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22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属于螺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泄压、结构不稳定、易损伤的问题,包括主螺栓,主螺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主螺栓杆体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将压力排出的泄压组件,泄压组件底部设有将压力引导至泄压组件的引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螺栓结构中设置引压组件和泄压组件,使装置内压力快速泄出,有效保持密闭空间内的压力,通过设置引压组件,将压力顺利引导至泄压槽内进行泄压,避免压力直接冲击螺栓结构,提升螺栓结构的稳定性,在引压组件中设置封堵胶体,对进压通道进行封堵,防止压力回返,在泄压组件中设置调节板,使其在弹簧片的作用下自如调节容置腔内部压力,避免螺栓内部压力过大,造成损伤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螺栓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螺栓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工业生产制造当中是少不了的,螺栓也被称为工业之米,可见螺栓的运用之广泛。螺栓的运用范围有:电子产品,机械产品,数码产品,电力设备,机电机械产品。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2010704217.6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调泄压式螺栓结构,包括主螺栓,主螺栓的中部开设有贯通主螺栓杆体的容置腔,容置腔包括由上到下连通的小口径通道、大开口向上设置的喇叭状结构的异径连通通道、大口径通道和紧固槽,在异径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压块,在压块上方的大口径通道内设置有缓冲件,其能自动对密闭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泄出,保证密闭空间的安全使用。但该结构中压力直接冲击螺栓,螺栓下部开设泄压槽,不仅易导致螺栓的损坏,而且易导致螺栓连接稳定性下降,其次,该结构中缓冲件与压块在弹簧作用下紧密抵触,若密闭空间压力不足时,则无法有效推动压块,从而导致压力无法泄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泄压、结构稳定、无损伤的自泄压螺栓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自泄压螺栓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包括主螺栓,所述主螺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主螺栓杆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将压力排出的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底部设有将压力引导至泄压组件的引压组件;
[0006]所述引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内壁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底部设有扭簧,所述转盘外周分布有三个分隔杆,两个所述分隔杆相邻设置于转盘右表面,相邻两个分隔杆的对面设有置于转盘左表面的单分隔杆,所述转盘外部套设有外盘,三个所述分隔杆端部抵触于外盘内壁,所述外盘与转盘之间形成的空腔被三个分隔杆分隔成体积由大变小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填充有封堵胶体,所述外盘左侧下方设有与进压口相连通的进压通道,所述进压通道端部穿过外盘后与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外盘左侧上方设有与出压口相连通的出压通道;
[0007]所述泄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横贯容置腔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块底部设有弯折成U形状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底部与调节板表面相连接,所述调节板一端与容置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内壁相抵触,所述调节板与容置腔相抵触处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设于容置腔内,所述调节板下方抵触于所述出压通道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容置腔包括由下向上相连通的小口径通道、开口向上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异径连通道、大口径通道以及紧固槽。
[0009]优选的,所述异径连通道顶部开口直径与所述大口径通道直径相等。
[0010]优选的,所述紧固槽的直径大于大口径通道的直径,且紧固槽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
[0011]优选的,所述容置腔内的泄压槽向外延伸至所述主螺栓外部。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块顶部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螺杆延伸至大口径通道内并与定位块的顶部相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螺帽上开设有多个泄压孔,且紧固螺栓的螺帽外部形成有外螺纹,并与紧固槽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杆直径小于大口径通道的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在螺栓结构中设置引压组件和泄压组件,使装置内压力快速泄出,有效保持密闭空间内的压力;通过设置引压组件,利用转盘内空腔对压力进行缓冲和引导,将压力顺利引导至泄压槽内进行泄压,避免压力直接冲击螺栓结构,提升螺栓结构的稳定性;在引压组件中设置封堵胶体,对进压通道进行封堵,防止压力回返,在泄压组件中设置调节板,使其在弹簧片的作用下自如调节容置腔内部压力,保证螺栓结构泄压的同时避免螺栓内部压力过大,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主螺栓;2.容置腔;3.转盘;4.分隔杆;5.外盘;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三空腔;9.封堵胶体;10.进压口;11.进压通道;12.出压口;13.出压通道;14.定位块;15.弹簧片;16.调节板;17.泄压槽;18.小口径通道;19.异径连通道;20.大口径通道;21.紧固槽;22.紧固螺栓;23.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在一些生产设备上,常使用螺栓来进行紧固连接,一些密闭空间原本不作为压力容器使用,所以不会安装泄压保护装置,但使用时因环境因素影响,密闭空间内可能会产生高压,进而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故,故需提供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包括主螺栓1,所述主螺栓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主螺栓1杆体的容置腔2,所述容置腔2内设有将压力排出的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底部设有将压力引导至泄压组件的引压组件;所述引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2内壁转动连接的转盘3,所述转盘3底部设有扭簧,所述转盘3外周分布有三个分隔杆4,两个所述分隔杆4相邻设置于转盘3右表面,相邻两个分隔杆4的对面设有置于转盘3左表面的单分隔杆4,所述转盘3外部套设有外盘5,三个所述分隔杆4端部抵触于外盘5内壁,所述外盘5与转盘3之间形成的空腔被三个分隔杆4分隔成体积由大变小的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以及第三空腔8,所述第三空腔8内填充有封堵胶体9,所述外盘5左侧下方设有与进压口10相连通的进压通道11,所述进压通道11端部穿过外盘5后与第二空腔7相连通,所述外盘5左侧上方设有与出
压口12相连通的出压通道13;所述泄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2内壁固定连接的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14横贯容置腔2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块14底部设有弯折成U形状的弹簧片15,所述弹簧片15底部与调节板16表面相连接,所述调节板16一端与容置腔2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2内壁相抵触,所述调节板16与容置腔2相抵触处设有泄压槽17,所述泄压槽17设于容置腔2内,所述容置腔2内的泄压槽17向外延伸至所述主螺栓1外部,所述调节板16下方抵触于所述出压通道13表面。本专利技术中,在转盘3外周设置三个分隔杆4,将外盘5和转盘3之间的空间分割为三个独立空间,其中最小的第三空腔8内填充封堵胶体9,令转盘3转动后,封堵胶体9能够封堵进压口10,使压力顺利引导至泄压槽17处,避免压力回返,同时,由于设置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7,令冲击压力分割为两部分泄压,避免压力直接冲击螺栓结构,造成螺栓结构损伤的问题。
[0023]所述容置腔2包括由下向上相连通的小口径通道18、开口向上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异径连通道19、大口径通道20以及紧固槽21,所述异径连通道19顶部开口直径与所述大口径通道20直径相等。通过控制小口径通道18、异径连通道19以及大口径通道20的直径,避免压力流动至容置腔内,从而造成螺栓结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泄压螺栓结构,包括主螺栓,所述主螺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主螺栓杆体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将压力排出的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底部设有将压力引导至泄压组件的引压组件;所述引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内壁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底部设有扭簧,所述转盘外周分布有三个分隔杆,两个所述分隔杆相邻设置于转盘右表面,相邻两个分隔杆的对面设有置于转盘左表面的单分隔杆,所述转盘外部套设有外盘,三个所述分隔杆端部抵触于外盘内壁,所述外盘与转盘之间形成的空腔被三个分隔杆分隔成体积由大变小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填充有封堵胶体,所述外盘左侧下方设有与进压口相连通的进压通道,所述进压通道端部穿过外盘后与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外盘左侧上方设有与出压口相连通的出压通道;所述泄压组件包括与容置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横贯容置腔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块底部设有弯折成U形状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底部与调节板表面相连接,所述调节板一端与容置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内壁相抵触,所述调节板与容置腔相抵触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存露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江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