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包括腕部托垫和固定带,所述腕部托垫的底侧连接所述固定带的顶面,所述固定带的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带,所述魔术贴带的端部的内侧缝合固定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钩面,所述魔术贴带绕接于腕部托垫的开口后通过魔术贴毛面快速粘接于与之对应的魔术贴钩面上;所述固定带的前端固定缝合有第一约束带,固定带的后端均固定缝合有第二约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固定动脉导管时可有效减少患儿腕部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因关节活动频繁引起的出血、管路滑出、血压数值测量不准,同时还能够避免直接将约束带置于动脉置管处,此方法利于观察、处理置管处情况。处理置管处情况。处理置管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桡动脉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进行动脉内血液测量的方法,它是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准确直观,较无创动脉血压测量更加准确、可靠,因此IBP监测血压是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救治期间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IBP监测除可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危重患儿动脉压的变化外,亦可通过此管路进行动脉血气指标的采集,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目前PICU采用外周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为置管部位,桡动脉因其易于穿刺、固定、观察等优点是IBP监测置管最常用的部位;
[0003]目前采用传统装置穿刺成功后,穿刺处使用3M贴膜固定,之后使用胶带将患儿手臂及手指固定在儿童输液固定手板上且手心朝上,患儿的手部约束则利用传统的加棉棉质约束带绕患儿腕关节一周后固定于床上;桡动脉因其易于穿刺、固定、观察等优点是IBP监测置管最常用的部位,但易受患儿腕关节活动的影响,加上PICU的患儿大多病情危重,常伴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谵妄、不配合治疗等,腕关节活动度较大,甚至出现自行拔除动脉导管等行为,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且棉质约束带常常固定于患儿手腕处,进而使医护人员实施相关治疗护理时视线受到阻碍,导致患儿不能及时得到救助;为保证患儿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传统装置只是在常规动脉穿刺置管后将手部整体约束于床上,这种方式固定后患儿手腕关节仍能活动,影响固定效果,还可因活动度较多较频繁影响IBP的数值的正确率,又因约束带固定较紧易发生局部肢端肿胀,且不易观察穿刺处是否出血、红肿等,不利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因此急需一种既能安全舒适的固定动脉导管又能局部约束患儿腕关节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包括腕部托垫和固定带,所述腕部托垫为适配包覆手腕前端和手腕后端的刚性仿形半圆弧槽结构,所述腕部托垫的底侧连接所述固定带的顶面,所述固定带的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带,所述魔术贴带的端部的内侧缝合固定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钩面,所述魔术贴带绕接于腕部托垫的开口后通过魔术贴毛面快速粘接于与之对应的魔术贴钩面上;所述固定带的前端固定缝合有第一约束带,固定带的后端均固定缝合有第二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的中部绕接有快插公头,第二约束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快插母头,所述快插公头适配嵌入快插母头中。
[0006]进一步的,所述腕部托垫的底面均布开设有螺孔,所述固定带上均布设有螺钉穿孔,所述螺钉穿孔中穿插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螺纹连接与之对应的螺孔,所述腕部托垫的顶面设有吸汗棉层,所述腕部托垫的正面视图为双曲线结构或圆弧倒角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快插公头的中部设有前环孔和后环孔,前环孔和后环孔之间通过隔离杆隔离,所述第一约束带的端部从前环孔穿入后反向折回包覆隔离杆,并从后环孔内侧穿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腕部托垫内侧的边沿为圆弧倒角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腕部托垫的型号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所述固定带型号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
[0010]进一步的,所述腕部托垫的中部开设有镂空减重孔,腕部托垫由石膏材料制成或塑胶材料注塑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在固定动脉导管时可有效减少患儿腕部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因关节活动频繁引起的出血、管路滑出、血压数值测量不准,同时还能够避免直接将约束带置于动脉置管处,此方法利于观察、处理置管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的分解状态前侧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的分解状态后侧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的组合状态侧剖示意图。
[0016]图中:1、腕部托垫;101、螺孔;102、镂空减重孔;2、固定带;201、螺钉穿孔;3、魔术贴带;4、魔术贴毛面;5、魔术贴钩面;6、第一约束带;7、第二约束带;8、快插公头;801、前环孔;802、后环孔;803、隔离杆;9、快插母头;10、连接螺钉;11、吸汗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3所示,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包括腕部托垫1和固定带2,腕部托垫1为适配包覆手腕前端和手腕后端的刚性仿形半圆弧槽结构,腕部托垫1的底侧连接固定带2的顶面,固定带2的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带3,魔术贴带3的端部的内侧缝合固定有魔术贴毛面4,固定带2的另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钩面5,魔术贴带3绕接于腕部托垫1的开口后通过魔术贴毛面4快速粘接于与之对应的魔术贴钩面5上;固定带2的前端固定缝合有第一约束带6,固定带2的后端均固定缝合有第二约束带7,第一约束带6的中部绕接有快插公头8,第二约束带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快插母头9,快插公头8适配嵌入快插母头9中。
[0019]本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由腕部托垫1和固定带2两部分组成,其中,腕部托垫1可选用高分子夹板石膏根据患儿腕部外形制作成仿形模块,并且使用剪刀修剪成符合不同年龄段患儿手腕到手尖长度的长椭圆形模块,根据患儿手腕部窝成与之适配的弧形槽,待石膏模块定型,能够良好的包覆和支撑患儿的手腕部位;
[0020]固定带2采用吸汗透气的棉质材料制作,用于放置和连接腕部托垫1,固定带2的两侧通过魔术贴带3进行粘接,用于腕部托垫1的取放,
[0021]其中,在固定带2距上下缘两公分处各缝一根魔术贴带3进行绑扎固定,此魔术贴带3宽约两公分,用于固定手指及手腕以限制患儿手腕的活动度;在固定带2前后端的正中纵向缝合第一约束带6和第二约束带7,第一约束带6和第二约束带7与固定带2呈“工”字形,用于将腕部托垫1和固定带2整体固定于病床栏杆或柱子上。
[0022]使用时:护理人员依据患儿手掌大小及腕部粗细选择合适大小的腕部托垫1,腕部托垫1前端的魔术贴带3用于固定患儿的手指,后端的魔术贴带3用于固定患儿的前臂,并根据活动受限情况将魔术贴带3调整至合适松紧度,使用时保证患儿肢体处于功能位,提升舒适性,最后通过第一约束带6和第二约束带7将腕部托垫1和固定带2固定于患儿床沿并固定牢固。
[0023]腕部托垫1也可采用经改良后利用高分子夹板为托垫,此种材料固定稳妥、持久,制作简单,舒适透气,节省科室成本,无刺激,简便轻巧,个人可反复使用;
[0024]使用魔术贴带3适度固定患儿的手腕部,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腕部托垫(1)和固定带(2),所述腕部托垫(1)为适配包覆手腕前端和手腕后端的刚性仿形半圆弧槽结构,所述腕部托垫(1)的底侧连接所述固定带(2)的顶面,所述固定带(2)的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带(3),所述魔术贴带(3)的端部的内侧缝合固定有魔术贴毛面(4),所述固定带(2)的另一侧缝合连接有若干魔术贴钩面(5),所述魔术贴带(3)绕接于腕部托垫(1)的开口后通过魔术贴毛面(4)快速粘接于与之对应的魔术贴钩面(5)上;所述固定带(2)的前端固定缝合有第一约束带(6),固定带(2)的后端均固定缝合有第二约束带(7),所述第一约束带(6)的中部绕接有快插公头(8),第二约束带(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快插母头(9),所述快插公头(8)适配嵌入快插母头(9)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监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托垫(1)的底面均布开设有螺孔(101),所述固定带(2)上均布设有螺钉穿孔(201),所述螺钉穿孔(201)中穿插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茜,周琦瑛,张晴,胡文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