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其包含有:一套筒座,其一端嵌接于一轮毂座上;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一体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至少一第二传动部,嵌设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其具有至少一定位缘,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套筒座上,一嵌件,以二侧包覆方式嵌设于该定位缘上并共同形成该第二传动部;由上述构件,利用该嵌件嵌接于该定位缘上所形成的该第二传动部,可提供双向保护功能,以降低传动磨耗所产生的滑牙情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轮毂套筒结构,尤指一种使用于车轮花毂及飞轮的 间,以承受飞轮传动并同步旋转的轮毂套筒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踩踏动作,前进踩踏为传动,反之为空转,而此一传动系统主要由轮毂、 大齿盘、小齿盘、链条、以及曲柄所构成,其中该大齿盘设于自行车的曲柄部位,小齿盘则设 于后车轮的轮毂上,并以该链条绕设于大、小齿盘间以传动,使车体产生前进。一般而言,自行车的传动系统都具备变速装置,其中主要于大齿盘上叠置有三片 齿片,于小齿盘上叠置有5-10片齿片,配合一拨链组调变链条两端绕设于齿片选择,而产 生不同齿轮比,即可达到变速切换功效,以应付骑乘不同的路况。针对小齿盘的结构,其又称“飞轮”,与轮毂上的套筒部位相嵌设,使飞轮经链条传 动旋转后,可进一步带动轮毂及与其相接设的后车轮同步产生旋转;而分析小齿盘及套筒 座间的接设结构,多以凸缘及凹槽套设相嵌的方式设计,由卡制面积抵贴以相互传动旋转 动力。接设于后轮轴部位的飞轮组件,一般常见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为岛野 (Shimano)系列,另一为坎帕克诺罗(Campagnolo)系列;两者差异主要在于飞轮组与 轮毂套筒两相嵌接部位的结构及状态不同。无论是岛野(Shimano)系列或坎帕克诺罗 (Campagnolo)系列,两者均为将该飞轮组的旋转动能传递至该轮毂套筒,进而带动后车轮 的产生旋转。由于公知轮毂套筒结构,主要于其外径缘环设有九传动凸缘,并使其嵌设于具有 九传动嵌槽的一飞轮组中央内径上,以使该飞轮组的动力传达到该轮毂套筒上,而同步旋 转。惟,此一让各该传动凸缘及传动嵌槽两者直接进行接触传动的设计,容易使传动有效的 缘面相互磨耗,而逐渐产生间隙,间隙越大,噪音越大,也越容易使各该传导面因碰撞而变 形,严重时则开始发生滑牙而踩踏失效的情形。故业界开始设计一种具备保护功效的轮毂套筒结构,为解决此一变形、滑牙问题; 按,公知具有保护传动效果的轮毂套筒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6218930号技术专利所揭 露的“花毂的棘齿套筒保护结构”,其主要包含有包括一花毂,该花毂一端设有一棘齿套筒, 该棘齿套筒近花毂端则形成有一扩大状的挡缘,且棘齿套筒的圆周表面,间隔环设有若干 个限止凸肋,及至少一定位凸肋,限止凸肋至少一侧边则设有相异于棘齿套筒材质的保护 元件。另有一种具有保护传动效果的轮毂套筒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5203776号实用新 型专利所揭露的“具补强结构的自行车齿盘定位座”,其以该定位座呈管状,并具有第一端 与第二端,及自该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端的纵轴,该定位座外周面设有多条与该纵轴平行 延伸的凸条,该定位座供套设至少一个齿盘,该凸条供该齿盘卡制,使该齿盘可带动该定位 座转动,使该定位座可连动该自行车的车轮,其中,至少一该多个凸条上附设有补强片,该补强片具有一受力边及一与该受力边相反边的连接边,使该齿盘相对该定位座转动时,该 齿盘会碰触到该补强片的该受力边,该补强片的该连接边与该凸条抵触,使该齿盘的驱动 力经过该补强片再传递至该定位座。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所揭结构中,都为具有飞轮及轮毂筒座间的传动抵贴缘面的保护效果,前者 结构利用具有扩大挡缘22的该棘齿套筒20上设有若干限止凸肋211,配合该限止凸肋211 一侧边以活动式结构结合硬金属的保护元件;后者结构则利用设于该凸条11 一侧的该补 强片30,并使该补强片以其受力边31直接承受来自齿盘的传动力。惟,前者结构因仅以该挡缘的部位与该限止凸肋211作定位接设,位于该棘齿套 筒前端的保护元件因与定位处相距有相当距离的长度,其保护元件末端则会产生与限止凸 肋211分开的间隙,而有接合不佳情形;同时,因应大多数自行车以单向为有效传动,反向 则空转的原因,故前述两者结构,都以单侧传动凸条的保护结构为主要设计概念,则前述保 护结构无法适用于单速型(即正、反向都能有效传动)的自行车上。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其包含有一套筒座,其一 端嵌接于一轮毂座上;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一体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 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至少一第二传动部,嵌设方式环设于该套筒 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其具有至少一定位 缘,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套筒座上,一嵌件,嵌设于该定位缘上并共同形成该第二传动部; 由上述构件,利用该嵌件嵌接于该定位缘上所形成的该第二传动部,可提供保护功能,以降 低传动磨耗所产生的滑牙情形,并适用于单速自行车,且又具有快速组配及稳固结合的功 效,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使棘齿套筒上的传 动缘无论正转、反转,其双侧传导接触面都具有保护效果,以降低构件间因相互传动磨耗所 产生的滑牙情形。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其保护元件正、反 向传动都将传动缘作有效保护,故可同时适用于变速及单速自行车的车种,也可因应无论 设置于左侧、或右侧的链条传动,极富相容性。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其保护元件以嵌设 方式设于棘齿套筒上,具有快速组配及稳固结合的功效,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包含有一套筒座,呈中空筒状,其一 端嵌接于一轮毂座上;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一体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 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至少一第二传动部,嵌设方式环设于该套筒 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其具有至少一定位 缘,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套筒座上,至少一嵌件,其一端以包覆两侧面的方式,嵌设于该定 位缘上并共同形成该第二传动部,另其一端则位于靠近该套筒座与该轮毂座接设的部位。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提供一可适用于单速及变速自行车上的轮毂 套筒结构,其一嵌件以包覆式设计嵌设于该第二传动部的两侧缘,以使正、反向传动时都可 有效降低构件间因传动抵触所造成的磨耗间隙,减少滑齿情形发生,且组设快速方便而具成本经济效益,同时该套筒座极具有相容性,于传动链条装置安装于自行车左侧、或右侧的 车种都适用,而获致一稳固结合及组装便利性高的棘齿套筒结构,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套筒座-10 ;阶缘-11 ;阶槽-12 ;第一传动部-20 ;齿槽_21、35 ;第二传动部-30 ; 定位缘-31、311、312 ;嵌件-32 ;定位嵌部-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棘齿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套筒座,呈中空筒状,其一端嵌接于一轮毂座上;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一体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至少一第二传动部,嵌设方式环设于该套筒座的外径缘,并由该套筒座轴心朝其筒座外径缘垂直延伸具预定高度,其具有至少一定位缘,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套筒座上,至少一嵌件,其一端以包覆两侧面的方式,嵌设于该定位缘上并共同形成该第二传动部,另其一端则位于靠近该套筒座与该轮毂座接设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碧云,
申请(专利权)人:久裕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