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庭法专利>正文

一种屋面排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0792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屋面排水结构,包括墙体支起的屋平面,在屋平面基础上设有挡坝与反梁并藉此形成排水沟,排水沟沟底设有出水口并与下水道贯通,其制造方法是藉由屋平面或上圈梁为基础砼砌一挡坝且与墙体成一平面整体,藉此避开靠墙的空间局限,再结合瓦木结构原理在架设的预制构件上搭建托瓦结构,其瓦木覆盖的滴水部覆盖反梁,将落水汇入排水沟,即完成了屋面排水结构的制造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涉及,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木结构、瓦木结构、金属结构及钢筋砼砌结构之屋面上,且在靠墙状态下排水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之混凝土排水结构(俗称"天沟"),一般都采用在墙体(11)上的上圈梁(121)部位挑出钢筋,经弯曲加工挑出圈梁浇筑成超出墙体(11)之外或者阳台(4)之上的一种排水沟(20)。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它的落水后的天沟沟底(23)低于屋平面(12)的水平线。在排水沟(20)底部出现渗漏时也不会影响室内及木结构的防水防潮问题(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但是,这类排水沟(20)由于无法在靠墙(100')即"邻接墙"相依的位置或者与"邻接墙"之间的间隙(5)很小的位置实施(如图3所示)。 有鉴于习知技艺之各项问题,为能兼顾解决,本创作人基于多年研究开发与诸多实务经验,提出,以作为改善上述缺点之实现方式与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习用屋面排水结构在靠墙或靠墙间隙小的受限条件不能实施的缺陷,乃积极着手从事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创作。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结合不同屋面的结构变化增设一种屋面排水结构。 本创作之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差大,不会引起排水堵塞而影响环境的环保型屋面排水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创作是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包括 —种屋面排水结构是适于在一种(与靠墙或邻接墙之相互)受限的环境条件下的排水沟设计,包括:房屋框体及屋平面或上圈梁设有的排水沟,并鼎立一坡面防水隔热层。其中 该框体是钢筋混泥土浇灌成型,包括墙体支起的屋平面; 该排水沟是受限于靠墙或邻接墙的设计,包括由墙体凸起的女儿墙或钢筋砼砌的挡坝及平行于挡坝的反梁组成,该反梁藉由屋平面或上圈梁为基础与挡坝形成排水沟及其空间,在排水沟至少一端或者沟底位置设有出水口并与下水道贯通,在反梁一侧设有连接墩是托起防水隔热层而为的结构; 防水隔热层是呈坡形瓦木结构,包括一横梁垂立一支柱,其分别的自由端由坡梁连接成一体,坡梁是覆盖瓦木结构所为的设计。 所述墙体是钢筋砼柱或砖砌构成; 所述屋平面是上圈梁或包括楼板构成; 所述排水沟可依据屋平面之对称结构设置; 所述排水沟可顺应屋平面几何面弯曲变化设置;3 所述防水隔热层是对称的"人"形架构; 所述防水隔热层是顺应屋平面及排水沟的需求,设置成单一的坡面架构; 所述防水隔热层是顺应屋平面及排水沟的需求,设置成不对称的坡面架构; —种屋面排水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步,藉由屋平面或上圈梁为基础砼砌一挡坝,且随墙体成一平面整体,藉此避开靠墙或邻接墙的空间局限; 第二步,藉由屋平面或上圈梁的适当宽度平行与挡坝设置一反梁,其适当宽度为沟底; 第三步,将横梁垂立与支柱,由至少一坡梁将横梁及支柱的自由端连接成"三角状"的若干预制构件,并依屋平面大小所需排列,稳固于连接墩。 第四步,结合瓦木结构原理在"三角状"的预制构件上搭建托瓦结构并将瓦覆盖之上,其瓦木覆盖的低边缘滴水部覆盖反梁,将落水汇入排水沟,此时即完成了屋面排水结构的制造过程。 为使贵审查人员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之详细内容,兹列举下列较佳实施例说明如后。 图式说明 图1为习知的屋面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习知的屋面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3为习知的靠墙或邻接墙示意图 图4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屋面排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屋面排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创作又一较佳实施例之屋面排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屋面基础及排水沟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至图7所示,一种屋面排水结构(100)是适于在一种与靠墙或邻接墙(100')之相互受限的环境条件下的排水沟设计,包括房屋框体(10)及框体之上屋平面(12)的邻接边缘对称地设置有排水沟(20),并鼎立一坡面的防水隔热层(30)组成。其中 该框体(10)是钢筋混泥土浇灌成型,包括墙体(11)支起的屋平面(12),该墙体(11)是钢筋砼柱或砖砌构成;该屋平面(12)是上圈梁(121)或包括楼板构成。 该排水沟(20)或称"天沟"是受限于靠墙或邻接墙(100')的设计,包括由墙体(11) 向上凸起的女儿墙或钢筋砼砌的挡坝(21)及相对于挡坝(21)处于平行状态的一反梁(22)组成,该反梁(22)藉由屋平面(12)为基础与挡坝(21)形成排水沟及其空间,在排水沟至少一端或沟底(23)设有出水(231)并与下水道(25)贯通;该反梁(22)远离挡坝(21)的一侧面抵靠有若干对称的连接墩(24),连接墩是托起防水隔热层(30)而为的结构。在本创造实施例中,排水沟(20)可依据框体之屋平面(12)之对称结构设置,也可顺应屋平面(12) 边缘出现的几何弯曲变化设置成弯曲的天沟(20)。 防水隔热层(30)是呈坡形瓦木结构,包括一横梁(31)与一垂立于横梁的支柱(32),以及一连接横梁(31)与支柱(32)自由端的坡梁(33),该坡梁(33)是覆盖瓦木结构所为的设计,该等设计因不属本创作之重点,恕不作更多赘述。在本创造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30)是对称的呈"人"形架构,也可以顺应屋平面(12)及天沟(20)之需求,设置成单一或不对称坡面架构(如图5之100'所示)。 综合上述一种屋平面排水结构之较佳实施例,还可在并排的不同高度的屋平面(12)或上圈梁(121)上实施,请参见图6之100与100'所示。 本创作的制作方法是 —种屋面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的步骤是 请结合参见图7,在水平状态的屋平面(12)或上圈梁(121)的基础上,用钢筋砼砌成排水沟(20),其中: 挡坝(21)与墙体(11)形成一平面之整体,藉此设计可避开靠墙或邻接墙存在的空间局限; 反梁(22)藉由屋平面(12)或上圈梁(121)的适当宽度形成沟底(23); 沟底(23)的适当位置,或是排水沟(20)至少一端位置设置出水口 (231)且与下水道(25)贯通; 为连接并稳固屋面防水隔热层(30),在反梁(22)远离挡坝(21)的一侧面以抵靠的方式设有若干连接墩(24); 结合木瓦结构的匠砌方法,将防水隔热层(30)稳固于屋平面(12),其防水隔热层的滴水部(331)搁置与排水沟(20)之上,其中 防水隔热层(30)是瓦木结构,其中木结构中的横梁(31)垂立与支柱(32),并由至少一坡梁(33)将横梁(31)及支柱(32)的自由端连接成"三角状",该"三角状"木结构可以是预制构件,且至少为一组预制构件的配合才能搭建覆盖物; 防水隔热层(30)的预制构件是依托连接墩(24)及反梁(22)为基础,以阵列态势排列,再结合瓦木结构原理进行托瓦架设,将瓦覆盖在"三角状"的木结构之上,藉此形成坡面的防水隔热层(30); 防水隔热层(30)下端滴水部(331)与反梁(22)连接且覆盖反梁,将落水汇入排水沟(20)。 本创作已符合专利要件,实际具有新颖性、进步性与产业应用价值之特点,然其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之范围,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所作之各种更动与润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定义下,均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范围内。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屋面排水结构(100)靠墙、邻接墙(100屋框体(10)墙体(11)屋平面(12)上圈梁(121)排水沟、天沟(20)挡坝(21)反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屋面排水结构,包括:  该框体,包含墙体支起的屋平面;  该排水沟,由墙体凸起的女儿墙或钢筋砼砌的挡坝及平行于挡坝的反梁组成,反梁一侧设有连接墩且在屋平面或上圈梁的基础上与挡坝形成排水沟空间,该排水沟至少一端或沟底设有出水口并与下水道贯通;  该防水隔热层呈坡形瓦木结构,包括一横梁垂立一支柱,其分别的自由端由坡梁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庭法
申请(专利权)人:王庭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