管,所述湿化室用于设置在高压氧舱的舱体内,所述升温室用于设置在所述高压氧舱的舱体外,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升温室和湿化室;
[0007]所述升温室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升温室内的水,所述输气管用于将所述升温室内产生的水蒸气输送至湿化室内;所述湿化室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患者吹水蒸气或所述出气口连接供舱体内的患者吸氧的吸氧管。
[0008]可选地,输气管的外周上设置有用于保温所述输气管的保温结构。
[0009]可选地,保温结构为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缝;
[0010]所述保温管能够在所述开缝撑开时套设在所述输气管的外周面上。
[0011]可选地,保温管包括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呈管状,所述第二保温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硬度,所述第一保温层靠近所述输气管设置,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内周面贴在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周面上。
[0012]可选地,保温管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呈管状,所述保护层的内周面贴在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外周面上。
[0013]可选地,升温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升温室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数字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升温室内的温度。
[0014]可选地,升温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供舱体外的人员观察升温室内的水位。
[0015]可选地,高压氧舱用湿化器还包括补水器,所述补水器与所述升温室连通,所述升温室内设置有水压传感器,所述补水器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能够在所述水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升温室内的水压到达下限值时打开,以使所述补水器向所述升温室内加水。
[0016]本技术的高压氧舱中,位于舱体外的升温室内的加热元件能够将升温室内的水加热以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输气管输送至湿化室内,以通过湿化室的出气口吹向患者或者通入患者吸氧的吸氧管内,以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氧气。由于湿化器的水蒸气是吹向患者或者通入患者吸氧的吸氧管内,无需将舱体内患者所处环境内的氧气均进行加湿、加温,使得湿化器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氧气的效率较高,且湿化器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1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氧舱,包括舱体和上述的高压氧舱用湿化器。
[0018]可选地,高压氧舱还包括吸氧管,所述吸氧管的一端用于连通高压氧气源,所述吸氧管的另一端供舱体内的患者吸氧,所述湿化器的出气口连接在所述吸氧管上。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氧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3]1、舱体;11、排气口;2、湿化器;21、湿化室;22、升温室;23、输气管;24、补水器;25、吸氧管;26、保温管;27、开缝;28、透明窗;29、显示屏;3、呼吸器;4、高压氧气源;5、呼气管;6、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氧舱,包括舱体1和高压氧舱用湿化器2(以下简称湿化器2),湿化器2包括升温室22、湿化室21和输气管23,湿化室21设置在舱体1内,升温室22设置在舱体1外,输气管23连通升温室22和湿化室21。
[0026]升温室22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能够加热升温室22内的水以产生水蒸气,输气管23将升温室22内产生的水蒸气输送至湿化室21内,水蒸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湿化室21具有出气口,出气口用于向患者吹水蒸气,以使患者吸氧的同时能够吸入水蒸气,以加湿、加温患者吸入的氧气,或者,出气口连接供舱体1内的患者吸氧的吸氧管25,使得水蒸气对吸氧管25内的氧气进行加温、加湿,从而患者能够吸入加温、加湿后的氧气。
[0027]本技术的高压氧舱中,位于舱体1外的升温室22内的加热元件能够将升温室22内的水加热以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输气管23输送至湿化室21内,以通过湿化室21的出气口吹向患者或者通入患者吸氧的吸氧管25内,从而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氧气。由于湿
化器2的水蒸气是吹向患者或者通入患者吸氧的吸氧管25内,无需将舱体1内患者所处环境内的氧气均进行加湿、加温,使得湿化器2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氧气的效率较高,且湿化器2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28]在一实施例中,高压氧舱还包括吸氧管25,吸氧管25的一端连通高压氧气源4,吸氧管25的另一端供舱体1内的患者吸氧,湿化器2的出气口连接在吸氧管25上。吸氧管25的一端可以直接插入患者的口部,也可以连接呼吸面罩,患者通过呼吸面罩吸氧,以使得水蒸气对吸氧管25内患者吸入的氧气加温、加湿,避免水蒸气扩散到舱体1内,提高湿化器2对患者吸入的氧气加湿、加湿的效率。
[0029]此时,舱体1上设置有排气口11和进气口,通过进气口向舱体1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得舱体1内处于高压状态,从而患者在高压环境下吸氧,以达到吸氧治疗的效果。
[0030]舱体1内设置有吸气管6、呼气管5和呼吸阀3,吸氧管25的一端连接在呼吸阀3的通气口上,吸气管6的一端连接在高压氧气源4的出气接口上,吸气管6的另一端连接在呼吸阀3的吸气口上,呼气管5的一端连接在呼吸阀3的呼气口上,呼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温室、湿化室和输气管,所述湿化室用于设置在高压氧舱的舱体内,所述升温室用于设置在所述高压氧舱的舱体外,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升温室和湿化室;所述升温室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升温室内的水,所述输气管用于将所述升温室内产生的水蒸气输送至湿化室内;所述湿化室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患者吹水蒸气或所述出气口连接供舱体内的患者吸氧的吸氧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的外周上设置有用于保温所述输气管的保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为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缝;所述保温管能够在所述开缝撑开时套设在所述输气管的外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包括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呈管状,所述第二保温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硬度,所述第一保温层靠近所述输气管设置,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内周面贴在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氧舱用湿化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晶赵飞王志强张奕王海玲梁登云廖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