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052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冷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包括:超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深冷机组以及第一换热器;高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热水罐、第二换热器、第二机组以及第四换热器;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第一机组以及第三换热器;控制器,通过控制连接系统中的各个阀门能够使得所述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在设定的时间内被控制在目标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耐高低温比例调节阀,加快了发动机防冻液温度调节的速度,使发动机高低温冲击的曲线与客户及国标的要求曲线更为契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高,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采购成本。了设备的采购成本。了设备的采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冷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发动机密封缸垫的快速寿命验证需求,需要将被测发动机的工况在高温、低温和超低温之间不断进行切换,并按照测试法规要求,需要在不同的工况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在工况保持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温度要快速稳定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
[0003]传统深冷热冲击设备,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过程中,到达稳定时间超长,深冷热冲击的曲线和客户及国标的规定的契合度不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包括:
[0006]超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深冷机组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深冷机组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一管线、第二管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被测发动机通过内循环阀组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
[0007]高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热水罐、第二换热器、第二机组以及第四换热器,所述热水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三管线、第四管线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第三管线、第四管线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被测发动机通过内循环阀组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所述第二机组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七管线、第八管线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七管线或第八管线上设置有第六阀门,被测发动机通过内循环阀组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其中,在高温工况阶段所述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的提升所需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获得,当所述被测发动机运转后切断第二换热器的供热并切换至所述第四换热器来稳定所述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
[0008]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第一机组、第三换热器以及低温罐,所述第一机组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五管线、第六管线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五管线或第六管线上设置有第五阀门,被测发动机通过内循环阀组连接所述低温罐或连接第三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其中,通过切换阀门也能够实现第三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和低温罐之间的连接;
[0009]控制器,通过控制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内循环阀组使得所述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在设定时间内被控制在目标温度。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为同一个换热器并在使用时通过切换阀门
实现超低温冷却子系统和高温冷却子系统的切换使用。
[0011]优选地,超低温是指温度小于

35℃,低温是指温度在7~12℃,高温是指温度大于105℃。
[0012]优选地,所述内循环阀组通过阀门的自动开关切换实现所述被测发动机与其中一个换热器相连以实现被测发动机在设定时间内被控制在目标温度。
[0013]优选地,所述超低温冷却子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线上的耐低温泵、冰水罐,所述第一阀门、冰水罐、耐低温泵依次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到深冷机组的进口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高温冷却子系统还包括热水泵,所述热水泵布置在第四管线上并位于热水罐和第四阀门之间,所述热水罐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加热器、热水泵信号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均为比例调节阀,开度调节范围为0~100%,调节精度为0.1%。
[0016]优选地,所述内循环阀组包括连接被测发动机换热介质的第一冷媒管线、第二冷媒管线,所述低温罐通过第九管线连接第一冷媒管线,低温罐通过第十管线连接第二冷媒管线,其中,所述第九管线、第十管线分别能够通过第十一管线、第十二管线连接第三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的两端。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线上设置有换热介质动力泵,所述换热介质动力泵用于为各个换热器中第二媒介通道中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0018]优选地,所述目标温度的控制精度在
±
1℃范围内,所述目标温度为:
[0019]在超低温工况阶段,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温度

30℃
±
1℃;
[0020]在超高温工况阶段,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温度105℃
±
1℃;
[0021]在低温工况阶段,被测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温度30℃
±
1℃。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耐高低温比例调节阀,加快了发动机防冻液温度调节的速度,使发动机高低温冲击的曲线与客户及国标的要求曲线更为契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高,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采购成本。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深冷机组,保证了零下40℃超低温冷却液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1000小时的发动机深冷热冲击试验的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连接框式示意图;
[0027]图2为深冷热冲击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温度曲线示意图。
[0028]图中示出:
[0029]控制器1
[0030]被测发动机2
[0031]深冷机组21
[0032]第一换热器22
[0033]耐低温泵23
[0034]冰水罐24
[0035]内循环阀组3
[0036]冷却液动力泵31
[0037]第三换热器41
[0038]低温罐42
[0039]低温罐动力泵43
[0040]第四换热器51
[0041]热水罐61
[0042]热水泵62
[0043]第一管线101
[0044]第二管线102
[0045]第三管线103
[0046]第四管线104
[0047]第五管线105
[0048]第六管线106
[0049]第七管线107
[0050]第八管线108
[0051]第九管线109
[0052]第十管线110第十一管线111第十二管线112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202第三阀门203第四阀门204第五阀门205第六阀门206第一冷媒管线301第二冷媒管线302第三冷媒管线303第四冷媒管线304第五冷媒管线305第六冷媒管线306
[0053]第十一阀门311
[0054]第十二阀门312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深冷机组(21)以及第一换热器(22),所述深冷机组(21)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线(101)、第二管线(102)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一管线(101)、第二管线(1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202),被测发动机(2)通过内循环阀组(3)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高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热水罐(61)、第二换热器、第二机组以及第四换热器(51),所述热水罐(61)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三管线(103)、第四管线(104)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第三管线(103)、第四管线(10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203)、第四阀门(204),被测发动机(2)通过内循环阀组(3)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所述第二机组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七管线(107)、第八管线(108)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51)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七管线(107)或第八管线(108)上设置有第六阀门(206),被测发动机(2)通过内循环阀组(3)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51)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其中,在高温工况阶段所述被测发动机(2)的冷却液温度的提升所需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获得,当所述被测发动机(2)运转后切断第二换热器的供热并切换至所述第四换热器(51)来稳定所述被测发动机(2)的冷却液温度;低温冷却子系统,包括第一机组、第三换热器(41)以及低温罐(42),所述第一机组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第五管线(105)、第六管线(106)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41)所具有的第一媒介通道的出口、进口,所述第五管线(105)或第六管线(106)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05),被测发动机(2)通过内循环阀组(3)连接所述低温罐(42)或连接第三换热器(41)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其中,通过切换阀门也能够实现第三换热器(41)所具有的第二媒介通道和低温罐(42)之间的连接;控制器(1),通过控制连接所述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202)、第三阀门(203)、第四阀门(204)、第五阀门(205)、第六阀门(206)、内循环阀组(3)使得所述被测发动机(2)的冷却液温度在设定时间内被控制在目标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为同一个换热器并在使用时通过切换阀门实现超低温冷却子系统和高温冷却子系统的切换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深冷热冲击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福亿维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