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784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适宜的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将其投撒到水体底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能够快速附着在底泥上;步骤2、并在投放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的区域,投放微生物激活剂;步骤3、根据项目流域水系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栽种;步骤4、利用生物操控原理,放养的鱼类应以滤食藻类的白鲢为主,辅助少量肉食性鱼类。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恢复底质的有益微生物系统进行水系生态修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且放养的鱼类产生的粪便与底泥中的污染物均会被有益微生物分解在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实现能量的利用。实现能量的利用。实现能量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系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0003]传统的水系修复方法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治理,化学方法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物理方法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容易复发。因此,提出了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效、环保的水系生态修复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利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恢复底质的有益微生物系统进行水系生态修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0005](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适宜的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将其投撒到水体底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能够快速附着在底泥上;步骤2、并在投放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的区域,投放微生物激活剂;步骤3、根据项目流域水系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栽种;步骤4、利用生物操控原理,放养的鱼类应以滤食藻类的白鲢为主,辅助少量肉食性鱼类,兼放养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的鱼类如鲢,控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长。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投入水体体后,沉入河底,附着在底泥上,源源不断的向水体释放有益微生物来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只需一次泼洒即可。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是一种天然的微生物,不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和危害。
[0008]优选的,所述水体为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其中一种或多种。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水生植物通常选用矮生苦草作为主要的建群种,伴生种选用耐污性较好的狐尾藻、轮叶黑藻、耐冲刷性较好的眼子菜。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4在水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时,可大量放养滤食性鱼类。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放养的鱼类产生的粪便与所述步骤1中底泥中的污染物均会被有益微生物分解在被所述步骤2中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微生物激活剂包括维生素、腐植酸以及酶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该水系生态
修复方法利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恢复底质的有益微生物系统进行水系生态修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且通过步骤3中放养的鱼类产生的粪便与步骤1中底泥中的污染物均会被有益微生物分解在被所述步骤2中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实现能量的利用,此外,通过投放微生物激活剂,可以激活微生物的活性,使其更快的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各种水体的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7]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焊接、铆接、粘接等,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实施例一: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适宜的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将其投撒到水体底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能够快速附着在底泥上;步骤2、并在投放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的区域,投放微生物激活剂;步骤3、根据项目流域水系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栽种;步骤4、利用生物操控原理,放养的鱼类应以滤食藻类的白鲢为主,辅助少量肉食性鱼类,兼放养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的鱼类如鲢,控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长。
[00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投入水体体后,沉入河底,附着在底泥上,源源不断的向水体释放有益微生物来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只需一次泼洒即可,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是一种天然的微生物,不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和危害。
[0021]需要说明的是,底质改良剂只需投入水体一次,就可以附着于底泥上,并且通过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来获取能量,从而进行繁殖,无需后续还添加底质改良剂。
[00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体为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其中一种或多种。
[0023]需要说明的是,该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可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使用。
[00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水生植物通常选用矮生苦草作为主要的建群种,伴生种选用耐污性较好的狐尾藻、轮叶黑藻、耐冲刷性较好的眼子菜。
[0025]需要说明的是,水生植物通常选用矮生苦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以及眼子菜等,可以保持水体中的四季常绿,无论从哪个季节,水体中都有绿色的水生植物。
[00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在水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时,可大量放养滤食性鱼类。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水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时,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也会相对应的增多,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增多就可以大量放养滤食性鱼类,这些滤食性鱼类会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
[00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放养的鱼类产生的粪便与所述步骤1中底泥中的污染物均会被有益微生物分解在被所述步骤2中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有益微生物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的过程中,水生植物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从而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适宜的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将其投撒到水体底部,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能够快速附着在底泥上;步骤2、并在投放底质改良型环境修复剂的区域,投放微生物激活剂;步骤3、根据项目流域水系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栽种;步骤4、利用生物操控原理,放养的鱼类应以滤食藻类的白鲢为主,辅助少量肉食性鱼类,兼放养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的鱼类如鲢,控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投入水体体后,沉入河底,附着在底泥上,源源不断的向水体释放有益微生物来分解水体中及底泥中的污染物,只需一次泼洒即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系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底质改良剂是一种天然的微生物,不会对水体和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兵卢志恒孙宁王金伦顾金柱闫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