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1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装配在底座上的电磁部分、推动块和接触部分;所述电磁部分包括线圈组件、铁芯、磁钢、铰接设置以形成跷跷板结构的衔铁以及分别装配在铁芯左右两端的两个轭铁;所述衔铁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右两个轭铁,所述接触部分包括静簧部分和动簧部分,所述衔铁的右端与接触部分的动簧部分之间通过推动块相连;所述衔铁被配置为: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的左端与左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小于衔铁的右端与右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该结构能够解决继电器在受到外力冲击后衔铁处于中间状态问题,提高继电器使用安全性高。提高继电器使用安全性高。提高继电器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作为一种电子控制器件,作用是通过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磁保持继电器作为继电器的一种,其特点是触点的开、合状态完全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当触点的开、合状态需要转换时,仅需对线圈激励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即可完成转换,之后触点状态由永久磁钢进行保持。当线圈不工作时,继电器在受到外部冲击或者振动时,由于永磁体的作用,衔铁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即衔铁一端不与轭铁极面接触,衔铁的另一端也不与另一个轭铁极面接触,此时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极不稳定,在继电器初始使用时触点易发生粘结失效,存在中间状态时,触点间隙可能达不到要求(如微间隙或直接接触状态),此时若连接客户端负载,动静触点具有电压,可能会造成触点短路,负载短路,导致触点粘接,击穿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装配在底座上的电磁部分、推动块和接触部分;所述电磁部分包括线圈组件、铁芯、磁钢、铰接设置以形成跷跷板结构的衔铁以及分别装配在铁芯左右两端的两个轭铁;所述衔铁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右两个轭铁,所述接触部分包括静簧部分和动簧部分,所述衔铁的右端与接触部分的动簧部分之间通过推动块相连;所述衔铁被配置为: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的左端与左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小于衔铁的右端与右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
[0006]进一步的,左右两个轭铁相平齐设置,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簧和动触点,所述动簧的第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动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推动块;所述动触点固定在动簧上并对应所述静簧部分的静触点。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引出脚,所述动簧引出脚固定在底座上并连接所述动簧的第一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分位于电磁部分的下方,所述推动块呈竖直设置,所述推动块的上端开设有上槽口,并通过上槽口装配于衔铁的右端部,所述推动块的下端开设有下槽口,并通过下槽口装配于接触部分的动簧上;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抵在上槽口的下侧壁上,所述接触部分的动簧抵在下槽口的上
侧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挡板以将所述底座分设成上下腔体,所述电磁部分和接触部分分别装在上下腔体中。
[0011]进一步的,两个轭铁中至少一个轭铁呈L型结构,L型结构的轭铁包括竖直部和横向部,所述竖直部与铁芯相连,衔铁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在左右两个轭铁的上方,且对应横向部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横向部抵接配合的抵接斜面;所述横向部的横向延伸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轭铁的厚度尺寸。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和缠绕于线圈架上的线圈,所述线圈架具有贯通两端端部的铁芯容纳孔、开设于外周并贯通至铁芯容纳孔的磁钢容纳孔以及设置于磁钢容纳孔外围的铰接柱;所述铁芯装配于所述铁芯容纳孔内;所述磁钢装配于所述磁钢容纳孔内并与铁芯相接触;所述衔铁铰接于所述铰接柱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衔铁的中部位置装配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铰接于所述铰接柱上;所述衔铁的中部位置形成有抵接凸筋,并通过抵接凸筋抵接在所述磁钢上。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住所述底座上的电磁部分、推动块和接触部分并与底座固定连接。
[0015]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将衔铁配置为: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的左端与左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小于衔铁的右端与右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此时衔铁左侧吸力(即复归力)>衔铁右侧吸力(即动作力),又因为此时触点接触,触点间隙减小为0,动簧部分的动簧发生形变,产生的簧片反力F>0,反力作用与继电器复归力的作用一致。因此动簧反力+衔铁左侧吸力

衔铁右侧吸力>0。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保证衔铁正常复归,不停留处于中间状态,从而保证动静触点之间的安全间隙,避免在连接客户端负载时,由于中间状态存在触点接触或存在微小间隙时,造成负载短路,导致触点粘接,击穿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因此,采用本技术结构设计的继电器抗冲击效果好,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在中间状态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8]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在中间状态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19]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接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中动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在复归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4]图8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部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所示为实施例一中衔铁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0026]图10所示为实施例一中衔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轭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轭铁的侧视图;
[0029]图1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与现有常规继电器结构的吸力对比图;
[0030]图14所示为实施例二中电磁部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15所示为实施例二中电磁部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3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0以及装配在底座10上的电磁部分20、推动块40和接触部分30;所述电磁部分20包括线圈组件21、铁芯22、磁钢24、铰接设置以形成跷跷板结构的衔铁25以及分别装配在铁芯22两端的两个轭铁23,具体的,铁芯22穿设于线圈组件21内,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装配在底座上的电磁部分、推动块和接触部分;所述电磁部分包括线圈组件、铁芯、磁钢、铰接设置以形成跷跷板结构的衔铁以及分别装配在铁芯左右两端的两个轭铁;所述衔铁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右两个轭铁,所述接触部分包括静簧部分和动簧部分,所述衔铁的右端与接触部分的动簧部分之间通过推动块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被配置为: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的左端与左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小于衔铁的右端与右端的轭铁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个轭铁相平齐设置,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分刚好与静簧部分相接触时,所述衔铁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簧和动触点,所述动簧的第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动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推动块;所述动触点固定在动簧上并对应所述静簧部分的静触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引出脚,所述动簧引出脚固定在底座上并连接所述动簧的第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位于电磁部分的下方,所述推动块呈竖直设置,所述推动块的上端开设有上槽口,并通过上槽口装配于衔铁的右端部,所述推动块的下端开设有下槽口,并通过下槽口装配于接触部分的动簧上;当衔铁向右摆动以驱使动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语林正极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