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钢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主要由冷却通道、集水槽、循环输送带、载料组件、感应组件、喷淋组件和传动件构成,各部件协同配合,一方面其喷淋组件未受到传动件触发动作时保持关闭,只有在感应组件感应到位移至其上的载料组件装载有发动机铸钢件后,利用传动件来控制喷淋组件开启以进行喷淋冷却水动作,能够节省水资源,同时整个动作无需耗电控制部件,避免电力故障;另一方面每个喷淋组件中水温可独立设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阶段喷淋不同温度的冷却水,更好地满足冷却工艺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钢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长期在高温、高负荷和润滑不良的情况下工作,承受着周期交变的机械负荷与热负荷,是柴油机中故障发生最多的零部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重型柴油机设计研究关注的重点。活塞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目前,现有制造整体式活塞的方法是活塞毛坯整体锻造,机械加工出的环形腔,用两片冲压成型的环盖将环形腔封闭形成封闭内冷却油腔。该活塞的制造过程分别采用锻造、冲压、特殊机械加工环形腔、专用设备进行环盖安装,其制造工艺复杂、制造工序较多、能耗高、成本过高。
[0003]为此,公开号为CN102979641B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铸钢活塞,在活塞裙部设有面窗式减重区,整体式铸钢活塞减轻重量15%~20%以上,使整体铸钢活塞重量接近同类型铝合金活塞的重量,满足发动机轻量化的要求。铸造活塞毛坯,铸造出面窗式减重区、销孔、封闭冷却腔、冷却油出口和冷却油进口;对所述活塞毛坯进行热处理;在经过热处理的活塞毛坯上加工出燃烧室凹坑、活塞头部、活塞裙部以及环槽区;对活塞进行整体磷化处理。简化了整体式铸钢活塞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上述这种发动机铸钢件在热处理结束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传统采用喷淋冷却方式的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喷淋管始终开启,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其不能在不同的阶段喷淋不同温度的冷却水。因此,需要对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包括:
[0008]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底部安装有集水槽,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为开口,所述冷却通道中安装有循环输送带;
[0009]载料组件,所述载料组件等距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所述载料组件用于放置发动机铸钢件;
[0010]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并排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层带体和下层带体之间的区域,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感应载料组件是否装有发动机铸钢件;
[0011]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并排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层带体的上方处且喷淋组件和感应组件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感应组件感应到位移至其上的载料组件装载有发动机铸钢件后,利用传动件来控制喷淋组件进行喷淋冷却水操作。
[0012]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循环输送带整体的长度大于冷却通道的长度,所述循环输送带相对于冷却通道伸出的一端作为进料区,另一端作为出料区。
[0013]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循环输送带的两端处及中部设有若干组支撑辊,每组所述支撑辊靠近带体的两侧边分布,能够与载料组件相互避让;所述支撑辊的辊体外侧均布有防滑齿槽,所述循环输送带的带体靠近边部的内侧均布有防滑凸齿,所述防滑凸齿和防滑齿槽相互啮合。
[0014]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载料组件包括套管、载料框、第一滑杆、托板、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一半球块,所述套管嵌入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所述套管的外端固定有载料框,所述载料框中滑动安装有托板,所述套管中滑动安装有贯穿载料框底板并与托板连接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托板和载料框底板之间的杆体外侧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半球块。
[0015]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载料框、托板以及循环输送带上均开设有沥水孔。
[0016]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套筒、第二压缩弹簧、滑块、第二滑杆和第二半球块,所述套管的下端通过支板与冷却通道的侧壁固定,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活动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活动腔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滑动限制在活动腔中,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有贯穿套筒顶板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半球块,所述第二半球块和第一半球块相对设置。
[0017]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底部通过导向管连接有喷淋头,所述导向管中滑动限制有控制阀板,所述控制阀板的底部两侧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两侧开设有第二导流槽,当所述控制阀板下移至第二导流槽与第一导流槽连通时,所述喷淋头也随之与储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储水箱中安装有用于调控水温的温控板和用于监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
[0018]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立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立板的下端连接有与第二滑杆固定的第一横板,所述立板的上端连接有与控制阀板固定的第二横板。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主要由冷却通道、集水槽、循环输送带、载料组件、感应组件、喷淋组件和传动件构成,各部件协同配合,一方面其喷淋组件未受到传动件触发动作时保持关闭,只有在感应组件感应到位移至其上的载料组件装载有发动机铸钢件后,利用传动件来控制喷淋组件开启以进行喷淋冷却水动作,能够节省水资源,同时整个动作无需耗电控制部件,避免电力故障;另一方面每个喷淋组件中水温可独立设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阶段喷淋不同温度的冷却水,更好地满足冷却工艺的需求。
[0021]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载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感应组件、喷淋组件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
[0030]1‑
冷却通道,2
‑
集水槽,3
‑
循环输送带,4
‑
载料组件,401
‑
套管,402
‑
载料框,403
‑
第一滑杆,404
‑
托板,405
‑
第一压缩弹簧,406
‑
第一半球块,5
‑
感应组件,501
‑
套筒,502
‑
活动腔,50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底部安装有集水槽,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为开口,所述冷却通道中安装有循环输送带;载料组件,所述载料组件等距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所述载料组件用于放置发动机铸钢件;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并排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层带体和下层带体之间的区域,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感应载料组件是否装有发动机铸钢件;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并排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层带体的上方处且喷淋组件和感应组件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感应组件感应到位移至其上的载料组件装载有发动机铸钢件后,利用传动件来控制喷淋组件进行喷淋冷却水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带整体的长度大于冷却通道的长度,所述循环输送带相对于冷却通道伸出的一端作为进料区,另一端作为出料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带的两端处及中部设有若干组支撑辊,每组所述支撑辊靠近带体的两侧边分布,能够与载料组件相互避让;所述支撑辊的辊体外侧均布有防滑齿槽,所述循环输送带的带体靠近边部的内侧均布有防滑凸齿,所述防滑凸齿和防滑齿槽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铸钢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组件包括套管、载料框、第一滑杆、托板、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一半球块,所述套管嵌入安装在循环输送带上,所述套管的外端固定有载料框,所述载料框中滑动安装有托板,所述套管中滑动安装有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伍胜,王新剑,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县大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