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咪喹莫特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66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芒柄花素(FMN)在抑制干扰素(IFN)信号通路降低咪喹莫特(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可以用于未来防治炎症性皮肤病,减少疾病复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转录组学结合动物实验,发现FMN作用于IMQ诱导的小鼠模型后显著改善炎症性皮损症状,并抑制了小鼠PASI评分、表皮增生等病理表型。表皮增生等病理表型。表皮增生等病理表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咪喹莫特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地说,涉及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因此产生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等。

技术介绍

[0002]刺芒柄花素(FMN,7

羟基

4'

甲氧基异黄酮),是黄芪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分子式为C
16
H
12
O4,分子量268.26,CAS号为485

72

3,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过程,刺芒柄花素具有抗癌作用,可防治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结肠癌,并具有弱雌激素作用,临床可用作利尿剂,刺芒柄花素具有调节体内血脂代谢,抑制肝脏脂肪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理学活性。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相关医药产品中。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4940185A,公开了一种刺芒柄花素的新用途及其相关产品,具体地说,公开了刺芒柄花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但是关于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所述炎症细胞因子,包括TNF

α和IL

17。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刺芒柄花素的皮肤病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刺芒柄花素为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08]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剂型。
[0009]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糊剂、软膏剂、微针剂、涂膜剂、巴布剂、喷雾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刺芒柄花素的皮肤病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干扰素或其抑制剂为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1]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剂型或内用剂型。
[0012]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糊剂、软膏剂、微针剂、涂膜剂、巴布剂、喷雾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口服液或注射液。
[0013]优选地,所述乳膏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4]1)将油相(十六十八醇5%、鲸蜡硬脂醇2%、单双硬脂酸甘油酯3%、轻质液体石蜡5%、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2%、聚氧乙烯(2)硬脂醇醚2%、羟苯乙酯0.1%)水浴加热至80℃熔化;
[0015]2)将上述熔化后的组合物冷却至65℃,加入设定剂量的刺芒柄花素,搅拌混合均匀;水相(甘油8%、丙二醇2%、HEPES缓冲液70.9%)加热至80℃;
[0016]3)在搅拌下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不同刺芒柄花素含量的乳膏成品。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干扰素信号通路作为靶点在筛选制备防治炎症性皮肤病药物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中刺芒柄花素通过干扰素信号通路在调节皮肤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现IFN

α和IFN

γ表达水平在某些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皮损中显著增加,且可诱导或加重病情。干扰素可通过IL

2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异常分化。另干扰素促进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产生趋化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并迁移到表皮,致使表皮微脓肿的形成,同时,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也可产生干扰素,从而形成正反馈回路,导致皮损炎症反应的发生与扩大。
[001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利用转录组学结合动物实验,发现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刺芒柄花素作用于IMQ诱导的小鼠模型后显著改善炎症性皮损症状,并抑制了小鼠PASI积分、表皮增生等病理表型。
[0021]2、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信号通路在调节皮肤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IMQ诱导的皮损类皮肤病样小鼠皮损部位IFN

α、IFN

β和IFN

γ表达升高,经刺芒柄花素外用干预后显著下调。表明干扰素信号通路是调节皮肤炎症的重要通路。刺芒柄花素通过下调干扰素信号通路,改善炎症浸润,减弱细胞过度增殖,改善皮损症状。这代表了干扰素信号通路是炎症性皮肤病的一个有前途的靶点。
[0022]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结果证明,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可以用于未来防治炎症性皮肤病,减少疾病复发。
附图说明
[0023]图1.测定FMN作用于HaCaT细胞的药物浓度。(A)FMN在不同浓度下处理M5刺激的HaCaT细胞的活力,数据来自4个独立实验,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B)FMN在不同浓度下对炎症因子TNF

α、IL

6mRNA表达的影响,数据来自4个独立实验,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vs.NC组,
###
p<0.001;vs.M5组,
***
p<0.001,
**
p<0.01,
*
p<0.05)
[0024]图2.20μM FMN处理后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A)火山图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s。蓝点表示下调的mRNAs,红点表示上调的mRNAs,灰点表示差异不明显的mRNAs。(B)热图显示FMN处理的HaCaT细胞(n=3)和正常HaCaT细胞(n=3)之间所有差异表达的mRNAs,调整后p<0.05,|Log2FC|>0.58。上调的基因用红点表示,而下调的基因用蓝色表示。(C)GO富集分析。(D)KEGG富集分析。
[0025]图3.FMN治疗后,IMQ诱导的小鼠皮损症状改善。(A)不同浓度FMN治疗IMQ诱导的小鼠背部PASI评分与耳部皮损厚度,n=6/组。(B)第12天小鼠耳部及背部皮损的表现,n=6/组。(C)第0天到第12天背部PASI评分,包括鳞屑、厚度与红斑,n=6/组。(D)第0天到第12天小鼠耳部皮损厚度及PASI评分,n=6/组。(E)和(F)第12天小鼠耳部与背部皮损HE染色,比例尺=50μM,n=6/组。(G)和(H)第12天小鼠耳部与背部皮损表皮厚度,n=6/组。
(vs.Control组,
###
p<0.001,
##
p<0.01,
#
p<0.05;vs.IMQ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刺芒柄花素在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炎症细胞因子,包括TNF

α和IL

17。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应用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以刺芒柄花素为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4.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IMQ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干扰素或其抑制剂为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剂型或内用剂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郑淇蒯仂朱全刚王瑞平陈中建宋建坤马欣台宗光沈芳高春洁王明霞罗月费晓雅姜文成马晓萱赵杭谢韶琼徐浩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