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及落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95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及落茶方法,落茶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茶叶输送机构、翻转机构和茶叶称重机构;茶叶输送机构,包括仓盖、储茶仓、输送管道、直流电机和输送螺杆,仓盖嵌设在储茶仓的顶部,储茶仓置于输送管道的上方且底部与输送管道连通;输送管道的内部同轴设置有输送螺杆,直流电机的传动轴与输送螺杆传动连接;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落茶口;翻转机构,包括舵机和翻转板,落茶口的下端正对翻转板;通过控制舵机转向轴的正转和反转使得翻转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支撑板上茶叶的重量变化,控制器判断茶叶的重量变化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若达到设定阈值,则控制翻转机构运行。控制翻转机构运行。控制翻转机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及落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茶吧机的茶叶供给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及落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于饮茶及茶道的需要与日俱增,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茶来招待客人。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泡茶机,但是传统的泡茶机自动化程度低,不具备自动添加茶叶的功能,手动频繁添加茶叶也比较繁琐。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自动添加茶叶的装置,能较好地实现投茶的功能,但同时存在卡茶叶、无法称重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卡茶叶以、无法称重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及落茶方法,不仅可以将茶叶从储茶仓落到泡茶杯,还可以对落茶的量进行称量。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茶叶输送机构、翻转机构和茶叶称重机构;其中:
[0007]茶叶输送机构,包括仓盖、储茶仓、输送管道、直流电机和输送螺杆,所述仓盖嵌设在所述储茶仓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储茶仓置于所述输送管道的上方且底部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直流电机,所述储茶仓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同轴设置有所述输送螺杆,所述直流电机的传动轴与所述输送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落茶口;/>[0008]翻转机构,包括舵机和翻转板,所述落茶口的下端正对所述翻转板;通过控制舵机转向轴的正转和反转使得所述翻转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翻转板处于倾斜状态时,翻转板上的茶叶倾入落茶通道;
[0009]茶叶称重机构,包括包括环形挡圈、称重传感器和支撑板,所述环形挡圈套设在所述支撑板的外圆周上,并所述环形挡圈安装在翻转板上,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并与一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支撑板上茶叶的重量变化,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称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并判断茶叶的重量变化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若达到设定阈值,则控制翻转机构运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传动片、矩形板和固定直角板,所述固定直角板一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侧开设有供舵机前半部分穿过的矩形孔;所述矩形板的一端通过传动片与舵机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落茶通道侧壁上的圆形孔后与翻转板连接,所述翻转板随着矩形板的转动而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道通过固定管夹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固设在支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螺杆与所述输送管道的内壁贴合,用以带动茶叶向落茶口移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储茶仓的顶部设有环形内嵌式槽,所述仓盖嵌设在所述储茶仓的内壁上,所述仓盖的外径大于所述储茶仓的外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储茶仓的底面向供茶口倾斜,使得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进入下方的输送管道中,实现对茶叶的自动连续供应。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直流电机的传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直流电机的传动轴穿过通孔与输送螺杆传动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落茶口为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输送通道的另一端一体化加工成型,茶叶顺着所述挡板向下落下。
[0017]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内径略大于称重传感器的长,高度略大于称重传感器的高和支撑板的厚度之和,使支撑板具有上下浮动空间且在翻转后也不会出现过多的晃动。
[0018]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落茶机构的落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流程:
[0019]S1:系统开机,判断直流电机和舵机是否链接成功,若是,进入S2;若否,则直至直流电机和舵机链接成功,进入S2;
[0020]S2:检测是否输入启动落茶指令,若是,进入S3;若否,系统进入待机状态,直至检测到输入落茶指令,进入S3;
[0021]S3:输入选择茶叶种类指令;
[0022]S4:控制直流电机转动,使茶叶转出到落茶口落下;
[0023]S5: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支撑板上茶叶的重量变化,控制器接收称重传感器的信息并判断茶叶的重量变化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若是,进入S6;若否,继续控制直流电机转动,直至茶叶重量达到设定阈值,进入S6;
[0024]S6:控制直流电机停止转动;
[0025]S7:控制舵机转向轴正向转动90
°‑
180
°
,使茶叶全部落下;
[0026]S8:控制舵机转向轴反向转动90
°‑
180
°
,使翻转板恢复到初始位置;
[0027]S9:系统待机,返回S2。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9]1、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将茶叶从储茶仓落到泡茶杯,还可以对落茶的量进行称量。
[0030]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储茶仓的底面向供茶口倾斜,使得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进入下方输送管道中,可以实现对茶叶的自动连续供应。
[003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板和翻转板之间设置称重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称重功能,称重完成后舵机驱动翻转板从水平位置翻转到倾斜到90
°
到180
°
之间的位置,茶叶从支撑板上掉落到泡茶杯(图中未示出)中泡茶。
[0032]4、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精准落茶,适用于智能茶吧机。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整体装配结构的正等轴测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整体装配结构的正视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整体装配结构的左视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整体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0037]图5a和图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储茶部件整体示意图和A

A剖面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称重模块和翻转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0039]图7a和图7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落茶机构的螺杆和输送管道整体示意图和B

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对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3]实施例1
[0044]参考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包括支架7以及安装在支架7上的茶叶输送机构、翻转机构和茶叶称重机构;其中:
[0045]茶叶输送机构,包括仓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茶叶输送机构、翻转机构和茶叶称重机构;其中:茶叶输送机构,包括仓盖、储茶仓、输送管道、直流电机和输送螺杆,所述仓盖嵌设在所述储茶仓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储茶仓置于所述输送管道的上方且底部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直流电机,所述储茶仓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同轴设置有所述输送螺杆,所述直流电机的传动轴与所述输送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落茶口;翻转机构,包括舵机和翻转板,所述落茶口的下端正对所述翻转板;通过控制舵机转向轴的正转和反转使得所述翻转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翻转板处于倾斜状态时,翻转板上的茶叶倾入落茶通道;茶叶称重机构,包括包括环形挡圈、称重传感器和支撑板,所述环形挡圈套设在所述支撑板的外圆周上,并所述环形挡圈安装在翻转板上,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并与一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支撑板上茶叶的重量变化,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称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并判断茶叶的重量变化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若达到设定阈值,则控制翻转机构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传动片、矩形板和固定直角板,所述固定直角板一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侧开设有供舵机前半部分穿过的矩形孔;所述矩形板的一端通过传动片与舵机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落茶通道侧壁上的圆形孔后与翻转板连接,所述翻转板随着矩形板的转动而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通过固定管夹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固设在支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螺杆与所述输送管道的内壁贴合,用以带动茶叶向落茶口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茶吧机的落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茶仓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冬阳华尔天朱文超求林锋宋亚波陆财聚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