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29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该防护系统包括:承载机构,用于给烧烫伤患者提供平躺环境;出丝机构,用于将纺丝原液以纤维敷料的形式涂覆在烧烫伤创面处;监测模块,用于获取烧烫伤创面信息;出丝机构与监测模块以能够在床体支撑患者表面的一侧进行运动的方式布设在床体的顶方,监测模块能够对床体上的患者进行扫描以获取患者的烧烫伤创面信息;其中,出丝机构能够直接将纺丝原液以制备纳米纤维的方式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防护系统的控制模块能够基于对监测模块获取的创面信息的分析结果调整出丝机构直接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的纳米纤维的制备参数。本申请的防护系统根据监测模块获取的创面信息实时调整出丝量,节约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以保护人体内部组织免受细菌的危害,由外科手术、创伤和浅表烧伤等引起的伤口需要用敷料进行包扎以阻止细菌的入侵,避免伤口发炎从而加速伤口愈合过程,其中,烧烫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伤口更容易感染、恢复时间更长,是对皮肤损害较大的一种创伤。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I度、II度和III度。I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II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有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III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
[0003]创伤敷料的普遍应用方式为覆盖于烫伤、烧伤、溃疡或其他受创的皮肤表面,对皮肤破损处起到暂时保护与治疗作用,能保护伤口免受细菌等外源性污染并促进伤口愈合。创伤敷料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吸收伤口渗出液来保护伤口免受外源性污染,为创面提供有利环境,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伤口提供湿润的环境,允许气体交换,保护伤口免受细菌等微生物的伤害,且无毒、无致敏性。
[0004]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3893815B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烫伤烧伤敷料,所述的烫伤烧伤敷料为具有芯/壳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壳为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芯为载有黄芪甲苷的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所述的黄芪甲苷与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1∶2~50。
[0005]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用于治疗烧烫伤创面的敷料,但其缺陷在于,上述的敷料都是提前通过相应的静电纺丝装置预先制备好的,并没有涉及一种能够直接对烧烫伤创面进行治疗的设备,现有的装置制备的纤维敷料需要经过二次包装、存储,消耗人力、空间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敷料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在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纤维敷料内的生长因子或者其他有助于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治疗因子会逐步失去活性,其对烧烫伤创面的促进愈合效果也随之降低,愈合时间延长,并且利用该类敷料对烧烫伤创面进行防感染、防发炎等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制取的纤维敷料需二次包装保存导致药效流失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承载机构,用于给烧烫伤患者提供平躺环境;出丝机构,用于将纺丝原液以纤维敷料的形式涂覆在烧烫伤创面处;监测模块,用于获取烧烫伤创面信息;所述出丝机构与所述监测模块以能够在所述承载机构支撑患者表面的一侧进行运动的方式布设在所述承载机构的顶方,所述监测模块能够对所述承载机构上的患者进行扫描以获取患者的烧烫伤创面信息;其中,所述出丝机构能够直接将纺丝原液以制备纳米纤维的方式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所述防护系统的控制模块能够基于对所述监测模块获取的创面信息的分析结果调整所述出丝机构直接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的纳米纤维的制备参数。
[0008]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的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至少能够将出丝机构产出的纳米纤维敷料直接沉积在患者的烧烫伤创面上,基于监测模块对于烧烫伤创面的监测数据,本申请的控制模块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关于烧烫伤创面的某些信息,比如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烧烫伤创面的分布位置或者血液渗出量等,控制模块根据烧烫伤创面的信息对出丝机构制备纳米纤维敷料的参数进行修改,能够调整每次治疗时纳米纤维敷料的输出量,避免针对不同的伤口纳米纤维的输出量都一样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烧烫伤创面覆盖不完全等问题。特别地,本申请的出丝机构制取的纳米纤维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纺丝原液,以聚已酸内酯(PCL)和ε

聚赖氨酸(ε

PL)作为壳层溶液的主要成分,以聚乙烯醇和富血小板血浆(PRP)作为核芯层溶液的主要成分,制成的PCL+ε

PL+PRP纳米纤维中的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对伤口愈合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能够有效促进伤口修复。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监测模块至少能够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获取烧烫伤创面的红外热成像图像以及烧烫伤创面覆盖的位置,控制模块基于红外热成像图像分析计算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与血液渗出量。本申请的监测模块可以配置为红外热成像装置,监测模块至少能够基于不规则面积计算方法测量烧烫伤创面的热图像面积,以及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干湿度评价方法分析烧烫伤创面的血液渗出量。在烧烫伤患者平躺在本申请的防护系统的承载机构上时,监测模块至少能够从患者的头部指向脚部的方向按照承载机构的宽度进行全身烧烫伤创面的扫描,对扫描到烧烫伤创面时的监测模块的位置信息进行记录,控制模块基于该位置信息控制出丝机构的产出纳米纤维的具体位置。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控制模块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出丝机构的出丝持续时间;控制模块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出丝机构的出丝速率;控制模块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出丝机构的出丝总量。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控制模块至少能够基于血液渗出量分析烧烫伤创面的严重程度,控制模块基于烧烫伤创面的严重程度调整施加于出丝机构的纺丝电压。控制模块至少能够基于烧伤创面覆盖的位置调节出丝机构在承载机构顶方的相对位置以将纳米纤维准确地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在同轴静电纺丝的过程中,在某一段电压范围内,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纺丝效果,并且该纺丝纤维的直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电压影响。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模块能够通过调整施加的电压对纺丝纳米纤维的直径进行调整。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出丝阶段,监测模块还能够基于红外线反射原理测量出丝机构的出料口距离烧烫伤创面的距离,使得出丝机构在进行纳米纤维的原位沉积过程
中处于预设的纺丝距离内;监测模块还能够利用红外光线模拟出丝机构在进行纳米纤维的原位沉积过程中的沉积面积。在同轴静电纺丝的纺丝过程中,改变喷丝头和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是调节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另一种手段。接收距离对静电纺丝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溶剂挥发程度和电场强度。距离太近,射流未能充分干燥和牵伸,会形成串珠状纤维和带状纤维。为了保证纤维在到达接收装置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溶剂挥发,必须有一个最小距离的要求,否则会引起纤维严重的溶并。然而一旦喷丝头和接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承载机构(100),用于给烧烫伤患者提供平躺环境;出丝机构(200),用于将纺丝原液以纤维敷料的形式涂覆在烧烫伤创面处;监测模块(300),用于获取烧烫伤创面信息;所述出丝机构(200)与所述监测模块(300)以能够在所述承载机构(100)支撑患者表面的一侧进行运动的方式布设在所述承载机构(100)的顶方,所述监测模块(300)能够对所述承载机构(100)上的患者进行扫描以获取患者的烧烫伤创面信息;其中,所述出丝机构(200)能够直接将纺丝原液以制备纳米纤维的方式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所述防护系统的控制模块(400)能够基于对所述监测模块(300)获取的创面信息的分析结果调整所述出丝机构(200)直接原位沉积至烧烫伤创面处的纳米纤维的制备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300)至少能够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获取烧烫伤创面的红外热成像图像以及烧烫伤创面覆盖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块(400)基于所述红外热成像图像分析计算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与血液渗出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00)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所述出丝机构(200)的出丝持续时间;所述控制模块(400)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所述出丝机构(200)的出丝速率;所述控制模块(400)至少能够基于烧烫伤创面的创面面积调整所述出丝机构(200)的出丝总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00)至少能够基于血液渗出量分析烧烫伤创面的严重程度,所述控制模块(400)基于烧烫伤创面的严重程度调整施加于所述出丝机构(200)的纺丝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速烧烫伤恢复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00)至少能够基于烧伤创面覆盖的位置调节所述出丝机构(200)在所述承载机构(100)顶方的相对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