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宇专利>正文

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兼操回转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83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兼操回转控制阀,包括有阀体,该阀体配装有液动换向阀、梭阀、电磁换向阀、单向阀和可调节流阀,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和输出油口,进油口与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压力口连通,回油口与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而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梭阀的出油口经相并联的单向阀、可调节流阀与输出油口连通;液动换向阀、梭阀、可调阻尼和单向阀均采用插装式结构,分别插装与阀体内,并高度集成在一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阀体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缩短流道,更便于维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液压阀的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 液兼操回转控制阀。
技术介绍
适用于汽车起重机上回转控制的液压阀,按操纵方式划分,有手动操纵方式、电液 控制方式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性能进行实际选择;对手动操纵方式,其操作强度较 高,自动化程度较差,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汽车起重机已不再使用;对于后者的电液控制方 式,由于其实现了电与液的有机结合,使整个控制系统可以达到自动化操作,而且对系统的 控制灵敏度也大幅提高。或者采用脚踏控制方式与电磁换向阀一起来实现的,其制造成控制系统庞大,安 装维护困难,自动化程度低;但是国内少数液压起重机和国外的液压汽车起重机上回转制 动器控制阀也采用集成的方式将各控制元件组合在一起,但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虫贝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阀 体体积小、阀件高度集成、自动化程度高及便于维修的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兼操回 转控制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 兼操回转控制阀,包括有阀体,该阀体配装有液动换向阀、梭阀、电磁换向阀、单向阀和可调 节流阀,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和输出油口,进油口与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压 力口连通,回油口与液动换向阀回油口、液控换向阀弹簧腔、电磁换向阀回油口连通;而液 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梭阀的出油口经相并联的 单向阀、可调节流阀与输出油口连通。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与阀体均采用插装结构,且该液动换向阀、电磁换 向阀外均制有螺纹,通过该螺纹实现各阀与阀体的紧固连接。上述的液动换向阀为二位三通阀,由弹簧腔控制液动换向阀时,该液动换向阀上 的输出端与回油口连通,而进油口处于截止位置;由液压控制端控制液动换向阀时,该液动 换向阀上的输出端与进油口连通,而回油口处于截止位置,油液持续经梭阀、单向阀及输出 油口向外输出。上述的电磁换向阀也为二位三通阀,其一端为弹簧腔,另一端为电磁驱动端;由弹 簧腔控制该电磁换向阀时,该电磁换向阀上的输出端与回油口连通,而进油口处于截止位 置;由电磁驱动端控制该电磁换向阀时,该电磁换向阀上的输出端与进油口连通,而回油口 处于截止位置。上述的阀体右面上制有第一控制油口,且该第一控制油口与液动换向阀的液压控 制端连通;液动换向阀另一端上制有第二控制油口。上述的进油口、回油口设置于阀体的底面。上述的输出油口、单向阀及梭阀设置于阀体的顶面,且单向阀、梭阀与阀体均插装 配合,上述的梭阀外均制有螺纹,通过该螺纹与阀体紧固连接。上述的单向阀的通流端与梭阀的输出端连接,而截止端与上述的输出油口连接。上述的阀体位于输出油口的下方制有螺纹孔,可调节流阀包括有至少一个阻尼, 螺纹孔与该阻尼旋接嵌合。上述的阻尼的数量组成可调节流阀;每一阻尼中间均制有穿通孔,且该阻尼穿通 孔的直径值决定可调节流阀的液体通流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有阀体,该阀体配装有液动换向阀、梭阀、电磁 换向阀、单向阀和可调节流阀,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和输出油口,进油口与液动换 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压力口连通,回油口与液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而液动 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梭阀的出油口经相并联的单 向阀、可调节流阀与输出油口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液动换向阀、梭阀、可调阻尼和 单向阀均采用插装式结构,分别插装与阀体内,并高度集成在一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阀体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缩短了流道,更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配装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方向的截面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图标号说明如下阀体1,螺纹孔11,阻尼2,进油口 K,回油口 T,输出油口 Y,第一控制油口 P,第二控制油口 PT,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梭阀 SF,单向阀DF,可调节流阀NF。本技术实施例,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兼操回转控制阀,包括有阀体1, 该阀体1配装有液动换向阀YHF、梭阀SF、电磁换向阀DHF、单向阀DF和可调节流阀NF,阀 体1上设置有进油口 K、回油口 T和输出油口 Y,进油口 K与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 的压力口连通,回油口 T与液动换向阀YHF回油口、液控换向阀YHF弹簧腔、电磁换向阀DHF 回油口连通;而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SF的两个进油口连 通,梭阀SF的出油口经相并联的单向阀DF、可调节流阀NF与输出油口 Y连通。输出油口 Y、单向阀DF及梭阀SF设置于阀体1的顶面,阀体1位于输出油口 Y的 下方制有螺纹孔11,可调节流阀NF包括有至少一个阻尼2,螺纹孔11与该阻尼2旋接嵌合, 所配装的阻尼2的数量组成并控制可调节流阀NF ;每一阻尼2中间均制有穿通孔,且该阻4尼2穿通孔的直径值决定可调节流阀NF的液体通流能力。输出油口 Y通过相并联设置的 可调节流阀NF和单向阀DF,根据特性进行调整阻尼2的数量、穿通孔数值,进而来提高整个 产品的匹配性,以及起到了快速开启与缓慢关闭的回转制动效果。进油口 K、回油口 T设置于阀体1的底面,单向阀DF、梭阀SF与阀体1均插装配合。 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插装于阀体1左面上,而阀体1的右面上制有第一控制油 口 P,且该第一控制油口 P与液动换向阀YHF的液压控制端连通;液动换向阀YHF另一端上 制有第二控制油口 PT。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与阀体1均采用插装结构,且该液动换向阀YHF、 电磁换向阀DHF外均制有螺纹,通过该螺纹实现各阀与阀体1的紧固连接。液动换向阀YHF 为二位三通阀,由弹簧腔控制液动换向阀YHF时,该液动换向阀YHF上的输出端与回油口连 通,而进油口处于截止位置;由液压控制端控制液动换向阀YHF时,该液动换向阀YHF上的 输出端与进油口连通,而回油口处于截止位置,油液持续经梭阀SF、单向阀DF及输出油口 Y 向外输出。电磁换向阀DHF也为二位三通阀,其一端为弹簧腔,另一端为电磁驱动端;由弹 簧腔控制该电磁换向阀DHF时,该电磁换向阀DHF上的输出端与回油口连通,而进油口处于 截止位置;由电磁驱动端控制该电磁换向阀DHF时,该电磁换向阀DHF上的输出端与进油口 连通,而回油口处于截止位置。输出油口 Y、单向阀DF及梭阀SF设置于阀体1的顶面,且单向阀DF、梭阀SF与阀 体1均插装配合,梭阀SF外均制有螺纹,通过该螺纹与阀体1紧固连接;单向阀DF的通流 端与梭阀SF的输出端连接,而截止端与输出油口 Y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恒压力油液进入进油口 K,电磁换向阀DHF在不 得电情况下需回转工作时,回转缓冲阀进油流道和回油流道建立压力,也就是第一控制油 口 P、第二控制油口 PT建立压力,利用第一控制油口 P、第二控制油口 PT和弹簧力之间的压 差打开液动换向阀YHF,此时恒压力油液通过液动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械操作起重机的上车电液兼操回转控制阀,包括有阀体(1),该阀体(1)配装有液动换向阀(YHF)、梭阀(SF)、电磁换向阀(DHF)、单向阀(DF)和可调节流阀(NF),阀体(1)上设置有进油口(K)、回油口(T)和输出油口(Y),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油口(K)与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的压力口连通,所述的回油口(T)与液动换向阀(YHF)回油口、液控换向阀YHF弹簧腔、电磁换向阀(DHF)回油口连通;而液动换向阀(YHF)、电磁换向阀(DHF)的出油口分别与梭阀(SF)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梭阀(SF)的出油口经相并联的单向阀(DF)、可调节流阀(NF)与输出油口(Y)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李新邹泉敏刘富良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卢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