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设有陶瓷罩、塑料挡块、转接框和底板;陶瓷罩处于塑料挡块的外侧,塑料挡块的四角分布有电弧引导槽,转接框连接在塑料挡块的底部外围,陶瓷罩的底部接触转接框的顶部,转接框的底部接触底板;陶瓷罩设有接线柱外孔,塑料挡块对应接线柱外孔的位置设有接线柱内孔,接线柱外孔和接线柱内孔之间连接有静接线柱,塑料挡块的内部设有动接触片;动接触片和静接线柱之间产生的电弧通过电弧引导槽喷吹在陶瓷罩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塑料挡块,增加触点之间爬电距离的同时让开了位置,使接触器带负载接通、分断产品的电弧直接喷到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的陶瓷罩内壁上,提高了灭弧能力,使接触器工作可靠稳定、电寿命能力更强。命能力更强。命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属于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接触器是一种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且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达800A)电路的装置,经常运用于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
[0003]目前,在一些类型的接触器中,接触器触头接通和分断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电弧的产生。传统灭弧方式大部分采用磁吹灭弧、气体灭弧,但腔室并没有采用耐电弧能力强材料,电弧喷到腔室内壁后,产生大量的材料烧蚀集碳,电弧难以熄灭,严重的更有可能引起相间短路、接触器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解决传统接触器腔室内壁灭弧设计缺陷,容易引起相间短路、接触器爆炸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包括陶瓷罩、塑料挡块、转接框和底板;所述陶瓷罩处于所述塑料挡块的外侧,所述塑料挡块的四角分布有电弧引导槽,所述转接框连接在所述塑料挡块的底部外围,所述陶瓷罩的底部接触所述转接框的顶部,所述转接框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
[0006]所述陶瓷罩设有接线柱外孔,所述塑料挡块对应所述接线柱外孔的位置设有接线柱内孔,所述接线柱外孔和所述接线柱内孔之间连接有静接线柱,所述塑料挡块的内部设有动接触片;
[0007]所述动接触片和所述静接线柱之间产生的电弧通过所述电弧引导槽喷吹在所述陶瓷罩的内壁。
[0008]作为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柱外孔和所述接线柱内孔之间设有硅胶垫片,所述硅胶垫片套在所述静接线柱的外围。
[0009]作为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静接线柱的底部伸入所述塑料挡块的内侧;所述动接触片的边缘对称形成有动接触头,所述动接触头和所述静接线柱的底部接触或断开。
[0010]作为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动接触片配置有动接触支架,所述动接触支架的上端连接有上轭铁片,所述动接触片处于所述上轭铁片的下方,所述动接触片的下方设有下轭铁框,所述下轭铁框的下端设有触头弹簧,所述触头弹簧的底部设有绝缘衬套,所述绝缘衬套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
[0011]作为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下端设有铁芯,所述铁芯内部穿插有心杆本体,所述心杆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绝缘衬套;
[0012]所述心杆本体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部处于所述铁芯中心的弹簧配合槽中。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陶瓷罩、塑料挡块、转接框和底板;陶瓷罩处于塑料挡块的外侧,塑料挡块的四角分布有电弧引导槽,转接框连接在塑料挡块的底部外围,陶瓷罩的底部接触转接框的顶部,转接框的底部接触底板;陶瓷罩设有接线柱外孔,塑料挡块对应接线柱外孔的位置设有接线柱内孔,接线柱外孔和接线柱内孔之间连接有静接线柱,塑料挡块的内部设有动接触片;动接触片和静接线柱之间产生的电弧通过电弧引导槽喷吹在陶瓷罩的内壁。本技术设有塑料挡块,增加触点之间爬电距离的同时让开了位置,使接触器带负载接通、分断产品的电弧直接喷到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的陶瓷罩内壁上,提高了灭弧能力,使接触器工作可靠稳定、电寿命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陶瓷罩周边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塑料挡块周边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带静接线柱的周边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陶瓷罩;2、塑料挡块;3、转接框;4、底板;5、电弧引导槽;6、接线柱外孔;7、接线柱内孔;8、静接线柱;9、动接触片;10、硅胶垫片;11、动接触支架;12、上轭铁片;13、下轭铁框;14、触头弹簧;15、绝缘衬套;16、铁芯;17、心杆本体;18、复位弹簧;19、弹簧配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包括陶瓷罩1、塑料挡块2、转接框3和底板4;所述陶瓷罩1处于所述塑料挡块2的外侧,所述塑料
挡块2的四角分布有电弧引导槽5,所述转接框3连接在所述塑料挡块2的底部外围,所述陶瓷罩1的底部接触所述转接框3的顶部,所述转接框3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4;
[0024]所述陶瓷罩1设有接线柱外孔6,所述塑料挡块2对应所述接线柱外孔6的位置设有接线柱内孔7,所述接线柱外孔6和所述接线柱内孔7之间连接有静接线柱8,所述塑料挡块2的内部设有动接触片9;
[0025]所述动接触片9和所述静接线柱8之间产生的电弧通过所述电弧引导槽5喷吹在所述陶瓷罩1的内壁。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外孔6和所述接线柱内孔7之间设有硅胶垫片10,所述硅胶垫片10套在所述静接线柱8的外围;所述静接线柱8的底部伸入所述塑料挡块2的内侧;所述动接触片9的边缘对称形成有动接触头,所述动接触头和所述静接线柱8的底部接触或断开。
[0027]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塑料挡块2的顶面通过硅胶垫片10和陶瓷罩1的底面配合,塑料挡块2的底部外围面和转接框3的中心内侧面配合,陶瓷罩1的底面和转接框3的顶面接触配合,转接框3的底面和底板4的顶面接触配合,同时采用激光焊接使塑料挡块2固定于陶瓷罩1内部、使陶瓷罩1与接触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罩(1)、塑料挡块(2)、转接框(3)和底板(4);所述陶瓷罩(1)处于所述塑料挡块(2)的外侧,所述塑料挡块(2)的四角分布有电弧引导槽(5),所述转接框(3)连接在所述塑料挡块(2)的底部外围,所述陶瓷罩(1)的底部接触所述转接框(3)的顶部,所述转接框(3)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4);所述陶瓷罩(1)设有接线柱外孔(6),所述塑料挡块(2)对应所述接线柱外孔(6)的位置设有接线柱内孔(7),所述接线柱外孔(6)和所述接线柱内孔(7)之间连接有静接线柱(8),所述塑料挡块(2)的内部设有动接触片(9);所述动接触片(9)和所述静接线柱(8)之间产生的电弧通过所述电弧引导槽(5)喷吹在所述陶瓷罩(1)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外孔(6)和所述接线柱内孔(7)之间设有硅胶垫片(10),所述硅胶垫片(10)套在所述静接线柱(8)的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触头灭弧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洲,李进平,厉必成,朱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东普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