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271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栓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简化取栓支架的取栓流程的问题,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包括支架轴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架本体;微导管,可移动地设于取栓支架的外侧,微导管内设有取栓支架的容置腔以及限制取栓支架的第一端部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抽吸导管,可移动地设于微导管的外侧;微导丝,设有可限制取栓支架的第二端部移动的第二限位部,微导丝伸入抽吸导管后可依次穿过微导管、支架轴;微导管可移动使取栓支架移出容置腔并释放于血管内,并配合抽吸导管进行血栓的捕获、抽取作业。上述取栓装置,可简化取栓流程,减少取栓再通时间,提高取栓效率。提高取栓效率。提高取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性卒中是指因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的综合征,针对此病症,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机械取栓,通过将血栓取出以开通闭塞血管,从而达到疏通目的。
[0003]相关技术中,经皮机械取栓术是一种通过微导丝引导微导管到达血栓远端后再撤出微导丝,再将取栓支架送入微导管中,取栓支架到达血栓位置处,将微导管后撤以释放取栓支架、捕捉血栓,此种方式下,取栓支架的取栓流程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延误血管再通的时间,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以及治疗时间,同时对医师来说操作比较费时费力。
[0004]综上所述,如何简化取栓支架的取栓流程,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可简化取栓流程,使取栓支架可快速释放,减少取栓再通时间,提高取栓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包括支架轴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架本体;微导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取栓支架的外侧,所述微导管内设有所述取栓支架的容置腔以及限制所述取栓支架的第一端部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抽吸导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微导管的外侧;微导丝,设有可限制所述取栓支架的第二端部移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微导丝伸入所述抽吸导管后可依次穿过所述微导管、所述支架轴;所述微导管可移动使所述取栓支架移出所述容置腔并释放于血管内,并配合所述抽吸导管进行血栓的捕获、抽取作业。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首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架的尾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为网格状镍钛合金支架。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镍钛合金骨架以及其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开口大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开口。
[0010]优选的,所述抽吸导管包括本体以及绕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螺旋状延伸的弹簧编织体,所述弹簧编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簧编织部、第二弹簧编织部、第三弹簧编织部,所述第一弹簧编织部、所述第二弹簧编织部、所述第三弹簧编织部的弹簧股数依次递减且所述第三弹簧编织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微导管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其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上均设有用于所述微导丝穿过的交换口,所述微导丝依次穿过所述交换口、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支架轴。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金属缩窄环,所述金属缩窄环的环心直径小于所述支架轴的外径,所述金属缩窄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架轴的内径。
[0013]优选的,所述外管的首端设有旋钮,所述旋钮可将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锁定或解除锁定。
[0014]优选的,所述旋钮的一侧还设有Y型出口,所述Y型出口用于连接盥洗滴注。
[0015]优选的,所述微导丝的弹簧软头为J型结构或直头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取栓装置,包括抽吸导管、微导丝、取栓支架、微导管,取栓支架包括支架轴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架本体,微导管可移动地设于取栓支架的外侧,微导管内设有取栓支架的容置腔,初始状态下,取栓支架被压缩在容置腔内,需要进行取栓作业时,微导管移动使取栓支架移出容置腔,取栓支架移出容置腔后释放以进行血栓的捕获作业;微导管上设有用于限制取栓支架第一端部移动的第一限位部,微导丝上设有可限制取栓支架第二端部移动的第二限位部,限制取栓支架的两个端部的移动,微导丝伸入抽吸导管后可依次穿过微导管、支架轴,配合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将微导管、微导丝、取栓支架形成一个整体,在进行取栓作业时,微导管、取栓支架可整体移动,在移动至血栓位置处时,微导管向外移动即可将取栓支架释放于血管内,以进行血栓的捕获作业,通过抽吸导管与取栓支架配合以进一步进行血栓的抽取作业,简化取栓流程,减少取栓再通时间,避免影响患者疾病预后。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取栓装置到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取栓支架释放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负压状态下前推抽吸导管撤回整体部件示意图;图5为图4进一步取栓作业状态图;图6为负压状态下前推抽吸导管半撤回整体部件示意图;图7为图6进一步取栓作业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抽吸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

图10中,附图标记包括:抽吸导管1、外管2、内管3、支架轴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微导丝7、交换口8、容置腔9、血管10、第一弹簧编织部11、第二弹簧编织部12、第三弹簧编织部13、血栓14;
Y型出口21、旋钮22、第一限位部31、固定端32、第二限位部71、弹簧软头7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可简化取栓流程,减少取栓再通时间,提高取栓效率。
[002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取栓装置,用于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以达到疏通的目的,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微导管、抽吸导管1、微导丝7,请参考图1、图2。
[0023]取栓支架包括支架轴4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支撑固定于支架轴4上,为捕捉血栓14的主要部件。取栓支架可为临床常见的自膨胀网眼结构或其他结构,结合实际作业需求进行设计,满足精准有效捕捉血栓14即可。
[0024]微导管可移动地设于取栓支架的外侧,微导管内设有取栓支架的容置腔9,在原始状态下,取栓支架设于容置腔9内,此时取栓支架整体为压缩状态,在需要进行取栓作业时,通过微导管的移动使取栓支架移出容置腔9,此时取栓支架为释放状态,可用于捕捉血栓14。
[0025]在微导管上设有限制取栓支架的第一端部移动的第一限位部31,在微导丝7上设有可限制取栓支架的第二端部移动的第二限位部71,通过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71的设置,可将取栓支架、微导管、微导丝7形成整体结构,在进行取栓作业时可整体移动以到达血栓14位置处进行取栓,完成血栓14的捕捉后可整体撤出,操作简单便捷,减少取栓时间,提高取栓效率。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栓支架,包括支架轴(4)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架本体;微导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取栓支架的外侧,所述微导管内设有所述取栓支架的容置腔(9)以及限制所述取栓支架的第一端部移动的第一限位部(31);抽吸导管(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微导管的外侧;微导丝(7),设有可限制所述取栓支架的第二端部移动的第二限位部(71),所述微导丝(7)伸入所述抽吸导管(1)后可依次穿过所述微导管、所述支架轴(4);所述微导管可移动使所述取栓支架移出所述容置腔(9)并释放于血管(10)内,并配合所述抽吸导管(1)进行血栓(14)的捕获、抽取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5)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二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5)的首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所述第二支架(6)的尾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为网格状镍钛合金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6)包括镍钛合金骨架以及其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开口大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1)包括本体以及绕所述本体的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良俞书红侯杰黄志超王怀舜肖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