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德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86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抗菌纳米敷料技术领域,该抗菌纳米敷料包括聚乙烯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纳米敷料
,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的过程较为复杂,要经历止血期、炎症期、增殖期和成熟期,这些阶段相互交叠、动态发展,而慢性溃疡性伤口恢复时间更长。伤口敷料具有保护创面、止血、防止感染等功能,但传统敷料难以满足慢性伤口的护理要求,此时便需要可促进伤口愈合且长期抗菌的功能性敷料。
[0003]静电纺纳米纤维创面敷料有许多优良特征:1)较高的孔隙率(高于80%)便于渗液吸附;2)空隙较小(约为20

30μm)且有多层结构,便于对细菌和病毒阻隔;3)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生物功能具有相似性,可作为细胞引导和支撑材料;4)具有3D结构,有效改善敷料的舒适感。此外,通过结构设计使敷料具备单向导湿功能,使伤口始终处于微湿润环境,有利于预防慢性伤口感染。
[0004]公开号为CN113249875B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直写与溶液电纺技术的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该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在溶液静电纺丝的基础上,加入熔体直写纺丝,有利于实现纤维膜孔径尺寸的精确控制,通过打印预设格子图案,可构建纤维膜拓扑结构,进而实现不同直径液滴透过的需求,提高吸湿效率。两者相结合可制备出单向导湿功能优良的微纳米纤维膜,调节吸湿速率,进一步改善微纳米纤维膜的单向导湿性能;而该双层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膜不能实现抗菌效果,且双层结构与三层结构相比,三层结构可以减少创伤处积液存留时间,有利于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抗菌纳米敷料不仅具有单向导湿功能,还具有长期抗菌性,有利于慢性伤口的愈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和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且所述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和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的纤维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纤维膜孔径由内向外依次减小,孔隙率由内向外依次升高。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的纤维直径为229
±
18nm;所述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的纤维直径为391
±
55nm;所述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的纤维直径为407
±
61nm。
[0009]进一步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配制;
[0011]S2: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溶液配制,所述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溶液包括聚乳酸

六氟异丙醇溶液和壳聚糖

三氟乙酸溶液;
[0012]S3: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溶液配制;
[0013]S4:使用步骤S1、S2和S3中配制的溶液,基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抗菌纳米敷料。
[0014]进一步的,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01:称取溶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量取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备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9:1,溶质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8:100g/ml;
[0016]S102:搅拌去离子水,将称量好的溶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加入烧杯中,60℃水浴加热搅拌30min;
[0017]S103:待溶质完全溶解后,取出烧杯,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
[0018]进一步的,步骤S2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19]S201:称取溶质聚乳酸和壳聚糖,分别量取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加入两个烧杯中;
[0020]S202:搅拌六氟异丙醇,将称量好的聚乳酸加入六氟异丙醇中,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聚乳酸与六氟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100g/ml;
[0021]S203:搅拌三氟乙酸,将称量好的壳聚糖加入三氟乙酸中,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壳聚糖与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3:100g/ml。
[0022]进一步的,步骤S3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23]S301:称取聚乳酸颗粒和纳米氧化锌,量取六氟异丙醇加入烧杯中备用;
[0024]S302:将纳米氧化锌粉末和聚乳酸颗粒加入到盛有六氟异丙醇的烧杯中;
[0025]S303:室温通风条件下搅拌12小时。
[0026]进一步的,步骤S4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27]S401: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纳米纤维膜制备;
[0028]S402:在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纳米纤维膜上制备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纳米纤维膜;
[0029]S403:在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纳米纤维膜上制备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纳米纤维膜。
[0030]进一步的,步骤S40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31]S4011:将配制好的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用针管吸出,将针管接入静电纺丝专用平头针头;
[0032]S4012:取无纺布固定在接收台上,并在无纺布上放置一块锡纸,保持通风环境;
[0033]S4013:将装有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的针管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启动微量注射泵,对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纺丝参数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撤掉锡纸;
[0034]S4014:重新启动微量注射泵,使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滴落在无纺布上形成纤维状,也即形成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纳米纤维膜。
[0035]进一步的,步骤S402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36]S4021:将纺有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纳米纤维膜的无纺布固定在接收台上;
[0037]S4022:取两支针管,分别将聚乳酸

六氟异丙醇溶液和壳聚糖

三氟乙酸溶液吸出,接入到并列静电纺丝专用针头,并分别将针管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
[0038]S4023:启动微量注射泵,通过并列静电纺制备成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纳米纤维膜。
[0039]进一步的,步骤S403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40]S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和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且所述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和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的纤维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纤维膜孔径由内向外依次减小,孔隙率由内向外依次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的纤维直径为229
±
18nm;所述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的纤维直径为391
±
55nm;所述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的纤维直径为407
±
61n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储液外层溶液配制;S2: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溶液配制,所述聚乳酸

壳聚糖引流层溶液包括聚乳酸

六氟异丙醇溶液和壳聚糖

三氟乙酸溶液;S3:聚乳酸

氧化锌内层溶液配制;S4:使用步骤S1、S2和S3中配制的溶液,基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抗菌纳米敷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S101:称取溶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量取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备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9:1,溶质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8:100g/ml;S102:搅拌去离子水,将称量好的溶质聚乙烯醇和透明质酸加入烧杯中,60℃水浴加热搅拌30min;S103:待溶质完全溶解后,取出烧杯,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S201:称取溶质聚乳酸和壳聚糖,分别量取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加入两个烧杯中;S202:搅拌六氟异丙醇,将称量好的聚乳酸加入六氟异丙醇中,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聚乳酸与六氟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100g/ml;S203:搅拌三氟乙酸,将称量好的壳聚糖加入三氟乙酸中,室温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12小时;壳聚糖与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3:100g/ml。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的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S301:称取聚乳酸颗粒和纳米氧化锌,量取六氟异丙醇加入烧杯中备用;S302:将纳米氧化锌粉末和聚乳酸颗粒加入到盛有六氟异丙醇的烧杯中;S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硕张赛张梅宋新蕾杨帆孙召彬陈振远王蕊鑫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