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53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包括具体步骤如下:S1、微生物筛选,S2、培养和增殖,S3、混合组合,S4、增稠粘接混合,S5、菌剂调理,S6、质量测试,S7、合格筛选,S8、菌剂隔绝储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根瘤菌液、异养菌液、蓝藻菌液、硝化细菌液、反硝化细菌液、假单胞菌液放入混合机内,待其混合后加入活化酶液,微生物菌剂预制液倒入反应釜内,活性炭粉末液剂、生物膜剂,待活性炭粉末液剂和生物膜剂沉淀后加入多糖、蛋白质、微生物聚羟基丁酸酯、微生物胶原蛋白粘合剂进行混合制备,使复合微生物菌剂粘接在污水中形成多层次分散漂浮,处理吸附污染物效率更高。更高。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种含有多种不同微生物菌种的制剂,它通过将多种具有有益特性的微生物菌种混合在一起,以协同作用的方式发挥生物修复、生物控制或其他应用效果。
[0003]现有公开文献中,专利公开号CN11381763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去除氨和硫化氢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针对硫化氢等其他臭气是否具有优良的去除效果,另外该专利技术专利中发现的两种菌的适宜温度为28℃

30℃,均不适应低温或高温环境,应用范围受限;则通过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选择的复合乳酸菌和复合酵母菌的混合菌剂,或复合乳酸菌、复合酵母菌和复合芽孢菌的混合菌剂,经过各菌的协同作用,能够高效去除氨气和硫化氢,达到除臭的目的,可从污染源头到环境控制,实现对污水处理厂、密闭的污泥堆肥厂、粪污处理厂及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的环境中的除臭;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0004]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备使用时,直接接触污水,污水接触时难以形成密集多方位分散网线,因此难以分散在污水的各个层面位置处,单单依靠搅拌又会造成大量的复合微生物菌损坏,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效率较低,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0007]S1、微生物筛选,选取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活化酶液20—30份、活性炭粉末液剂50—80份、生物膜剂5—10份、多糖5—10份、蛋白质5—10份、微生物聚羟基丁酸酯5—20份、微生物胶原蛋白粘合剂5—10份;
[0008]S2、培养和增殖,将培养基瓶体放入到灭菌设备中,灭菌10—20min,选取的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放置在培养基容器内,在培养基内部加入营养液,再使用酸碱调节剂盐酸或氢氧化钠对培养基进行pH值调节,使其达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范围,将经调整pH值的培养基倒入装有培养基的容器中,培养10—20min,温度设为30

35℃,将风机输送含氧35%的空气进入到容器内,且空气需要经消杀液过滤消杀,增殖2—5h;
[0009]S3、混合组合,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
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放入混合机内,混合机控制转速为20

60r/min,混合时间为10—20min,温度控制为25

35℃,待其混合后加入活化酶液20—30份,将转速降低为10

15r/min,制备形成微生物菌剂预制液;
[0010]S4、增稠粘接混合,微生物菌剂预制液倒入反应釜内,再加入活性炭粉末液剂50—80份、生物膜剂5—10份,冲入氦气进入到反应釜内,氦气保持时间为5—10min,待活性炭粉末液剂和生物膜剂沉淀20—30min后加入多糖5—10份、蛋白质5—10份、微生物聚羟基丁酸酯5—20份、微生物胶原蛋白粘合剂5—10份搅拌5—20min,将反应釜降温至15

25℃,保温3—5min,待其上升至室温,制备形成粘接微生物菌剂;
[0011]S5、菌剂调理,将石碱、皂化剂、聚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甘油放置在粘接微生物菌剂内,利用无水乙醇灌入到粘接微生物菌剂内,灌入5—10min后沉淀20—30min,取出制备为复合微生物菌剂;
[0012]S6、质量测试,通过培养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确定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的总数量,这可以评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存活状态,主要通过菌落计数法,对有益菌含量进行测试,检测并计量菌剂中特定种类的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并且采用菌落计数法方法测试后,通过污染物测试,检测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是否存在有害菌、致病菌、重金属或农药污染物,主要通过化学检测,测试后在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活性进行测试,能够通过观察其对特定底物的降解或者产酶活性指标来进行检测,复合微生物菌剂产物分析检测时,检测并分析菌剂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主要为有机酸、激素,常用的方法为色谱法,检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各项数据;
[0013]S7、合格筛选,将复合微生物菌剂质量检测数据输送到数据库内进行识别,采取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检测数值与数据库记录的合格数据在5—10S内精确比对,如果检测的数据在合格数值的一定范围内两个数值完全相等,则认为复合微生物菌剂检测数据合格,如复合微生物菌剂检测数据超出范围,则发出报警并且对该检测数据生成报告,提示给制备人员,按照复合微生物菌剂检测数据自行添加数值到指定范围内,确保复合微生物菌剂各个检测质量为合格状态;
[0014]S8、菌剂隔绝储存,温度控制复合微生物菌剂通常需要在低温5

10℃下保存,避免冻结和融化的频繁循环,需要避光存放,可以使用暗色玻璃瓶、铝箔袋等遮光容器来包装菌剂,阻挡光线的进入,选取干燥环境,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密封袋来吸湿,再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储存,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在工作台、操作手套和工具等与菌剂接触的部分使用消毒水雾化喷洒消毒,储存人员需要每间隔10—20h定期检查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确保菌株的存活率和活性,发现复合微生物菌剂已经失活或过期,及时更新储存数据并采取无害化处理过期复合微生物菌剂。
[0015]优选地,所述S1中根瘤菌液制备方法为根瘤菌种转接到YMA培养基斜面上,25℃培养1天,获得菌苔,将菌苔浸泡在0.2g/L的酵母浸膏、8g/L的甘露醇、0.74g/L的无水磷酸氢二钾、0.12g/L的七水硫酸镁、0.18g/L的二水氯化钙、10g/L的琼脂内混合,混合时pH在6.7~6.9之间,溶氧为40%~50%制备形成,所述S1中异养菌液采集方法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降至0.85mg/L以下后,向桶中加入NH4Cl标准溶液2—10ml,调节样品中的NH4+含量至6mg/L,每2~5天测定其氨氮指标,待其降至最低,重复添加NH4Cl标准溶液5—10次,温度控制为25℃,直到异养菌液形成,所述S1中活化酶液采集方法为向活化后的酵母乳中加入食盐
10—20g,升温至50

60℃后进行恒温自溶,对自溶后的酵母乳进行酶解,得到酶解酵母乳,使用的酵母分离机对酶解酵母乳进行过滤分离后取出酶解液上清液,即可制备活化酶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S1、微生物筛选,选取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活化酶液20—30份、活性炭粉末液剂50—80份、生物膜剂5—10份、多糖5—10份、蛋白质5—10份、微生物聚羟基丁酸酯5—20份、微生物胶原蛋白粘合剂5—10份;S2、培养和增殖,将培养基瓶体放入到灭菌设备中,灭菌10—20min,选取的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放置在培养基容器内,在培养基内部加入营养液,增殖2—5h;S3、混合组合,根瘤菌液100—150份、异养菌液100—150份、蓝藻菌液50—80份、硝化细菌液50—70份、反硝化细菌液30—50份、假单胞菌液20—40份放入混合机内,制备形成微生物菌剂预制液;S4、增稠粘接混合,微生物菌剂预制液倒入反应釜内,再加入活性炭粉末液剂50—80份、生物膜剂5—10份,冲入氦气进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降温至15

25℃,保温3—5min,待其上升至室温,制备形成粘接微生物菌剂;S5、菌剂调理,将石碱、皂化剂、聚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甘油放置在粘接微生物菌剂内,利用无水乙醇灌入到粘接微生物菌剂内,灌入5—10min后沉淀20—30min,取出制备为复合微生物菌剂;S6、质量测试,通过培养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确定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的总数量,检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各项数据;S7、合格筛选,将复合微生物菌剂质量检测数据输送到数据库内进行识别,采取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检测数值与数据库记录的合格数据在5—10S内精确比对,确保复合微生物菌剂各个检测质量为合格状态;S8、菌剂隔绝储存,温度控制复合微生物菌剂通常需要在低温5

10℃下保存,储存人员需要每间隔10—20h定期检查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确保菌株的存活率和活性,发现复合微生物菌剂已经失活或过期,及时更新储存数据并采取无害化处理过期复合微生物菌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根瘤菌液制备方法为根瘤菌种转接到YMA培养基斜面上,25℃培养1天,获得菌苔,将菌苔浸泡在0.2g/L的酵母浸膏、8g/L的甘露醇、0.74g/L的无水磷酸氢二钾、0.12g/L的七水硫酸镁、0.18g/L的二水氯化钙、10g/L的琼脂内混合,混合时pH在6.7~6.9之间,溶氧为40%~50%制备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异养菌液采集方法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降至0.85mg/L以下后,向桶中加入NH4Cl标准溶液2—10ml,调节样品中的NH4+含量至6mg/L,每2~5天测定其氨氮指标,待其降至最低,重复添加NH4Cl标准溶液5—10次,温度控制为25℃,直到异养菌液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活化酶液采集方法为向活化后的酵母乳中加入食盐10—20g,升温至50

60℃后进行恒温自溶,对自溶后的酵母乳进行酶解,得到酶解酵母乳,使用的酵母分离机对酶解酵母乳进行过
滤分离后取出酶解液上清液,即可制备活化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灭菌方法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伟李敬伟李登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漯效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