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86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其包括导风壳、风轮和电机,风轮设置在导风壳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导风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外端设有喇叭状扩口,出风口内设有分流导风板,分流导风板位于喇叭状扩口的外端的中间位置,以将出风口分隔为第一、第二出风口;分流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导风斜面,第一、第二导风斜面的内端靠近、外端分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的外端扩宽,同时,在其中间设置内窄外宽的分流导风板,分流导风板位于喇叭状扩口的中间,使得分隔出来的两个出风口面积近,配合分流导风板两侧斜面和喇叭状扩口两侧斜面的配合,使得出风口出来的风可以几乎等分为两份,以确保两个出风口的风量、风压和吹风面积相近。相近。相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特别是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

技术介绍

[0002]参见图11所示,为现有风机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导风壳1、风轮2和电机,风轮设置在导风壳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导风壳设有进风口11和一个出风口12。该结构设有一个出风口,当出风口外设置发热体4时,发热体外侧区域全部发热,因此,出风口的外侧正面不能放置其它辅助功能设施,其只能是设置风口;另外,如果直接将部分出风口遮挡,将发热体避开遮挡部位设置两块或以上,则导致排风形成较大阻力,产生风噪,同时,难以确保遮挡部位两侧的风口具有相近的风量风压。
[0003]另外,上述导风壳1的出风口较宽,出风口范围内的风量差异大,当出风口设置发热体时,低风量位置的发热体散热效率低,温升严重,影响发热体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两路出风,各路出风口风量、风压相近、风噪低的双出风口的风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包括导风壳、风轮和电机,风轮设置在导风壳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导风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外端设有喇叭状扩口,出风口内设有分流导风板,分流导风板位于喇叭状扩口的外端的中间位置,以将出风口分隔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流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第一导风斜面与第二导风斜面的内端靠近、外端分开。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分流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之间夹角α为45度至120度。
[000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导风板的横截面呈V型,其内侧设有若干第一横板,第一横板沿分流导风板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
[000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风壳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轮设置在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风轮外周到左侧板的最小距离大于风轮外周到右侧板的最小距离,所述电机设置在上端板或下端板外。
[000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包括包围在所述风轮一侧的弧形段和形成喇叭状扩口左侧的左外翻段,弧形段的中段呈圆弧型,弧形段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分别与风轮的中心距离逐渐缩短。
[00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侧板包括异型段和形成喇叭状扩口右侧的右外翻段,异型段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挡流段、外弯扩宽过渡段和外倾集风段,所述风轮外周到挡流段
与外弯扩宽过渡段之间转角位置的距离最小;挡流段前后指向,与风轮呈180度关系,使得风轮后段准备排出的风向90度绕出第二出风口。
[00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出风口处风轮从左外翻段往右外翻段方向旋转,左外翻段的内表面与出风口外端面的夹角β大于右外翻段的内表面与出风口外端面的夹角γ;左外翻段的内端与分流导风板内端的距离大于右外翻段内端与分流导风板内端的距离。
[00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宽度总和。
[00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侧板的外侧设有第二横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一体成型,右侧板和所述分流导风板分别与上端板和下端板分体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发热体。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此款双出风口的风机的出风口的外端扩宽,同时,在其中间设置内窄外宽的分流导风板,分流导风板位于喇叭状扩口的中间,使得分隔出来的两个出风口面积近,配合分流导风板两侧斜面和喇叭状扩口两侧斜面的配合,使得出风口出来的风可以几乎等分为两份,以确保两个出风口的风量、风压和吹风面积相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各零件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风路走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与发热体结合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机与发热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现有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包括导风壳1、风轮2和电机3,风轮2设置在导风壳1内、并与电机3传动连接,导风壳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的外端设有喇叭状扩口,出风口12内设有分流导风板16,分流导风板16位于喇叭状扩口的外端的中间位置,以将出风口12分隔为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分流导风板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风斜面161和第二导风斜面162,第一导风斜面161与第二导风斜面162的内端靠近、外端分开。
[0028]所述分流导风板16的第一导风斜面161和第二导风斜面162之间夹角α为45度至120度。
[0029]所述分流导风板16的横截面呈V型,其内侧设有若干第一横板163,第一横板163沿分流导风板16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
[0030]所述导风壳1包括上端板17、下端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连接在上端板17和下端板13之间,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之间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所述风轮2设置在上端板17与下端板13之间,风轮2外周到左侧板14的最小距离大于风轮2外周到右侧板15的最小距离,所述电机3设置在上端板17或下端板13外。
[0031]所述左侧板14包括包围在所述风轮2一侧的弧形段141和形成喇叭状扩口左侧的左外翻段142,弧形段141的中段呈圆弧型,弧形段141的前段、中段、后段与风轮的中心距离(分别见图3中R3、R1、R2三段距离所示)逐渐缩短。
[0032]所述右侧板15包括异型段和形成喇叭状扩口右侧的右外翻段154,异型段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挡流段153、外弯扩宽过渡段152和外倾集风段151,所述风轮2外周到挡流段153与外弯扩宽过渡段152之间转角位置的距离最小。挡流段153前后指向,与风轮2呈180度关系,使得风轮2后段准备排出的风向90度绕出第二出风口。外弯扩宽过渡段152和外倾集风段151围成较大的负压腔,有利于风轮2旋转时吸入较多的空气,图3所示,A箭头方向为空气吸入方向,然后,吸入的空气被压缩至左侧板14的弧形段与风轮2外周之间(见图4中B箭头所示),最后,被压缩的空气由风轮2甩至出风口12,在出风口中,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出风口的风机,包括导风壳(1)、风轮(2)和电机(3),风轮(2)设置在导风壳(1)内、并与电机(3)传动连接,导风壳(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的外端设有喇叭状扩口,出风口(12)内设有分流导风板(16),分流导风板(16)位于喇叭状扩口的外端的中间位置,以将出风口(12)分隔为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分流导风板(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风斜面(161)和第二导风斜面(162),第一导风斜面(161)与第二导风斜面(162)的内端靠近、外端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口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导风板(16)的第一导风斜面(161)和第二导风斜面(162)之间夹角α为45度至12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口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导风板(16)的横截面呈V型,其内侧设有若干第一横板(163),第一横板(163)沿分流导风板(16)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口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包括上端板(17)、下端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连接在上端板(17)和下端板(13)之间,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之间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所述风轮(2)设置在上端板(17)与下端板(13)之间,风轮(2)外周到左侧板(14)的最小距离大于风轮(2)外周到右侧板(15)的最小距离,所述电机(3)设置在上端板(17)或下端板(13)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出风口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4)包括包围在所述风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智关键国潘俊澎黄昭梁雨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普麦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