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61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电容器模块具备:第一电容器,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的具有扁平部和弯曲部的第一侧面;第二电容器,具有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及将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相连的具有扁平部和弯曲部的第二侧面;第一汇流条,具有在使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在沿着支承面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状态下对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且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二汇流条,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四电极电连接;以及传感器,具有用于检测与电容器模块相关的异常的检测部,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将第一侧面的弯曲部与第二侧面的弯曲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的空间,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空间。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空间。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将多个电容器排列地收容于壳体的电容器模块中,有时由于电容器的发热或过电流等而发生不良。
[0003]于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研究了在壳体内配置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电容器的过热状态的电容器模块。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20406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容器中,存在电容器模块难以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0009]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小型化的电容器模块。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容器模块是具有多个电容器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0012]该电容器模块具备:
[0013]第一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二电极以及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
[0014]第二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三电极、与第三电极对置的第四电极以及将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相连的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
[0015]第一汇流条,其具有对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三电极电连接;
[0016]第二汇流条,其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四电极电连接;以及
[0017]传感器,其具有用于检测与电容器模块相关的异常的检测部,
[0018]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以在沿着第一汇流条的支承面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状态支承于支承面,
[0019]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将第一侧面的弯曲部与第二侧面的弯曲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的空间,
[0020]传感器的检测部配置于所述空间。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小型化的电容器模块。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容器模块的俯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
[0025]图3是省略了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壳体和密封树脂的俯视图。
[0026]图4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第一电容器的立体图。
[0027]图5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第二电容器的立体图。
[0028]图6A是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A

A剖视图。
[0029]图6B是将图6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0030]图6C是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B

B剖视图。
[0031]图6D是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C

C剖视图。
[0032]图7A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及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3]图7B是将图7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0034]图8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传感器的立体图。
[0035]图9A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支承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9B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支承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9C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支承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9D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支承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9E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模块的支承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0是实施方式2的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
[0041]图11A是从X方向观察图10的电容器模块的图。
[0042]图11B是将图11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0043]图12是图10的电容器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
[0045]在电容器模块中,配置于中央的电容器难以被散热,与其他的电容器相比成为高温,电容器的动作有时产生不良。另外,有时由于过电流而在电容器模块中产生不良。于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容器模块那样,研究了通过在壳体内配置传感器来检测高温或过电流等电容器的异常。
[0046]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容器模块中,收容于由树脂形成的支架的传感器在壳体内载置于电容器而配置。因此,电容器模块本身变大支架的大小,存在电容器模块难以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0047]于是,本专利技术人们对能够容易小型化的电容器模块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了以下的专利技术。
[0048]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容器模块是具有多个电容器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0049]该电容器模块具备:
[0050]第一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二电极、以及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
[0051]第二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三电极、与第三电极对置的第四电极、以及将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相连的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
[0052]第一汇流条,其具有对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三电极电连接;
[0053]第二汇流条,其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四电极电连接;以及
[0054]传感器,其具有用于检测与电容器模块相关的异常的检测部,
[0055]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以在沿着第一汇流条的支承面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状态支承于支承面,
[0056]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将第一侧面的弯曲部与第二侧面的弯曲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的空间,
[0057]传感器的检测部配置于所述空间。
[0058]根据该结构,能够进行异常检测并且能够利用死空间(dead space)来配置传感器。因此,能够提供能够不对电容器模块的设计产生影响而容易小型化的电容器模块。
[0059]也可以是,传感器具有在前端设置有检测部的细长部,
[0060]细长部配置于空间。
[0061]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电容器模块的中央附近配置检测部,因此,能够提高异常检测的灵敏度。
[0062]也可以是,第一汇流条具有用于将细长部定位于支承面的定位部。
[0063]根据该结构,也可以不另外准备定位用的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0064]也可以是,定位部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支承面突出并形成有使细长部穿过的贯通孔。
[0065]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径向上对传感器的细长部进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容器模块,其具有多个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模块具备:第一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二电极以及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所述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第二电容器,其是电介质薄膜的卷绕体,具有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对置的第四电极以及将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相连的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扁平部和将所述一对扁平部彼此相连的弯曲部的弯曲部;第一汇流条,其具有对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二汇流条,其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以及传感器,其具有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容器模块相关的异常的检测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二侧面以在沿着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所述支承面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状态支承于所述支承面,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将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离的空间,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具有在前端设置有所述检测部的细长部,所述细长部配置于所述空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洋明北村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