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75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包括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所述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依次从上到下相互接触紧密堆叠;所述层状堆叠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两侧的动态抗反射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为YaBa2Cu3O7介质;所述动态抗反射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介质YaBa2Cu3O7和介质A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温度的改变,使防窥结构实现紫光在30度范围内的角度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角度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采用主体结构两端涂动态抗反射结构,获得角度选择功能,实现了隐私保护装置的高灵敏度。护装置的高灵敏度。护装置的高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属于角滤波


技术介绍

[0002]角度选择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屏幕保护膜。最初,屏幕保护膜只是简单地用于防止灰尘和划痕,没有考虑到观看角度的保护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涉及机密信息的场景中,屏幕信息的保护变得至关重要。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屏幕进行浏览时,往往会因为屏幕可视度大而泄露隐私信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利用角度选择实现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而要实现角度选择在隐私保护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克服角度选择性和透射率等技术难题。因此,研究者们近年来对隐私保护的设计和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0003]由于高选择性传播方向在隐私保护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克服角度领域的挑战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最早的角度选择技术采用了光学偏振片。通过将特殊的偏振片应用于屏幕保护膜上,只有在特定角度下,偏振片才能正确地将光线传递到观察者的眼睛,从而使屏幕上的内容可见。而在其他角度,偏振片会阻挡光线,使屏幕信息变得模糊或完全不可见。
[000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先进的角度选择技术。其中包括一种微型光学阵列(MicroOpticsArray),它通过使用微小的光学透镜或棱镜阵列来实现角度选择效果。这种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提供更好的视觉隐私保护。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创新的角度选择技术被应用于屏幕保护膜中,如液晶微光栅(LCDMicro

louver)、自适应光学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旨在通过限制屏幕信息在特定角度范围内可见,保护用户的隐私。
[0005]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的关注不断增加,角度选择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通过温度的改变,使防窥结构实现紫光在30度范围内的角度选择;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角度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包括: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所述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依次从上到下相互接触紧密堆叠;所述层状堆叠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两侧的动态抗反射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为YaBa2Cu3O7介质;所述动态抗反射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介质YaBa2Cu3O7和介质A1。
[0009]进一步的,所述层状堆叠结构的整体的介质排列顺序为(YaBa2Cu3O7A1)4YaBa2Cu3O7(A1YaBa2Cu3O7)4。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动态抗反射结构的介质为介质YaBa2Cu3O7和空气层交替,排列顺序分别为(YaBa2Cu3O7A1)4和(A1YaBa2Cu3O7)4。
[0011]进一步的,所述介质A1为ZF6介质,折射率n
A1
=1.755,厚度为d
A1
=6.9nm。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为YaBa2Cu3O7的介质折射率通过调控温度调整,当温度为60K时,所述介质的折射率为n
YaBa2Cu3O7
=0.94825,可视范围为30度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介质YaBa2Cu3O7在主体结构的厚度为d
Y
=500nm,所述介质YaBa2Cu3O7在两侧动态抗反射结构的厚度是d
Y1
=13.6n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紫光隐私保护装置为680~790THz频域范围内的角度选择和抗反射作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私保护装置,其在工作时,通过温度的改变,使防窥结构实现紫光在30度范围内的角度选择;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角度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主体结构两端涂动态抗反射结构,获得角度选择功能,实现了隐私保护装置的高灵敏度。
[0018]3、本专利技术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只能让正视屏幕30度范围者看清荧屏上的内容,侧面的人看到一片漆黑的画面,全方位保护个人隐私,使用更为自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的整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的防窥结构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的TM波的角度选择示意图;
[0022]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的TE波的角度选择示意图。
[0023]图中:1、PET视面;2、层状堆叠结构;3、PET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包括:PET视面1、层状堆叠结构2、PET底层3,所述PET视面层1、层状堆叠结构2、PET底层3依次从上到下相互接触紧密堆叠;所述层状堆叠结构2包括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两侧的动态抗反射结构。
[0029]层状堆叠结构2,如图2所示,整体的介质排列顺序为(YaBa2Cu3O7A1)4YaBa2Cu3O7(A1YaBa2Cu3O7)4,由两端的动态抗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所述PET视面层、层状堆叠结构、PET底层依次从上到下相互接触紧密堆叠;所述层状堆叠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两侧的动态抗反射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为YaBa2Cu3O7介质;所述动态抗反射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介质YaBa2Cu3O7和介质A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堆叠结构的整体的介质排列顺序为(YaBa2Cu3O7A1)4YaBa2Cu3O7(A1YaBa2Cu3O7)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抗反射结构的介质为介质YaBa2Cu3O7和介质A1交替,排列顺序分别为(YaBa2Cu3O7A1)4和(A1YaBa2Cu3O7)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零折射率角度选择原理的紫光隐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海锋唐乐琦万宝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