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71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属于连杆传动机构领域,该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包括肘杆机构、驱动块、滑块以及机架,肘杆机构为两个,对称布置于位于机构中心的驱动杆轴线两侧。其中肘杆机构包括上肘板、下肘杆和中间连杆。上肘板通过肘杆铰链、连接铰链和上横梁铰链分别与下肘杆、中间连杆和机架连接,下肘杆另一端通过滑块铰链与滑块连接,中间连杆另一端通过驱动铰链和驱动滑块连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以两个所述连接铰链轴心为端点的线段始终保持与通过所述上横梁铰链轴心和其同侧的肘杆铰链轴心的直线均相交。相比现有的对称六连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增力效果好,承重轴的受力相对不复杂,不容易折断,机构总高度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杆传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压力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对称六连杆式压力机(网野(武汉)高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是新近流行的塑性加工的设备。它相对于其它的传统压力机构,例如曲柄连杆传动式压力机(参见《<曲柄压力机》,何德誉,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肘杆传动式压力机(参见"机械压力机肘杆传动 机构的优化设计",张元通,朱灯林,《机械与电子》,2008 (1) , 10 12页)、液压传动式压力 机(参见《液压机的设计与应用》,俞新陆,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螺旋传动式压力机(参见武 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的J58K系列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有一定的优势。体现在1、滑块 的侧向力在无偏载的情况下是等于零的,这样既保证了导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成型精 度。2、对称六连杆机构的增力功能更为明显,降低了电机的驱动力矩。但对称六连杆压力 机传动机构存在如下问题1、机架高度尺寸大,占据高度空间,需要高大的产房,因而增加 了厂房的建筑成本;2、在空行程是速度慢,致使工作效率低;3、有效增力行程短,致使该机 构工作范围短。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增力倍数、有效增力行程明显优于对称 六连杆机构;并且在当具有相同的滑块行程时,本专利技术的机构总高度比对称六连杆机构低 11 %左右,更能适应小厂房,降低建筑成本;同时在无偏载的情况下,也无滑块侧向力;空 行程速度高于对称六连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种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包括滑块、驱动源、位于机构中央的驱动杆以及对称 布置于上述驱动杆轴线两侧的两个肘杆机构,所述肘杆机构包括上肘板、下肘杆和中间连 杆,上肘板通过肘杆铰链、连接铰链和上横梁铰链分别与下肘杆一端、中间连杆一端和机架 相连,下肘杆另一端通过滑块铰链与滑块连接,中间连杆另一端通过驱动铰链和驱动滑块 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机构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以两个所述连接铰链轴心为端点的线段 始终保持与通过所述上横梁铰链轴心和其同侧的肘杆铰链轴心的直线相交。 本专利技术所述肘杆机构中,上肘板、下肘杆及中间连杆均至少为一个。 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上横梁铰链和肘杆铰链之间连接辅助杆。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驱动源为电机,所述驱动杆由螺杆和螺母组成,螺母和螺杆构成滚 珠丝杆结构,电机与螺杆连接,螺母固定在驱动块上,通过螺杆的转动带动螺母上下运动从 而推动驱动块。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驱动源为电机,所述驱动杆由螺杆和螺母组成,螺母和螺杆构成滚 珠丝杆结构,电机与螺母连接,螺杆固定在驱动块上,通过螺母转动带动螺杆上下运动,从 本专利技术的电机与螺杆或螺母之间通过蜗轮蜗杆和/或齿轮组连接。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驱动源为液压缸,驱动杆为液压缸的活塞杆,活塞杆的端头固定在驱动块上。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肘板为三角板、圆形板或支架。 —种压力机,包括机架、导轨、工作台和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 —种注塑机,包括机架、导轨、工作台和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传动特征在于主驱动杆驱动驱动块沿着主驱动杆轴线来回运动,使中间连杆的连接铰链带动上肘板杆作左右摆动,同时使上肘板的肘杆铰链带动下肘杆协同作用推动滑块铰链使滑块沿着垂直轨道作上下运动。 本专利技术利用驱动块与对称的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对称布置的上肘板铰接,上肘板通过肘杆铰链同对称的下肘杆铰接,共同构成增力机构,用一个驱动杆沿垂直方向驱动驱动块的,则可以使滑块在垂线方向作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用该压力传动机构与其它辅助装置共同构成压力机,滑块对导轨无侧压力,可大幅度减少摩擦力提高传动效率。由于使用肘杆增力和三角板增力原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机与传统曲柄连杆传动式压力机、肘杆传动式压力机相比,在相同的额定工作载荷下,可大幅减少输入功率;额定载荷工作行程范围更大;当使用电机作驱动源时,可控制滑块作变速运动,并提高工作效率。用本专利技术构成的压力机既有机械压力机的快速、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高的特性,又有液压机的额定载荷工作行程长的压力特性。 本专利技术采用交流电机驱动时,能够只在工作时输出需要的能量,对于压力机等间歇工作的机器而言,在上、下料时间中不消耗能量,所以比一般通用驱动方式,基本节能50%以上。可利用电机的控制特性,控制滑块作变速运动,提高工作效率。 本专利技术既有液压传动机构的特性又有曲柄连杆传动、肘杆传动机构的特性,具有增力作用;在滑块运动的大部分行程范围内能够以额定载荷工作,滑块在运动的全行程范围内对导轨的侧向力等于零,滑块可以变速运动,在下死点可以保压;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特殊材料的成形。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传动原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与对称六连杆机构的增力效果的比较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压力传动机构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4 如图1所示,第一上肘板3A上固定有第一上横梁铰链6A、第一肘杆铰链7A和第一 连接铰链8A,第一上肘板3A通过第一上横梁铰链6A与机架11连接;第一下肘杆4A —端通 过第一肘杆铰链7A与第一上肘板3A连接,第一下肘杆4A另一端通过第一滑块铰链9A与 滑块10连接;第一中间连杆2A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铰链8A与第一上肘板3A连接,第一中 间连杆2A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驱动铰链5A与驱动块1连接。 对称地,第二上肘板3B上固定有第二上横梁铰链6B、第二肘杆铰链7B和第二连接 铰链8B,第二上肘板3B通过第二上横梁铰链6B与机架11连接;第二下肘杆4B —端通过 第二肘杆铰链7B与第二上肘板3B连接,第二下肘杆4B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块铰链9B与滑 块10连接;第二中间连杆2B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铰链8B与第二上肘板3B连接,第二中间 连杆2B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驱动铰链5B与驱动块1连接。 驱动块1通过第一驱动铰链5A与第一中间连杆2A连接,通过第二驱动铰链5B与 第二中间连杆2B铰接; 电机14安装于支架11上,电机14通过连轴器12与螺杆13连接,螺杆13上的螺母固定在驱动块1,电机14能正反两方向旋转驱动,能控制输出力矩和转速。 螺杆13轴线与驱动块1中心线重合,螺杆13下端固定在螺杆固定装置16上; 滑块10通过第一滑块铰链9A与所述第一下肘杆4A连接,通过第二滑块铰链9B与所述第二下肘杆4B连接,滑块10靠导轨15进行导向,防止由偏载带来的不稳。 图4是本专利技术传动原理图,驱动杆可沿着驱动杆轴线作上下运动,带动驱动块1沿着驱动杆轴线的方向运动,同时使左侧的第一中间连杆2A通过第一连接铰链8A带动第一上肘板3A作左右摆动,从而第一上肘板3A和第一下肘杆4A协同运动,右侧的机构的运动同左侧的完全一样,是对称的。左右两侧的机构协同工作,使滑块1能平稳的上下运动,不产生侧向压力。 在螺母的驱动下,驱动块1同螺母一起沿着螺杆13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此时第 一肘杆铰链7A和第一连接铰链8A在第一上肘板3A的约束下,分别沿两条圆弧线作左、右 摆动,第二肘杆铰链7B和第二连接铰链8B在第二上肘板3B的约束下,分别沿两条圆弧线 作左、右摆动,第一滑块铰链9A和第二滑块铰链9B则带动滑块10沿着垂线方向做上下运 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称肘杆压力传动机构,包括滑块、驱动源、位于机构中央的驱动杆以及对称布置于上述驱动杆轴线两侧的两个肘杆机构,所述肘杆机构包括上肘板、下肘杆和中间连杆,上肘板通过肘杆铰链、连接铰链和上横梁铰链分别与下肘杆一端、中间连杆一端和机架相连,下肘杆另一端通过滑块铰链与滑块连接,中间连杆另一端通过驱动铰链和驱动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机构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以两个所述连接铰链轴心为端点的线段始终保持与通过所述上横梁铰链轴心和与该上横梁铰链轴心处于轴线同侧的肘杆铰链轴心的直线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健华杨昊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